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奇妙的想象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煌固中心小学 陈道元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1.回顾所学内容,感受想象的奇妙,有意识地创编想象故事。 2.大胆想象,鼓励大胆地创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3.通过自读、互读、互赏、互改,完成习作修改。 4.开辟“想象岛”专栏,分享习作。 ▶教学重难点
鼓励大胆地创编,写一个想象故事;通过自读、互读、互赏、互改,完成习作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回顾所学内容,感受想象的奇妙,有意识地创编想象故事。 2.大胆想象,鼓励大胆地创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课文,聚焦想象
1.回顾课文,感受想象。
(1)重读本单元的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篇,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出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的?
(2)讨论汇报作者是怎么想象出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的。(课件出示汇报成果) 课件出示:
套牛角、钓鱼、晾衣服、当被子:根据头发的形状、长度、数量合理地想象,夸大了想象的对象。
英英变成一棵树: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想象的对象可以跨界变成另一类事物,但要有合理的原因,如英英玩得好好的,不想回家吃饭。
铅笔的五个梦想:想象的对象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做出有别于寻常的事,但和自身的特点有关联。
尾巴它有一只猫:就是将正话反说,逆向思维,但容易理解、生动有趣。 2.拓展思考,自我体悟。
(1)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想象思路和视角呢? (2)学生交流自己会从哪方面入手。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想象,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展开想象,找到写作的切入点,为写作打开思路。 板块二 选择题目,理清思路
1.课件出示“习作晾衣图”和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写完后,可以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同学写的是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1)默读题目,谈谈你最喜欢哪个题目。
(2)与前面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思考:题目和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 2.理清思路。
(1)选定题目。思考:这个题目的写作目标是什么?你准备围绕这个题目写哪些有趣故事? (2)思考。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3.交流互评。点名分享,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些想象?些地方还可以想象得更有趣?
【设计意图】根据所选题目,想象内容。交流所想的内容,相互评议,相互完善,拓展想象的空间,打开想象的思路,呈现不一样的想象视角。
板块三 例文示范,指导想象 1.揪出难题。
学生选出最不感兴趣的题目,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题目创编想象故事。师生双方一边创编故事,一边交流互动。
2.创编示范。
(1)以《滚来滚去的小土豆》为例。(课件出示例子) 课件出示:
小土豆是在土里生长的植物,它为什么要滚来滚去呢? 因为它在寻找一处更肥沃的土地。 结果怎么样呢?
(2)教师解思路、写法,课件出示例文,供学生阅读、欣赏、借鉴,启发学生,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
课件出示: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四周一片漆黑。小蚯蚓最近变懒了,没有它来松土,土壤变得坚硬又缺乏营养。同伴们你推我挤地挨在一起。
“唉!”一声幽幽的叹息响起,小土豆自言自语地说,“我得给自己换个地方,这里太贫瘠了。 说完,它奋力挣脱开和同伴们绑在一起的根。可是,它没有脚,根本走不了,所以它只好在土地里滚来滚。由于它的根部有伤口这坚硬的泥巴硌得它生疼。
“疼!”它忍不住叫出了声。
“谁?”它的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土豆爷爷“咦,小土豆,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小土豆忍着疼回答:“土豆爷爷,我实在不喜欢以前住的地方,那里的土壤坚硬又缺乏营养,我想找一个新的住所。”
土豆爷爷听了小土豆的话,重心长地说:“傻孩子每一处土地都是一样的。有时候肥沃,有时候贫瘠,而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地肥沃时,我们只要汲所需的营养就够了;土地贫瘠时,我们要学会忍耐,虽然可能会长得慢一些,但只要在土里生长,就一定会长大的。”
可是,小土豆根本听不进土豆爷爷的话,它从这个地方滚到那个地方,又从那个地方滚到其他地方,总也找不到满意的住所。
有一天,农夫在挖土时,发现一个皱巴巴的、失去了水分小土豆。
“嘿!这个土豆还有什么用!”说完,他拾起这个小土豆,一下子扔到了田埂上。
【计意图】筛选出较难的题目,学生先阅读和思考,教师再示范并引导他们打开想象之门和写作思路,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其写作兴趣,同时强调想象的奇妙和主题的新颖。
板块四 自主写作,大胆创编 1.学生自由习作。
2.教师点明写作要求。(课件出示写作要求) 课件出示: 内容要紧扣题目。 每个自然段开头空两格。
点符号占一格,不能写在开头第一格。 语言表达清楚。 3.互动巡视。
对于在写作中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导,或者侧重指导。
【设计意图】技巧、方法的学习和例文的引导,均是为了教会学生写作,帮助学生打开写作之门。自由习作是将学生的奇思妙想转化为文字的最佳方式。学生水平有差异,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实现因材施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读、互读、互赏、互改,完成习作修改。 2.开辟“想象岛”专栏,分享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查互改,提高能力 1.学生自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语句是否通顺。
否给句子加上合适的修辞手法。 故事是否具有趣味性。 学生默读习作,查疑纠错。 2.学生互改。(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认真阅读同桌习作。
为喜欢的语句写上评语,评价要多元化。
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要合理、有意义。 同桌之间交换习作,互赏、互改。 3.再读体悟。
再读同桌修改后的习作,斟酌语句,再次自主修改。 4.共同修改。
教师出示一篇问题习作,全班共同精批细改。
【设计意图】通过自查互改、共同修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习作中的优点,修改别人习作中的不足,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批改能力。
板块二 誊正习作,反思交流
1.学生誊抄修改后的习作,注意书写时字迹要工整。
2.学生默读修改后的习作,和修改之前的习作进行对比,以及自我反思、总结。 3.组内选出前五名优秀习作。评选要求如下: (1)想象最奇妙。 (2)主题最新颖。 (3)趣味性最强。
【设计意图】誊正习作,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鼓励学生整理好自己的习作文集,记下自己成长的历程。
板块三 拓展延伸,互学互赏 1.另辟文苑,资源共享。
在班级图书角的旁边,空出一片墙,开辟一个“想象岛”专栏,把组内选出的前五名优秀习作张贴上去。
2.多样展示,趣味分享。
教师将优秀习作发至微信群、朋友圈,或者鼓励学生投稿。
【设计意图】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共享社会,这些新技术与我们的教学紧密相连,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好它们,能够起到更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