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课题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植树的牧羊人》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2、理解本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课时 一课时 3、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习牧羊人坚持不懈,执着种树的精神。 重点 难点 牧羊人的性格特点;理解本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牧羊人坚持不懈,执着种树的精神。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绘本《 》。作者 , 国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2、校正字音 慷慨(kǎi) 帐篷(péng) 废墟(xū) 干涸(hé) 坍(tān)塌 呼啸(xiào) 溜(liū)达 琢(zuó)磨 戳(chuō)坑 酬(chóu)劳 微薄(bó) 流淌(tǎng) 山毛榉(jǔ) 白桦(huà)树 薰(xūn)衣草 刨(páo)根问底 3、释义 坍塌: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4、文章结构 (1) 由“何为好人”引出故事; (2--20)写“我”与牧羊人三次相见的情景; (21)赞扬牧羊人的高贵品质。

自主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三次见牧羊人的情形和高原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填写下表。 初遇牧羊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合作讨论 1、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句子来概括。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来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变化? 4、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