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弱磁控制

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弱磁控制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35卷第l9期 2015年10月5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Vo1.35 No.19 Oct.5,2015  ̄2015 Chin.Soc.for Elec.Eng.5059 Proceedings ofthe CSEE DOI:10.13334 ̄.0258—8013.pcsee.2015.19.025 文章编号:0258—8013(2015)19—5059-10 中图分类号:TM 351 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弱磁控制 赵纪龙,林明耀,徐妲,金龙 f东南大学伺服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京市210096) Flux—weakening Control of Hybrid Excited 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Machines ZHAO Jilong,LIN Mingyao,XU Da,JIN L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Motion Control of MO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 1 0096,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hybrid excited 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ifeld lfx.uswitching machine,HEAFFSM)结合了磁通切换电 machine(HEAFFSM)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flux-switching machine and the hybrid excited synchronous 机和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为了研究HEAFFSM在低 速区和高速区的运行性能,该文分析了HEAFFSM的结构 特性、磁场调节机理及电感特性,并推导了它的数学模型。 基于矢量控制方法,建立了HEAFFSM驱动系统。在低速 machine(HESM).In order to study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s of HEAFFSM in low and high speed operation regions,the structure and the adjustment principle of magnetic fields of HEAFFSM are analyzed.The inductance and flx luinkage characteristics are investigated.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HEAFFSM is deduced and the drive system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vector control method.Based on the stage 区,提出了一种保持 =0仅采用if进行增磁的控制策略, 并采用该控制策略研究了HEAFFSM的低速区特性;在高 速区,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差判断弱磁时刻的弱磁控制策 略,并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研究了HEAFFSM的弱磁特 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速区, =0控制可以充分 利用HEAFFSM的输出转矩,HEAFFSM带载能力较强;在 高速区,相对基于转速判断弱磁时刻的弱磁控制策略,该文 所提出的弱磁策略可以充分利用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拓宽 HEAFFSM调速范围,因此HEAFFSM比较适合作为轮毂电 control strategy,the loading capaciy of HEAFFSM is tresearched by using the id=0 control in the low speed region. In the hilgll speed region,a kind of flux-weakening control strategy is presented and the flx—weakeniung characteristics of HEAFFSM are studied, in which the moment of 机用作电动汽车的驱动。 关键词:电动汽车;磁通切换;轴向磁场;混合励磁;混合 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弱磁控制 lfux—weakening is judged based on the voltage diference.The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rque of HEAFFSM could be fully utilized by id=0 control and HEAFFSM has a strong load 0 引言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渐 加剧,电动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驱动系 capaciy.Compatred to the flx—uweakening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speed,the flux-weakening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voltage diference to judge the moment of flux-weakening coul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inverter output volage atnd could broaden the range of speed regulation,SO the HEAFFSM 统具有两个典型特征:大起动转矩和宽恒功率运行 范围。电动汽车中采用的电机主要包括感应电机、 开关磁阻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等。永磁同步电机结 构简单、功率密度高和效率高等优点使其在电动汽 is suitable for in-wheel motors of electirc vehicles(EVs).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s(EVs);flx-uswitching;axial ifeld;hybrid exited;hybrid excited axial field flx-swituching 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气隙磁场调节困难的缺点 也给它的应用带来了一定。为了拓宽永磁同步 电机的恒功率运行范围,一般采用负d轴电流削弱 气隙磁场,但过大的弱磁电流可能造成永磁体永久 machine(HEAFFSM);flx—uweakening control 摘要: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hybrid excited axia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7010,51277025):高等学 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0092110041);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 rBE201l140)。 Project Suppos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0977010.51277025);The Doctoral ScientifiC Fund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20120092110041):Science and 去磁。因此,寻找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工作效率和 宽转速运行范围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一直是电机 界追寻的目标,从而具有强调磁能力的混合励磁电 机也就应运而生…。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结合了永磁同步电机和电 Technology Support Plan ofJiangsu Province(BE201l140). 5060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 第35卷 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功 率因数高、调速范围宽。这种电机具有两种励磁源, 即永磁励磁和电励磁,二者在电机气隙中相互作用 产生气隙磁场。当电励磁线圈通入正向励磁电流 时,会产生和永磁磁通方向相同的磁通,增大了气 研究,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1 H EAFFSM拓扑结构和磁场调节机理 1.1 拓扑结构 本文提出的12/10极HEAFFSM拓扑结构如 隙磁场,实现增磁运行,为电动汽车起动或爬坡提 供大转矩;反之,当电励磁线圈通入反向励磁电流 时,产生和永磁磁通方向相反的磁通,削弱了气隙 图1所示。该电机由两个外定子和一个内转子组成, 有12个定子槽、10个转子齿。电机采用双凸极结 构,转子夹放在两个定子之间,两个定子结构完全 相同。每个定子上包含6个E型铁芯、6个永磁体、 磁场,大大拓宽了电机恒功率运行范围[2-6],满足电 动汽车高速巡航的要求。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 切换电机(hybrid excited 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machine,HEAFFSM),该电机的电枢绕组、永磁体 和励磁绕组都位于定子,是一种新型混合励磁电 机。该电机实现了磁通切换理念[ 9]和混合励磁电机 的有机结合,兼具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axial ifeld lf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AFFSPM1电 机[10-12]和混合励磁同步电机fhyb耐excited synchronous machine,HESM)特性。HEAFFSM簿 型拓扑结构大大缩短了电机主磁路,采用较少的永 磁材料获得了较高的气隙磁密,即较小的体积使功 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更高。混合励磁方式使得该电机 的弱磁扩速能力更强,调速范围更宽。永磁体和绕 组均位于定子,转子既无绕组也无永磁体,结构简 单可靠,散热方便。HEAFFSM结构及控制的复杂 性决定了它的价格要高于同类型永磁同步电机,引 入电励磁后,电机体积变大,并且损耗也有所增加, 但在高速区的宽速度范围内,具有高运行效率。因 此,HEAFFSM更适合应用在诸如电动汽车等宽调 速驱动运行的场合。 文献[13—16]提出的混合励磁电机弱磁控制策 略都是基于转速判断弱磁时刻,这类控制策略不能 充分利用逆变器输出电压。为了充分克服该缺点, 文献[17]提出了弱磁基速的概念,当电机运行速度 大于弱磁基速时,电机进入弱磁状态,但弱磁基速 的计算繁琐且存在误差。 本文在分析HEAFFSM拓扑结构和磁场调节机 理的基础上,导出该电机的数学模型。基于分区控 制策略,在低速运行区,采用id=0控制策略对 HEAFFSM的特性进行研究;在高速区,提出一种 基于电压差判断弱磁时刻的弱磁控制策略。最后, 建立HEAFFSM控制系统模型,采用Matlab/ Simulink和dSPACE1 103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 6个电枢绕组和6个直流励磁绕组,转子既无绕组 也无永磁体。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均采用集中绕组 结构,绕组端度短,永磁体嵌放于两个E型铁 芯之间,直流励磁绕组放置在两个永磁体中间,即 E型铁芯中部。两个定子正对的永磁体极性相反, 永磁磁场和电励磁磁场沿着轴向共同形成气隙主 磁场。 图1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 Fig.1 Topology of HEAFFSM 1。2磁场调节机理 图2为HEAFFSM二维磁场调节机理图,图2 中上部和下部分别为HEAFFSM的两个定子,中间 部分为转子齿,实线为永磁磁通的路径,虚线为直 流励磁磁通的路径。当HEAFFSM转子旋转时,中 间转子齿与同一线圈下的两个不同定子齿对齐,实 现永磁磁通和直流励磁磁通的切换。图2(a)为 HEAFFSM的永磁运行模式,励磁绕组中电流为0。 此时气隙磁场仅由永磁体提供,HEAFFSM相当于 普通的AFFSPM电机,运行在永磁励磁状态。 图2fb)为HEAFFSM增磁运行模式,励磁绕组通入 正向直流励磁电流,产生的磁通与永磁磁通方向一 致,共同形成气隙磁场,即增磁运行模式。图2(c) 为HEAFFSM弱磁运行模式,励磁绕组通入反向直 流励磁电流,产生的磁通与永磁磁通方向相反,二 者共同作用形成气隙主磁场。 由图2可知,HEAFFSM励磁电流所产生的磁 通与永磁体产生的磁通在磁路上呈并联关系。该拓 第19期 赵纪龙等: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弱磁控制 转子位置 电角度) (a1永磁运行 (a)电枢绕组单匝自感与互感 Z 转子位置/(电角度) (b)增磁运行 }{ 躜 6 4 2 O 2 (b)单相电枢绕组与励磁组单匝互感 图3 HEAFFSM电机电感特性 Fig.3 Induc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EAFFSM 单相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之间的互感如图3(b 所 示。在电励磁绕组增磁和弱磁控制时,励磁绕组与 电枢绕组之间的互感基本不变。以上分析结果与转 子永磁和励磁型HESM基本一致。另外,从表1 给出的电机测试结果可知,HEAFFSM具有一定的 凸极效应。 (c)弱磁垤仃 图2 HEAFFSM磁场调节机理 Fig.2 Adjustment principles of magnetic field for HEAFFSM 当励磁磁势为一l 120安匝时,利用三维有限元 模型得到单相空载磁链如图4所示,正弦度高。 表1 HEAFFSM参数 Tab.1 Parameters of HEAFFAM 扑结构克服了串联磁势混合励磁电机存在的不 足【1 8-19],即为了实现混合励磁运行,励磁电流产生 参数 母线电压/V 额定转速/(r/min) 额定转矩(Nm) 额定电流/A 数值 200 750 5 4 参数 永磁磁链幅值/Wb 相绕组电阻/f2 直轴电感/mH 交轴电感/mH 数值 0.1 3.4 1O.4 14.8 的磁通要直接穿过永磁体,但永磁体磁阻较大,必 须注入足够大的励磁电流实现混合励磁运行,降低 了电机的效率。同时,过大的励磁电流也可能造成 永磁体不可逆退磁。 极对数 电枢与励磁绕组互感/mH l0 15.1 定子齿 励磁电 A l2 6 2 HEAFFSM电感特性和数学模型 2.1 电感特性 电感作为HEAFFSM的重要参数,影响电机外 特性、电磁转矩和动静态特性等电磁性能。励磁电 流产生的磁场与电枢电流和永磁体产生的磁场高 度耦合,电机内磁场呈典型三维分布。为了精确分 星 摇 繇 罂 : 析HEAFFSM的电感特性,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 并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HEAFFSM的电感特性如 图3所示。 图4单相空载磁链 Fig.4 Single phase flux—leakage at no-load condition 图3(a)给出了电枢绕组单匝自感与互感。由 图3可知,自感与互感呈三相对称,且正弦度较高。 2.2数学模型 相对普通转子永磁型HESM,HEAFFSM的永 506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第35卷 磁体和励磁绕组均位于定子上,励磁电流产生的磁 绕组电阻;风为励磁绕组电阻。 电磁转矩方程为 =。 场与电枢电流和永磁体产生的磁场高度耦合,建立 HEAFFSM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要比HESM复杂和 困难。从2.1节可知,定子永磁型HEAFFSM的磁 [ +( 一Lq) +Mfff] 链和电感等物理量理论上呈正弦分布,和转子型 HESM电机结果一致。可以假想将HEAFFSM定子 上的永磁体和直流励磁线圈放置在转子上,忽略温 其中, =- ̄piq[I//e +( 一Lq)ia] 二 (3) 。=% fff。 度、磁饱和和磁滞损耗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转子磁 场定向幽坐标系对HEAFFSM进行分析,其等效 式(3)等号右边的第一项1. fq 为永磁转矩, 第二项1.5piqia(La--L4)为磁阻转矩,第三项1.5piqMfif 模型如图5所示。 l33  』+l J]( 1) 磁链;%为定子q轴磁链; 为励磁绕组匝链的磁 + 一 + + (2) “ =辟ff+Lf- ̄d ̄brpm + d 式中:Ud、 分别为定子d轴和q轴电压;Uf ̄0J 磁绕组电压;toe为转子旋转电角速度;R 为定子相 为直流励磁转矩。 3 HEAFFSM控韦0策略 3.1 HEAFFSM控韦U策略 本文提出的电动汽车用HEAFFSM及驱动系统 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低速运行区,通过增磁控制 提供电动汽车起动或爬坡所需大转矩;二是在高速 运行区,通过弱磁控制拓宽HEAFFSM恒功率运行 范围,使电动汽车运行在高速巡航状态。 根据HEAFFSM的特性及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 特点,将HEAFFSM的运行状态分为两个区域,如 图6所示,区域I为低速区,区域II为高速区。基 于分区控制策略,低速区采用 =0控制;高速区采 用弱磁控制。 图6 HEAFFSM分区控制策略图 Fig.6 Strategy of stage control for HEAFFSM 基于矢量控制方法,采用砌坐标系得到 HEAFFSM驱动系统,如图7所示。主要功能模块 包括HEAFFSM、电压源逆变器、Park变换、2s/2r 变换、电压空间矢量PWM(Space Vector PWM, SVPWM)、电流滞环跟踪PWM(Current Hysteresis Band PWM,CHBPWM) ̄D参考电流计算器等。 3.2低速区 在低速运行区域,为了提高HEAFFSM的带 载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保持直轴电流等于零,仅 采用励磁电流增磁的控制策略。当ia=0时,式(3) 可以简化为 第19期 赵纪龙等: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弱磁控制 5063 不能再升速。如果转速继续上升,反电势将大于电 机的最大输入电压,造成电枢电流的反向流动。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削弱气隙磁链的方法去 感应电动势而提高转速,即弱磁控制 20-21]。 HEAFFSM的电压和电流极限分别为 j + = ;+“; 。2 =( /√3) 一 (1o) 一 当HEAFFSM在高速区稳态运行时,忽略定子 电阻压降,将式(2)代入式(1O),可得: 图7 HEAFFSM控制系统框图 , , Fig.7 Block diagram of control system for HEAFFSM :1— ==== v——=== _======== _j一:一 (1【』I 1 )J 4(Lqiq) +( 。+ ) = 耽( +Mfif) (4) 由此可得电压极限椭圆为 HEAFFSM输出的额定电磁转矩为 坚! 一土 :1(121 = p ( + f ) (5) [“一/(La )] [ /( )] 式中 。为直流母线电压。 式中: 为额定电磁转矩; 为额定g轴电流;ifN 许多学者提出了基于转速判断弱磁时刻的混 为额定励磁电流。 合励磁电机弱磁控制策略,但负载改变时弱磁时刻 当负载较小且满足: 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该策略无法准确判断弱磁时 TL 专p l。qN (6) 刻,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文 献[17]提出了弱磁基速的概念,当电机运行速度大 无需增磁控制,励磁电流fF0,可得如下电流 于弱磁基速时,电机进入弱磁控制模式,但弱磁基 分配: 速的计算繁琐且存在误差。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 :0 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母线电压和反电势差值判断弱 … 磁时刻的混合励磁弱磁控制策略,具体实施过程如 ‘g:一 —3p ̄—t/) pm 图8所示。 ff:0 当负载较大且满足: TL>詈p l‘qN (8) g轴电流达到额定值 ,进行增磁控制,得如 下电流分配: Bloc ̄ l ia=0 图8基于电压差判断弱磁时刻控制框图 {l_F= Fig.8 Judgment of lfux-weakening moment based on the voltage diference qN 令 . 一r—_=————一 ia=O控制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最为 AU= /43一√ + 2 (13) 简单且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根据负载大小 根据△ 判断弱磁时刻,当AU=0时,HEAFFSM 判断电流分配,计算量小、控制简单方便。 进入弱磁控制模式。混合励磁电机弱磁控制策略可 3.3高速区 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负 弱磁,指仅仅采用d轴 当HEAFFSM运行速度达到基速时,受逆变器 电流削弱电机气隙磁场,这是常用的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能力的,HEAFFSM 弱磁控制模式;另一类为负 和if协调弱磁,即根 506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第35卷 据转速协调d轴电流和励磁电流进行弱磁。这类弱 磁控制策略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首 先利用if进行弱磁,当if达到额定值时,采用负 继续弱磁;第二种情况是同时采用if和负 弱磁, 使效率达到最优。 负 弱磁控制原理如图9所示。当转速小于额 定转速 时,采用ia=0控制策略,电机运行在图9 中的OA段。当转速超过 时,采用负 进行弱磁, 在co2<co<co3阶段,电机运行点按图9中AB段曲线 从A点移至B点。此时如果降低转矩,运行点则按 曲线BC又从B点移至C点。 T =二= lg 纛 一一: l \ I > \\ / 图9负d轴电流弱磁 Fig.9 Negative d-axis current flux-weakening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母线电压与反电势差值判 断弱磁时刻的HEAFFSM弱磁控制策略采用第二类 弱磁模式的第一种情况,即首先采用励磁电流if进 行弱磁,当励磁电流if达到额定值时,采用负 继 续弱磁。具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基速以下采用id=0控制策略, 如图10中OA段所示。随着转速的增加,HEAFFSM 的运行点沿着原点0向A点靠近,当转速达到基 速时,HEAFFSM的运行点到达A点,即为电流极 限圆I和电压极限椭圆的交点。 第二个阶段如图11所示,当HEAFFSM的运 行速度超过基速 时,根据母线电压 。与反电势 的差值判断弱磁时刻。当AU=0,HEAFFSM进入弱 磁运行区域,继续保持id=0,采用励磁电流if进行 弱磁。随着转速的增加,HEAFFSM的运行点从A 点向C点移动,电压极限椭圆的圆心向原点0靠近, .f \一\\一 lLa  o  A‘ 图10第一阶段 Fig.10 First stage L 1 1 1 0 f 图11第二阶段 Fig.11 Second stage if达到负的最大值。如果能保持一 IMf=if,电压椭 圆圆心将会和电流极限圆I相交,理论上此时电机 的转速将会达到无穷大。 第三阶段如图12所示。当HEAFFSM的转速 超过幼时,if达到负的最大值。如果继续升高转速, 需采用负id继续弱磁,HEAFFSM的运行点将从C 点移至D点,HEAFFSM运行在电流极限圆II上。 一 ̄"1 I 11 图12第三阶段 Fig.12 Third stage 4仿真与实验 4.1运行轨迹仿真 本文所采用的HEAFFSM样机的参数如表1所 示。为了研究HEAFFSM的性能及所提出算法的有 效性,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HEAFFSM仿真 系统,对它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为了进 一步研究HEAFFSM的运行性能,利用 dSPACE1103控制平台对表1所给参数的样机进行 驱动控制实验研究,图13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 图13 HEAFFSM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Fig.13 Expe ̄ment platform of control system for HEAFFSM 5066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 第35卷 增磁,if减小为0。 基于△ 判断弱磁时刻的HEAFFSM弱磁运行 特性如图l6所示。给定转速为750 r/min,给定负 载为1 N・m,第5 s时,转速升到1 500 r/min。从 图16(a)可知,转速约为800r/min时,HEAFFSM t/s (b)励磁电流 t/s (c)d轴电流 t/s (d)q轴电流 图16高速区运行特性 Fig.16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HEAFFSM in high speed operating region 进入弱磁区域,充分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弱磁算法 的有效性,使逆变器输出电压得到充分利用,扩大 电机调速范围。由图16(b) ̄n 16(c)可知,HEAFFSM 进入弱磁区域后,首先利用励磁电流if进行弱磁, 当if达到一6A时,采用负 继续弱磁,直到转速达 到1 500r/min。 4.3实验研究 HEAFFSM在低速区的动态实验特性如 图17所示。转速给定为600 r/min,空载起动,在 第7 s时突加5 N・m负载,在第16 s时突减5 N・m 负载。从图17(a)可见,突加、突减负载时,转速有 一定波动,经过一段时间调节后恢复到给定转速。 由从图17(b)可知,由于在低速区采用了id=O控制 策略,所以 一直保持为0。HEAFFSM起动时, i 增大到最大值,稳定后约为1 A,主要原因是 HEAFFSM齿槽转矩较大。突加、突减负载时,i 随之变化。励磁电流的调节过程如图17(c)所示, 600 i ———— . — L一 一. ———1_『—乙— ’ 皇400 20O t/s (a)转速 , ” ‘“ _JI.…~ .: 正 ” 。 : U n… " t/s (b)d轴和q轴电流 L .. . .j~…… j— I . 一『 f/s (c)励磁电流 图17 HEAFFSM在低速区动态实验特性 Fig.17 Experiment result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HEAFFSM in low speed operating region 第19期 赵纪龙等:混合励磁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机弱磁控制 5067 HEAFFSM起动时,励磁电流if迅速增大到最大值 6A,电机稳定后/f约为0。突加负载时,励磁电流 if增大到2.5 A左右,进行增磁控制,突减负载时, /f减小为0。 HEAFFSM在高速区动态实验如图18所示,转 速给定为1 400r/arin,空载起动。由图18Ca)可知, 当转速为780r/min时,HEAFFSM进入弱磁运行区 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母线电压和反电势差 判断弱磁时刻的弱磁策略的有效性,使逆变器的输 出电压得到充分利用,拓宽了电机调速范围。由 图18fb)可知,HEAFFSM进入弱磁区域后,首先利 用励磁电流if进行弱磁,当if约为一6 A时,采用负 i 继续弱磁,直到转速达到给定转速1 400 r/arin, 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一致。 i ; r 一I M :_●・一 ” 一 /’  i5 10 15 2O t/s (a)转速 -10 5 1O l5 20 ds (b)电流 图18 HEAFFSM在高速区动态实验特性 Fig.18 Experiment result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HEAFFSM in high speed operating region 5结论 基于矢量控制方法,本文研究了HEAFFSM在 整个运行区域的运行特性。首先,分析了HEAFFSM 的拓扑结构、磁场调节机理和电感特性;其次,基 于砌旋转坐标系,推导出了HEAFFSM的数学模 型。最后,基于分区控制策略,建立了HEAFFSM 的驱动系统控制模型。在低速运行区,提出了一种 保持f 0,仅采用励磁电流进行增磁的控制策略; 在高速运行区,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差判断弱磁时 刻的弱磁控制策略,实现了HEAFFSM弱磁控制, ——口 蜀Bnl 具体可得如下结论。5 O 5 ∞ ∞ ∞  O 1)本文所提出的保持 0,仅采用励磁电流 增磁的控制策略增大了HEAFFSM的带载能力,充 分利用了HEAFFSM的输出转矩。。 2)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电压差判断弱磁时刻的 弱磁控制策略可以充分利用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使 电机调速范围更宽,相同转速下带载能力更强,控 制简单方便,该弱磁控制算法也适合其他混合励磁 电机。 3)HEAFFSM结合了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电 机和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且永磁体和绕组均 位于定子,散热方便,转子上既无绕组也无永磁体, 结构简单可靠。在如电动汽车等要求宽调速驱动场 合,HEAFFSM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B M.Hybrid exceed generator with flux control of consequent-pole rotor:United States Patent,4656379 【P】.1985. [2]Luo X,Lipo T.A synchronous/permanent magnet hybrid AC machin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00,15(2):203—210. [3]mlTlaraY,Lucidarme J,Gabsi M,et a1.Anew topology ofhybrid synchronous machine[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01,5(37):1273-1278. [4]Tapia J A,Leonardi F,Lipo T A.Consequ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ht extended field- weakening capability[J】.IEEE Trnasaction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03,6(39):1704-1709. [5]王宇,邓智泉.并列式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直流发电 系统功率角线性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 32(12):136—145. Wang Yu,Deng Zhiquan.Topology analysis and power nagle linear control strategy of parallel hybdd excitation lfxu—switching generators for DC power systems [J].Proceedings ofthe CSEE,2012,32(12):136-145(in Chinese). [6]赵纪龙,林明耀,付兴贺,等.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及其 控制技术综述和新进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 34(33):5876-5887. Zhao Jilong,Lin Mingyao,Fu Xinghe,et a1.An overview and new progress of hybrid excited synchronous machines and control teclmologies[J].Proceedings of hte CSEE, 2014,34(33):5876—5887(in Chinese). [7]Hoang E,Ben—Ahmed A H,Lucidarme J.Switching lfux permanent magnet poly phased synchronous machines [C]//1 997 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rtonics and Application.Trondheim,Norway:EPE,1 997: 5068 903—908.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第35卷 vector control srtategy[J].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2,15(32):140.147(in Chinese). [8]Hoang E,Lecrivain M,Gabsi M.A new structure ofa switching flux synchronous poly phased machine with [17】林鹤云,黄明明,陆婉泉,等.混合励磁同步电机铜耗 最小化弱磁调速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 34(6):889—896. Lin Heyun,Huang Mingming,Lu Xiaoquan,et a1.Copper hybrid excitation[C]∥2o07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Aalborg,Denmark: EPE,2007:1.8. [9】Zhu Z Q,Pang Y,Howe D,et a1.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of lux—swif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by non—linear adaptive lumped loss minimization flux-weakening control for hybrd excitation synchronous motor[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4,34(6):889—896(in Chinese). [18】Henneberger G,Hadji—Minaglou J R,Ciorba RC.Design parameter magnetic circuit model[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05,11(41):4277—4282. [10】Li Hao,Mingyao Lin,Xin Li,et a1.A novel axial ifeld lf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wind power generator [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11,10(47): 4457.4460. [11】Li Hao,Mingyao Lin,Xuming Zhao,et a1.Stat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novel 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12,11(48): 4212—4215. [12]赵纪龙,林明耀,裴召刚,等.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 电机矢量控 ̄lJ[J1.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4(5):929—934. Zhao Jilong,Mingyao Lin,Pei Zhaogang,et a1.Vector Control of 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4:44(5):929—934(in Chinese). [13]AydinM,Huang S,LipoTA.Anew axialflux surface 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capable of field con仃ol[C]//IEEE IAS Annual Meeting.Pittsburgh,SA: IEEE,2002:1250.1257. [14]Shinnaka S,Sagawa T.New optimal current control methods for energy efifcient and wide speed-range operation of hybrid—ifeld synchronous motor[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7,54(5): 2443.2450. [15]Aydin M,Huang S,Lipo T A.Desing,analysis,and control of a hybrid field-・controlled axial-・lfux permanent magnet motor[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0,1(511:78—87. [16】朱婷婷,邓智泉,王宇.并列式混合励磁磁通切换型电 机及其电流矢量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15(32):140—147. Zhu Tingting,Deng Zhiquan,Wang Yu.Research on hybrid excited flux—switching machine and the current and test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 auxiliary excitation winding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C]//European Power Electronics Chapter Symposium.Lausanne,Switzerland:IEEE,1 994 645 649. [19】Fodorean D,Djerdir A,Viorel I A,et a1.A double excited synchronous machine for direct drive application—Design and prototype test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07,3(22):656—665. [20]Kefsi L,Touzani Y,Gabsi M.Hybrid excitation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with a new flux weakening strategy[J].20 1 0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Lille,France:VPPC,2010:1.5. [21]李哲然,李叶松,李新华.连续极永磁电机弱磁控制研 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21):124—131. Li Zheran,Li Yesong,Li Xinhua.Flux—weakening control of consequent—pol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J].Proceedings ofthe CSEE,2013,33(21):124-13l(in Chinese). ■ 收稿日期:2014—11-27。 作者简介: 赵纪龙(1985),男,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混合励磁电机及其驱动技术; 林明耀(1959),男,博士,教授,博士 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效永磁电机及其驱 赵纪龙 动技术、电动汽车驱动技术和新能源发电 技术等,mylin@seu.edu.cn; 徐妲(198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永磁电机设计及其控制; 金龙(196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 向为微特电机及其驱动技术,智能电源 技术。 f编辑 李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