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世界”,习作话题的安排紧扣单元人文主题,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对奇妙世界的探索欲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学生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落实了这项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大熊猫,然后根据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这次习作是在学习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在领悟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习作实践。

本次习作也是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对提供的信息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判断、筛选、分类、排序、加工,扩展学生习作的空间,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在之前的习作训练中,学生学习过“围绕一个意思写”,能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叙述,把意思写清楚。学生在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都有收集资料、借助资料进行习作的尝试。本次习作要继续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加工资料的能力,并要从不同的方面把一个事物写清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并能够具体、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五、课时安排:2课时

1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激趣,引入教学

1.课件播放几幅大熊猫的图片及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大熊猫。教师适时板书:国宝大熊猫。

预设:“我喜欢大熊猫是因为它肥肥胖胖的,非常可爱,憨态可掬。” “我喜欢大熊猫的黑眼圈,大大的眼睛非常有特色。” “我喜欢它吃竹子的样子,很吸引人。”

2.课件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卡通动态画面,趣味引入。

同期声: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大熊猫,别人都叫我“国宝”,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但是更让我激动的是,有人告诉我,你们都非常喜欢我,是这样吗?既然你们都这么喜欢我,一定十分了解我咯!所以,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听听你们到底了解我多少。亲爱的朋友们,加油!我看好你们哦! 二、资料交流,答疑解惑

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惑呢?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再在组内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3.投影仪展示学生们的问题。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只吃竹子吗? ·大熊猫一般能有多重? ·大熊猫在地球上有多久的生存历史? ·大熊猫为什么叫熊猫呢?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只大熊猫呢?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通过网络查找、书籍查找、搜集资料、向他人询问,等等。 过渡:同学们,搜集信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刚刚同学们提供了很多途径,相信在下面的预习中,各位同学也运用了这些途径找到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我们的朋友——大熊猫介绍清楚吗?(生答:有。)老师也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三、成果展示,合理整合

2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资料搜集交流。

小组成员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资料的准确性。教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针对教材中出示的问题进行质疑、询问,并对不够准确的信息予以纠正。

2.组织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提醒他们可以按照“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方面的知识”句式介绍,注意将相关的知识表达得清楚、有条理。同时对他们分享的资料及时进行梳理、纠正。

预设:“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外貌方面的知识。大熊猫身体的颜色是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它丰腴富态,头圆尾短。”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生活的地方。大熊猫现在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的命名问题。大熊猫之所以叫大熊猫是因为它是像猫一样的熊。它不是猫。”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大熊猫被视为中国的国宝。这是因为大熊猫非常稀有和珍贵。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 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质疑交流,填表补充。

过渡:听了大家的介绍,大熊猫可高兴了,它给你们送上了一个大大的“赞”。(课件出示大拇指图片。)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用文字来介绍大熊猫,我们是不是要一字不落地把刚刚分享的资料都搬到我们的习作中来呢?(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大熊猫的“名片”。)同学们,你们看了教材中关于大熊猫的名片,可以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仿照图表进行筛选、整理吗?

4.学生对此前交流资料进行整合,将重复信息合理删减,填写表格,教师补充指导。

名 称 大熊猫 3

类 别 哺乳动物 食 物 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行为特点 爱睡觉,善于爬树,也爱嬉戏 性 情 性情温顺,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 …… …… 四、品读语句,仿照运用

过渡:当我们知道了要介绍大熊猫的哪几个方面的知识以后,如何使得自己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方法。

1.课件出示例子,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比喻) 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比喻)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比喻)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比喻)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拟人)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比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排比) 过渡: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运用恰当的比喻,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动物具备人的特性,则使得动物变得活泼起来了。排比则能用多个铺陈反复描绘要写的事物,让它更加丰富。这些手法同学们都可以在习作中运用哦!

2.仿照上述的例句,写一写大熊猫吧!比一比谁写得更加生动。 学生自主写句子,随后教师指名学生读出,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4

示例:大熊猫圆圆的黑色眼睛被黑圈围着,从远处看,像戴着一副墨镜呢! 大熊猫有一颗圆圆的大脑袋,身上有黑、白两种颜色,就像穿着一件黑白小棉袄似的。

大熊猫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筋斗,活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大熊猫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前爪揉揉惺忪的眼睛,好奇地望着游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下来,似乎想让自己清醒一下。

大熊猫吃竹子时,一会儿四脚朝天,捧着竹子吃;一会儿端端正正地坐在地上吃;一会儿又用两脚紧紧地环着竹子,用两手拿着竹子吃起来。

大熊猫的眼睛黑黑的,像戴着一副漂亮的墨镜;耳朵小小的,像两个扎起的辫子点缀在脑袋上;尾巴短短的,像团毛线球似的贴在胖胖的屁股上。

过渡:听了大家的描述,大熊猫更加高兴了,看它乐得在地上打滚呢!(课件播放动态画面)大熊猫对大家说,谢谢你们把我写得这么可爱,你们真是太聪明啦!你们能继续将这些技巧、语句都运用到习作练习中吗?我相信你们可以的!加油吧!

第二课时

一、自主习作,互评互改

1.引导学生紧扣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思习作初稿,并在问题后面标注序号。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将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知道在介绍事物时,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如运用恰当的总起句,围绕总起句进行介绍,条理将更加清晰。还可以运用设问句,整理自己的思路,告诉别人你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拟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练写情况,提醒他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各种修辞及句式等将大熊猫各方面的特点介绍得具体、生动、形象,并及时予以个别学生整合信息、组织习作内容指导。

2.教师根据习作批改情况,投影展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改。

5

预设:教师应有意识选择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这样的作文修改更有意义。

修改要点:标点错误、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错误的格式,以及是否清楚准确并且有条理地描写大熊猫的特点。

3.学生自主小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初稿,看看哪些地方还不够通畅,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然后试着进行习作的自主修改。

修改标准:(1)没有错别字;(2)语句通畅;(3)言之有序;(4)写出大熊猫的典型特征;(5)全文段落有条理展开,段落间连接顺畅;(6)书写整洁;(7)标点符号运用准确。

4.学生交流互评,互相检查对方对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有哪些精彩部分值得自己学习。

5.全班交流,指名将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学生评价哪些写得值得自己学习,哪里需要改进。

过渡:孩子们,看到你们能够如此出色地介绍自己,大熊猫心里高兴极了。它悄悄告诉我它还有很多动物朋友,以后你们可以慢慢了解。它会慢慢都介绍给你们认识呢!它还看到你们能相互学习,在其他同学的习作中看到闪光点,能帮助同学修改习作,它表扬你们非常团结友好,它也会向你们学习哦!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