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高洪深

来源:保捱科技网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

一、 名词解释

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结构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与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区域结构: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的区位位置与其数量对比关系的总与。

5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与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施更高一级总的目标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6城市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

7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 8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的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与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与协定,

第 1 页

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形成一个界的商品、资本、人员、与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10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

(往年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界限)

二、 重点理论与考试的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

任何问题)

1、

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理论(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

简述点辐射理论: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的一种辐射方式。

3、

线辐射理论: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及大湖沿边航道与濒临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者上下游地区推开的一种辐射方式。 4、面辐射理论

某些地区的中心城市与小城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与周边地区进行相互辐射,这些地区

第 2 页

表现为一个面,因此称之为面辐射。 5点轴渐进开发模式理论:

“点”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与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与凝聚力。

“轴”是连接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通讯设施等。

6、根据核心-边缘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7、赖利引力模型:Fij=(G*PiPj/rij2);式子中F表示i城市与j城市的相互作用力,Pi与Pj表示两城市的人口规模,r表示两城市间的距离,G表示引力常数。 7、中国的十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海峡两岸城市群。

8、区位熵:i地区j部门的产值占i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j部门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比值就称做区位熵。 9、中国的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5个) 10、中国的副省级城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再加上

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

第 3 页

华东的:南京、杭州、济南; 华南的:广州; 华中的:武汉; 西部的:成都、西安。

11、中国的发展轴:西北轴、东北轴、南北轴、西南轴、沿江产业带、沿海产业带;

1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类型(按一体化水平划分)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按一体化范围划分) 部门一体化、全面一体化; (按参加国的经济水平划分) 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13、区位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 14、佩鲁将经济空间相应的分为四类:

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作为势利场的空间、计划经济空间或运用的经济空间。 15、布德维尔将区域分为三类: 均质区域、极化区域、计划区域。

16、农业区位论: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呈现同心圆圈层次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第 4 页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业、畜牧业。

17、韦伯工业区位论:提出三条区位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区位法则、集聚法则。

18、泰勒的中心区位论:认为组织物质的生产与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组成的网络体系。

19、廖什的市场区位论:认为每个企业的生产与市场范围是由资源供应范围与消费市场需求范围共同决定的。 20、中国的综合经济区:

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大西北经济区。

21、经济区域的划分:类型经济区、综合经济区(包括基层经济区、省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

21、中国的六大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岛、喀什

22、经济特区的类型:

贸易型经济特区、工业型经济特区、工贸结合型经济特区、科技型经济特区、金融型经济特区、旅游型经济特区、综合型经济特区

23、城市的区域功能: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协调功能、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第 5 页

24、主导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在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

25、二重结构理论:

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与所占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二是从质上讲,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

简而言之就是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断层。 (此总结中没有发展极、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总结,因为国际经济学里面都学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第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