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优质课教学设计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展示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个世界性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教学目标】 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知识与能力 民的生活特点。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思维方法 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过程与方法 筑》,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 情感态度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与价值观 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

生:冬天食物匮乏;会经常挨饿;有时为了获得食物要走到很远的地方……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生:种地、储存食物;将吃不了的动物饲养起来,留到食物短缺的时候再杀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农耕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教师讲述:因为农作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

2.教师提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提示: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提示: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判断,不仅使问题变得简单,学生很容易 参与课题教学,而且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大大提高他们学史的兴趣。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图片展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河姆渡遗址产生的关系?

提示: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3.合作讨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是怎样的?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

提示:(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2)主要农作物—水稻;(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4.总结归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 半坡居民 不同点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半地穴式 干栏式 骨器、角器等 骨耜 粟 水稻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相同点 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设计意图:问题对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完全可以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提高了一点,学生从火的使用联想到农耕和驯养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又一大进步,问题4是使学生明白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区别,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历史信息。总体设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平稳中受到一点挑战,激起他们更大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5.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回答问题 (1)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

提示: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较为寒冷,雨水稀少;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2)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作物种植的?

提示: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3)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提示: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放风保暖,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养家畜,适合南方的气候条件。

目标导学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图片展示:西安半坡博物馆

河姆渡居民 地理位置 距今年代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种植作物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提示: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3.合作讨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种植什么?饲养什么?使用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1)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3)种植作物—粟;(4)饲养家畜—猪和狗等;(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原始农耕时代居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通过学习大家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河姆渡人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居民是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他们的居住房屋分别是干栏式建筑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围绕“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这一重点进行。结合已有知识,通过讨论的形式,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作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