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汇编解析01

1.【2018年中考北京卷】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此题根据《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名篇,确定作者不难。注意“淹”字要写正确。 2.【2018年中考北京卷】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注:①[ 《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答案】D

3.【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1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 4.【2018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B.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C.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书信和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不在内容上。 【答案】A

5.【2018年中考海南卷】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甲骨文B.篆书C.隶书D.草书

(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C (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2018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火烧新野B.曹操——火烧乌巢C.关羽——火烧赤壁D.陆逊——火烧连营【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C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改为:周瑜——火烧赤壁。

7.【2018年中考湖北荆州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D

8.【2018年中考湖北随州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2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D.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2)正确,流利,美观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可以确定其为行楷。它的特点是行笔轻

9.【2018年中考湖北随州卷】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答案】A

10.【2018年中考湖北咸宁卷】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

3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何对待生活。【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11.【2018年中考湖南怀化卷】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宋江、鲁智深等一大批人物形象。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答案】A

12.【2018年中考湖南岳阳卷】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答案】D

13.【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D.“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

4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14.【2018年中考山东滨州卷】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A

15.【2018年中考山东滨州卷】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 (1)请根据诗意填写上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B.年年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C.爱 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D.忆对 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2)请写出一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并指出诗句中涉及的节日风俗。 【答案】(1)A.清明B.端午C.元宵D.中秋

(2)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风俗:登高插茱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风俗: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填写传统节日的能力。A句出自宋代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

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汇编解析02

1.【2018年中考广州卷】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答案】A

2.【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5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据此,答案为D。

3.【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敬称,不是谦称。故答案为B。

4.【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不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D项正确。

5.【2018年中考江苏扬州卷】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寓言给人启迪。《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6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C.细节常常独具魅力。《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

【答案】C

6.【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 )

【答案】D

7.【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古代文化常识。A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C正确。D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据此,答案为C。

8.【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

7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有误,《再塑生命的人》是表现师生之间的真情。

9.【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______)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_______) 【答案】 ①√ 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能力。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第②句表述错误,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10.【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不正确,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11.【2018年中考山东枣庄卷】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

8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

12.【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句与“清明节”有关;B句与传统节日无关;C与“重阳节”有关;D与“春节”有关。据此,答案为B。

13.【2018年中考山东潍坊卷】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

C.《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主张仁政的思想。 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应把“道家”改为“墨家”。

14.【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答案】B

9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15.【2018年中考四川乐山卷】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

16.【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故答案为B。

17.【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肖像描写、心理刻画等表现了主人公祥子由老实、坚韧、满怀希望到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性格变化,深刻揭露了旧中国“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罪恶。

B.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

10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潺潺的流水、青翠的藤蔓、悠闲的游鱼、清幽的竹林。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D.写记叙文,可以用人物作为线索,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用事件作为线索,如莫怀戚的《散步》;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据此,答案为C。

18.【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对联“失马真成福”并不是出自《马说》,而是出自《塞翁失马》,而《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因此“化用了‘伯乐相马’”也不对。

19.【2018年中考浙江金华丽水卷】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__ _____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答案】(1)惊蛰 (2)春分

20.【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D.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11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A句出自宋朝周密的《观潮》。B句出自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C句出自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D句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据此,答案为A。

21.【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传》) ....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答案】C ....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C项正确,作揖:两手抱拳高拱,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22.【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下列句子出自哪本古代典籍?根据句意选择。 (1)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______)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_____________) A.《大学》B.《孟子》C.《论语》D.《中庸》 【答案】(1)C (2)A (3)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句的出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积累。(1)“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

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汇编解析03

1.【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的艺术样式。 B.《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诗》 《书》 《礼》 《易》 《春秋》合称为“五经”。【答案】B

12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2.【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A.正确;B.“书圣”是王羲之;C.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D.《柳河东集》中“河东”是柳宗元的家乡,不是封号。

3.【2018年中考贵州毕节卷】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先驱者。

D.《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表述不正确,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4.【2018年中考贵州铜仁卷】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C.《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答案】B

13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B项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所以错误。

5.【2018年中考湖北宜昌卷】请将下列古人代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_____)。 A.垂髻B.弱冠C.襁褓D.束发 【答案】CAD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垂髫之年:三四岁至七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束发:束扎发髻,男子十五岁。

6.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变化无穷。同样是“洗”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对象, 古人往往选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请将下列义近字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对号入座。

A.沃(

)B.濯

C.盥

D.浴

①(____)身 ②(_____)手 ③(____) 面 ④(____)足。 【答案】 (1)D (2)C (3)A (4)B

7.【2018年中考湖南娄底卷】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C.当代女作家宗璞在《废墟的召唤》中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传达出一咱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D.《童年》写的是英国大文学家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 【答案】D

8.【2018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14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答案】C

9.【2018年中考江苏徐州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答案】C

点睛: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要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0.【2018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项是 A.《故乡》——鲁迅——《朝花夕拾》——散文集 B.《史记》——编年体通史——司马迁——西汉 C.《马说》——韩愈——唐代——“唐宋家”之一 D.《威尼斯商人》——悲剧——莎士比亚——英国 【答案】C

11.【2018年中考青海西宁卷】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课文《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15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C.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方里》《神秘岛》这三部曲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不仅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面、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的艺术样式。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内容的表述有误。《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凡尔纳的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12.【2018年中考山东青岛卷】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答案】(1)① (2) ④ (3)③ (4) ②

【解析】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形式与内涵的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日常运用。(1)“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2)“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3)“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4)“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

13.【2018年中考山东临沂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海燕》的作者是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答案】B

14.【2018年中考四川凉山州卷】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16

2018届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分类汇编解析卷

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们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

D.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答案】A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