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控技术毕业论文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

来源:保捱科技网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绪论 ················································································ 1 第一章 任务的分析 ··························································· 4 第二章 薄壁零件的造型 ····················································· 5 第三章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 12 第四章 数控加工工艺方案 ················································ 13

4.1 制定工艺方案 ··································································· 13 4.2 使用刀、辅具一览表 ·························································· 13 4.3 加工工艺 ········································································· 13 4.4 加工程序卡片 ··································································· 13

第五章 数控加工的对刀 ··················································· 26 第六章 数控仿真加工 ······················································ 29 结束语 ····················································· 31 参考文献 ········································································· 32 附录

2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3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4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5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任务的分析

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薄壁零件的数控加工与工艺分析。拿到图纸通过分析后我准备对它先进行实体模型,再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再制定加工方案然后进行程序的编制最后进行仿真加工。

通过对图纸的研究与分析我选择Pro/E软件对它进行实体造型。主要用Pro/E软件的草图命令中的直线命令、圆弧命令、整圆命令和倒圆角命令等绘制草图,再利用拉伸体、切割体和薄壁引用等指令来完成三维实体造型。

加工部分则是利用手工编程。在编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结合实际考虑其切削的效率,走刀路线。要避免刀具与工件的碰撞。工序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其中加工精度可以利用修改刀补的方法来保证。

6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工艺处理

打开Pro/E软件,此图为Pro/E软件主界面

第一步 建立文件

打开Pro/E软件,单击桌面图标,启动Proe/E后,单击新建文件按钮

,在话框中选文件类型为Part,子类型为Solid。去掉“Use default template (使用缺省模板)”复选框前的对号,确认后弹出“New File Options(新文件选项)对话框”在其“Template(模版)”选择项中选择“mmns_part_solid”,即使用“mm(毫米)”绘制图单位的实体零件模板。 第二步 创建第一个拉伸体 2.1.单击窗口右侧的拉伸工具按钮

,打开拉伸特征操作对话框。单击对话框

7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中的按钮,打开截图选择对话框,选择TOP面为草绘面,其余接受系统

默认,确定后进入草绘。

2.2.在草绘中,绘制截图如图2-2所示。完成单击按钮

图2-2 2.3.深度设置位20mm。

2.4.生成拉伸实体,单击操作对话框右侧的确定按钮征,如图2-4所示。

,即生成拉伸实体特退出草绘。

8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2-4

第三步 创建拉伸叠加体

3.1.进入拉伸特征操作对话框,以第一个拉伸体的上表面为草绘面(如图2-4所示)。

3.2.将拉伸深度设为5mm,其余保留默认设置,单击确认按钮第二拉伸体,如图3-2所示。

,生成底座的

图3-2 第四步 创建四组拉伸切割体

9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1)创建第一二组拉伸切割体

4.1 打开拉伸特征操作对话框,单击按钮

,选择第二拉伸体的上表面为草绘

面,如图3-2所示。其余接受默认设置,进入草绘。 4.2在拉伸特征操作对话框中,单击切割按钮透所有)方式,其余保留默认设置。 4.3单击确认按钮

,生成底座的第一组切割体,如图4-3a所示。以同样的方

,并将拉伸方式设为

(穿

式创建第二三组切割体,切割深度设为5mm,如图4-3b,4-3c所示。

图4-3a 图4-3b

10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4-3c 2)创建第四五组拉伸切割体

4.4打开拉伸特征操作对话框,单击按钮

,制截面如图4-4所示,完成后退出。

图4-4 4.5在拉伸特征操作对话框中,单击切割按钮

11

,切割深度设为5mm。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4.6单击确认按钮,生成底座的第四组切割体,如图4-6a。以同样的方式创

建第五组拉伸切割体,切割深度设为5mm,如图4-6b所示。

图4-6a 图4-6b 第五步 创建倒圆角

5.1以图4-3c为拉伸实体,进行倒圆角

,如图5-1所示。

12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5-1 第六步 创建薄壁文件

6.1以图5-1实体进行草绘,画好图形后,则在拉伸特征操作对话框中单击薄壁拉伸按钮

,并输入薄壁厚度为1mm。单击确认按钮

后,即生成薄壁实

体,如图6-1所示。

图6-1

13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通过对课题图样及技术要求进行工艺分析先确定工艺基准、分析加工难点再制定加工方案,完成工具、夹具及程序的准备,并找出保证工件加工质量和加工质量稳定性的切入、切出的方式与切入、切出点。

1、确定工艺基准:从图样上分析主要结构为上平面和下平面两面的结构,四周为四面方形。结合采用平口钳装夹,为保证四边相互垂直,在实际加工前必须对固定钳口进行调整。为保证上、下两面的平行,必须对钳口导轨以及垫铁进行调整。

2、加工难点分析: M28*1.5螺纹需要铣削;中心倒圆角可以使用变量编程方式完成;需多次装夹加工。

3、刀具选择:图样中只给出工件几何特征以及基点坐标,并没有给出实际的刀具轨迹。为提高加工效率应尽量选用大直径的刀具。但刀具直径大容易发生干涉,需要根据实际加工空间确定所需的刀具直径。

4、刀具路径的选择:为提高加工效率在数控加工中尽量减少换刀次数,以节省换刀时间,能用同一把刀加工的部位全部完成后再换刀加工其他部位。同时尽量减少空行程,用同一把刀加工工件的各个部位时,应以最短的路线达到各加工部位。

14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数控加工工艺方案

4.1制定工艺方案

制定工艺方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因为工艺方案是按时完成工件加工的前提。制定工序方案要遵循工序集中的原则,工序越少越好,一次装夹尽可能完成全部的工序。

第一个步骤:加工底平面

第二个步骤:以加工过的工件底面作为定位基准及找正基准,加工拉伸体切割体

第三个步骤:以加工过的工件底面作为定位基准及找正基准,进行倒圆角 第四个步骤:以加工过的工件底面作为定位基准及找正基准,加工薄壁零件 4.2刀具、辅助工具一览表

表7-1

刀具名刀 具 称 百 分 表 可转位立铣刀 立 铣 刀 立 铣 刀 中 心 钻

刀 补 号 T02 T03 T04 刀 补 规 格 50mm 号 T00 T01 T02 T03 T04 10mm 20mm 5mm 5mm 10mm 10mm 15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麻 花 钻 丝 锥 4.3加工工艺

T05 T07 19.8mm 10mm (1)加工前准备工件

1)测量工件两侧边的平行度和底面平面度,确认是否满足装夹定位的要求。 2)找正平口钳,保证其与机床X轴的平行度。

3)压紧固定平口钳,并重新检查平口钳的位置精度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进行重新找正。 4.4加工工艺卡片

工 工 序 步 工步内号 号 容 通过垫 1 铁组合,保证工 刀 号 长补半补/ 度 径 刀具偿 偿 量具 号 号 进主轴 给 备转速 速度 注 1 件,持大 于等于7mm,并找正,X、 16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Y向原点设为工件中心,Z向尺寸为工件表面 铣顶面,光出即2 可,程序T01 H01 D01 80 600 400 号O7001。 粗、精铣3 方轮廓,程序号O7002。 钻中心4 孔,程序号O7003。 5

T02 H02 D02 16 2000 300 T03 H03 3 1500 100 钻孔,程序号T04 H04 17

8.5 1000 100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O7004。 扩孔,程6 序号T02 H02 D02 16 2000 300 O7005。 将已加工大平面靠紧固定钳1 口,利用精密平口钳和2 寻边器寻找工件坐标。 粗、精加工左侧2 凹轮廓,T02 H02 D02 16 2000 300 程序号O7006。 钻中心3 3 孔,程序T03 H03 号

18

3 1500 100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O7003。 钻孔,程4 序号T03 H03 8.5 1000 100 O7004。 攻丝,程5 序号T03 H04 M10 300 450 O7007。 将工件顺时针转动180 ,利1 3 用精密平口钳和寻边器寻找工件坐标。 粗、精加工右侧2 凹轮廓,T02 H02 D02 16 2000 300 程序号O7008。

19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钻中心3 孔,程序号O7003。 钻孔,程4 序O7004。 攻丝,程5 序

长半工 工 度 径 工步内刀 具/ 轴 给 备序 步 补补容 号 量转速注 号 号 偿 偿 具 速 度 号 号 未加工面4 1 朝 上,利用精密平口钳和寻边

20

T03 H03 3 1500 100 T04 H04 8.5 1000 100 号T05 H05 M10 300 450 O7007。 刀主进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器寻找工件坐标。 铣证顶28 T0H0D0面,保2 0.02,1 1 1 程序同O7001。 粗加工薄壁外3 轮廓,程序号O7009。 粗加工上部凸4 台,程序号O7010。 粗加工5 薄壁内轮廓,

80 600 400 T0H0D06 6 6 10 3000 250 T0H06 6 10 3000 250 T0H02 2 16 2000 300 21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程序号O7011。 粗加工下部凹6 轮廓,程序号O7012。 钻中心7 孔,O7003。 钻孔,4 8 程序O7004。 攻丝,9 程序O7007。 精加工10 下部凹轮廓,程序同O7012。 1精加工T0H0D0

22

T0H06 6 10 3000 250 T0H03 3 T0H04 4 T0H05 5 3 1500 100 8.1000 5 100 M10 300 450 T0H06 6 10 3000 250 10 400500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1 薄壁外6 6 6 轮廓,程序同O7011。 精加工12 薄壁外轮廓,程序同O7009。 精加工13 上部凸台,程序同O7010。 空口倒1圆角,T0H0D04 程序号2 2 2 O7013。 铣5 序螺号7 7 7 1纹,程T0H0D0O7014。

23

0 T0H0D06 6 6 10 4000 500 T0H0D06 6 6 10 4000 500 16 3001500 0 3000 300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上表中的装夹方案如下图7-1 7-2所示:

图8-1装夹方案

图8-2装夹方案

1. 程序编制

1) 程序:O7001 程序 O7001; 程序注释 程序名 N1G00G17G40G49G80G9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0G54Z300.; N2X-30.Y-110.; 0 N3M03S600;

24

保证下刀点离开工件本体 以100~150mm/min计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0 N4G43Z10.H01; 0 N5M08; 0 N6G01Z0F100; 0 N7G01Y65.F400; 0 N8X30; 0 N9Y-110; 0 N1M90; 00 N1G49G00Z200M05; 10 N1M30 20 2)程序:O7002

算S 加刀具长度补偿值 开切削液 到达Z向位置 以0.1~0.25mm计算F 保证压力大于5mm 刀具移出工件 切削液关 撤消刀具长度补偿 程序结束 程序

程序注释 程序号 25

O7002;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1G00G17G40G49G80G9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0G54Z300.; N2X-80.Y-80.; 0 N3M03S1200; 0 N4G43Z10.H02; 0 N5M08; 0 N6G01Z-14.5F100; 0 N7G41G01X-60D02F360加刀具半径补偿值 0 ; N8Y60.; 0 N9Y60.; 0 N1Y-60.; 00 N1X-70.;

26

保证下刀点离开工件本体 以100~150mm/min计算S 加刀具长度补偿值 开切削液 到达Z向位置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10 N1G40G01X-80.Y-80.; 撤消刀具半径补偿 20 N1M49G00Z200.M09M05撤消刀具半径补偿,30 ; N1M30; 40 1) 程序:O7003

关切削液 结束程序 程序 O7003; 程序注释 程序名 N1G00G17G40G49G80G9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0G55Z300.; N2M03S1500; 0 N3G43Z10.H3; 0 N4M08; 0 N5G81X0Y0Z-2.5R2.F1 0 00; N1G49G00Z200.M09M05撤消刀具长度补偿,00 ;

27

加刀具长度补偿值 开切削液 关切削液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1M30; 10 4)程序:O7004

程序结束 程序 O7004; 程序注释 程序名 N1G00G17G40G49G80G9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0G55Z300; N2M03S100; 0 N3G43Z10.H04; 0 N4M08; 0 N5G83X0Y0Z-32.R2.Q0 0 .5P200F100; N1G49G00Z200; 00 N1M30; 10 5)程序:O7005

加刀具长度补偿值 开切削液 撤消刀具长度补偿,关切削液 程序结束 程序

程序注释 程序名 28

O7005;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1G00G17G40G49G80G9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0G55Z300; N2X0Y0; 0 N3MO3S200; 0 N4G43Z10.H02; 0 N5Z2; 0 N6G41G1X-26.D02F300 0 ; N7M98P7105L10; 0 N8G90G40G01X0Y0; 0 N9G49G00Z200.M09M05撤消刀具长度补偿,0 ; N1M30; 00

关切削液 程序结束 程序

29

程序注释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O7105; 程序名 程序注释 程序名 N10 G91G03X-13.Y0.Z-3.I13.; N20 M99; 6)程序:O7006

程序 O7006; N1G00G71G40G49G80G9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0G56Z300; N2X-10. Y-38.; 0 N3M03S2000; 0 N4G43Z10.H02; 0 N5G1Z-5F100; 0 N6G41G1X0.D02F300; 0 N7Y-12; 0 N8G3X-20.R10.; 0

30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9G1Y-38; 0 N8G90G40G01X-10.Y-4 0 0; N9G49G00Z200.M09M05撤消刀具长度补偿,0 ; N1M30; 00 7)程序:O7007

关切削液 程序结束 程序 程序注释 程序名 O7007; N1G00G17G40G49G80G9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0G56Z300.; N2M03S300; 0 N3G43Z10.H05; 0 N4M08; 0 N5G84X0Y0Z-20.R2.20 0 0F450; N1G49G00Z200.M09M05撤消刀具长度补偿,

31

加刀具长度补偿值 开切削液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00 ; N1M30; 10 8)程序:07008

关切削液 程序结束 程序 O7008; 程序注释 程序名 N1G00G17G40G49G80G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90G57Z300; N2X10. Y-38.; 0 N3M03S3000; 0 N4G43Z10.H06; 0 N5G1Z-5F100; 0 N6G41G1X20.D06F250 0 ; N7Y-5; 0 N8X0; 0

32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9G1Y-38; 0 N8G90G40G01X10.Y-4 0 0.; N9G49G00Z200.M09M0撤消刀具长度补偿,关0 5; N1M30; 00 9)程序:O7009

切削液 程序结束 程序 O7009 程序注释 程序名 N1G00G17G40G49G80G设置程序初始状态 0 90G58Z300.; N2X-10.Y60.; 0 N3M03S3000; 0 N4G43Z10.H06; 0 N5G1Z-8F100.; 0 N6G41G1Y50.D06F250

33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0 ; N7G02X15.722Y37.97 0 2R20.; N8G03X31.255Y26.68 0 6R20.; N9G02X40.972Y-3.21 0 8R20.; N1G03X35.038Y-21.4 00 79R20.; N1G02X9.6Y-39.961R 10 20.; N1G03X-9.6R20.; 20 N1G02X-35.038Y-21. 30 479R20.; N1G03X-40.922Y-3.2 40 18R20.; N1G02X-31.255Y26.6 50 86R20.; N1G03X-15.722Y37.9 60 72R20.;

34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1G02X0Y55.R20.; 70 N1G01X10.; 80 N1G40G01X15.Y60.; 90 N2G49G00Z200.M09M0撤消刀具长度补偿,关00 5; N2M30; 10 10)程序:O7010 切削液 程序结束 程序 O7010; 程序注释 程序名 序初始状态 N10 G00G17G40G49G80G90G58Z300.; 设置程N20 M03S3000; N30 G43Z10.H06; N40 G68X0Y0R-45.; N50 M98P7110;

35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60 G68X0Y0R45.; N70 M98P7110; N80 G69; N90 G90G40G01X10.Y-40.; N100 G49G00Z200.M09M05; 撤消刀具长度补偿,关切削液 N110 M30;

程序结束 程序 O7110; N10 G90G00X20.Y90.; N20 G01Z-8.F100; N40 G01Y60.,R5.; N50 G01X-15.,R5.; N60 G01Y85.; N70 G40G01X-20.Y90.; N80 G01Z2.F1000; N90 M99;

36

程序注释 程序名 N30 G41G01X15.D06F250;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11)程序:O7011

程序 O7011; 程序注释 程序名 序初始状态 N10 G00G17G40G49G80G90G58Z300.; 设置程N20 X0.Y35.; N30 M03S3000; N40 G43Z10.H06; N50 G1Z-8.F100.; N60 G41G1X19.Y35.D06F250; N70 G03-14.739Y37.786R19.; N80 G02X-31.382Y25.694R21.; N90 G03X-40.492Y-2.341R19.; N100 G02X-34.134Y-21.907R21.; N110 G03X-10.286Y-39.233R19.; N120 G02X10.286R21.; N130 G03X34.134Y-21.907R19.; N140 G02X40.492Y-2.341R21.; N150 G03X31.382Y25.694R19.; N160 G02X14.739Y37.786R21.;

37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170 G03X-19.Y35R19.; N180 G40G01X0Y35.; N190 G49G00Z200.M09M05; 撤消刀具长度补偿,关切削液 N200 M30; 12)程序:O7012

程序结束 程序 O7012; 程序注释 程序名 始状态 N10 G00G17G40G49G80G58Z300.; 设置程序初N20 M03S3000; N30 G43Z10.H06; N40 G68X0Y0R-45.; N50 M98P7110; N60 G68X0Y0R45.; N70 M98P7112; N80 G69; N90 G90G40G01X10.Y-40.; N100 G49G00Z200.M09M05;

38

撤消刀具长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度补偿,关切削液 N110 M30;

程序结束 程序注释 程序名 程序 O7112; N10 G90G00X0Y-90.; N20 G01Z-13.F100; N40 G01Y-60.; N50 G01X-15.; N60 G01Y-85.; N70 G40G01X0Y-90.; N80 G01Z2.F1000; N90 M99;

13)程序:O7013

N30 G41G01X15.D06F250; 程序 O7013; ; N20 X0.Y0.;

39

程序注释 程序名 初始状态 保证下刀N10 G00G17G40G49G80G90G58G300.设置程序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点离开工件本体 N30 M03S3000; 以100~150mm/min计算S N40 G43Z10.H02; N50 M08; N60 G01Z-5.F100; N70 #1=0; N80 #2=5.*SIN[#1]; N90 #3=5.*COS[#1]; N10#4=12.+#3; 0 N11#5=-#2.; 0 N12G01X-#4Z#F2000; 0 N13G03I#4;

40

加刀具长度补偿值 开切削液 到达Z向位置 角度初始化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0 N14#1=#1+1.; 0 N15IF[#1LE 90.]GOTO 80; 0 N16G49G00Z200.M09M05; 0 N17M30; 0 14)程序:O7014

程序结束 程序 O7014; ; N20 X0Y0; 程序注释 程序名 初始状态 保证下刀点离开工件本体 N10 G00G17G40G49G80G90G55Z300.设置程序N30 M03S3000; 以100~150mm/min计算S N40 G43Z10.H07; 加刀具长度补偿值 41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N50 M08; N60 Z-8.; N70 G42G01X14.Y0D07F300; N80 M98P7114L7; 开切削液 接近工件 加刀具半径补偿值 调用螺旋加工子程序 N90 G90G40G01X0Y0; N10G49G00Z200.M09M05; 0 撤消刀具半径补偿 撤消刀具长度补偿,关切削液 N11M30; 0

程序结束 程序 O7114; 程序注释 程序名 返回主程序

N10 G91G02I-14.Z-1.5F300; 螺纹加工 N20 M99;

42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数控加工的对刀

首先要确定好工件坐标系的原点,然后使用寻边器或刀具确定工件的X和Y坐标位置,最后使用刀具确定Z坐标的位置。

X向对刀方法:

(1)将寻边器装在主轴上,如下图9-1所示:

43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9-1

(2)主轴转速500r/min~700r/min;

(3)手摇移动工作台使寻边器慢慢靠近工件-X向,此时应降低手动进给倍率,直到寻边器上下两部分重合,如下图9-2:

图9-2

(4)手摇Z向提起寻边器,Y轴不动,在相对坐标位置中输入X0,即X轴相对坐标清零,如下图9-3、9-4所示:

图9-3 图9-4

(5)手摇将寻边器移动到+X轴,用同种方法对+X轴,记录下机床坐标系中的X值,如下图9-5所示:

44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9-5

(6)计算出工件坐标系的X值,将机床坐标值输入到G54存储器中,如下图9-6所示:

图9-6

Y向对刀方法:与X向对刀方法相同。 Z向对刀方法:

(1)将刀具装在主轴上; (2)将工件放一对刀块;

(3)手摇移动使刀具靠近对刀块,边移动刀具边拿对刀块试塞,直到松紧适度为止,记录下机床相对坐标系中的Z值,如下图9-7所示:

图9-7

(4)手摇使刀具至工件外,脱离工件,此时Z轴不动;

45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5)手摇使Z轴向下移动一个对刀块高度;

(6)将Z轴相对坐标清零或将Z轴机床坐标值输入到G54存储器里,如下图9-8所示:

图9-8

第六章 数控仿真加工

把编辑好的所有程序单以问本的形式保存,在宇龙仿真系统中按程序传

输按钮,选择程序所要加工的程序,再在控制面板中创建程序名,并按面板中的

按钮进行程序的传输。传入程序见图10-1。

46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10-1

把所有程序逐个输入到数控仿真加工软件所并进行仿真加工,经过加工后的零件走刀轨迹如下图10-2所示。

图10-2 仿真实体图零件如图10-3。

47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10-3

48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结束语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

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49

浙江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金福吉 主编《数控大赛试题·答案·点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 黄道业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4] 师国政 主编《机械加工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 [5] 王先逵 编著《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张超英,罗学科主编.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编程及操作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7] 陈洪涛主编.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8] 郑盛新 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9] 熊熙主编.数控加工与计算机辅助制造及实训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10] 刘跃南主编.机床计算机数控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