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谈判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谈判研究 孙国栋翟娜 (西安翻译学院710105)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已成为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其中,最主要是通过商务谈判来实现各国之间商务交流与 发展的。美国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研究 到了固执的态度。在谈判中,如果发现自己能接受的并且达成的 中关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谈判风格有着重要意义。跨文化的谈判则涉及 到了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因此本文将分析中西商务 谈判实例,比较两者的差异以期为今后商务谈判研究提供参考。 般原则框架中的某条原则受到了挑战,或谈判内容不符合长期 目标,或者提出的建议与目前的计划不适合,中国人在态度上就变 得严肃起来。同时,在具体的事务上,中国人表现出极大的灵活 性。例如在努力争取达成原则性框架协议时,中国人往往表示出£ 当我们到具体安排阶段时,什么事都可以办到的。第三,中国人是 一【关键词】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美 引言 极富有耐心的谈判人员。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环境培养了他们 一、善于忍耐的性格。更注重的是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小利,中国 有句古话叫做放长线钓大鱼,说的就是忍耐。有时,他们并不急于 谈判,而是耐心地认识和熟悉对方,并尽可能地建立起一种长久而 牢固的关系。在洽谈人员的组成上,中国人往往派为数众多的洽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形式,必 然会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谈判主体的交往与接触,从而 导致跨文化谈判中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商务谈判 谈人员,他们之中有谈判能手、技术专家、法律专家等等。由于人 数多,必然延长洽谈的时间。在谈判中,如果对方提出的问题超过 自己作决定的权限,或自己难以回答,他们常常把这些问题带回 去,向上级请示,或者大家再进行讨论,直到对这些问题有确切的 把握,并能避免所有可能的错误。最后,中国人很重面子。“面 子”没有很明确的解释,好一点的话就是,在商务谈判中,中国人 往往会给对方面子例如,谈判人员不会很直截了当的拒绝对方,但 时,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甚至是个人习惯。跨文化的 商谈判研究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分析商务谈判的表现,具体的实现 商务价值,进而对以后的商务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商务谈判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析:价值观、思维方式 中国人重视综合性思维方式,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首先是 西周初期的《易经》提出来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示,为中国传统综 合性思维方式奠定而了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进 一这也是一种局限,很容易到头来“死要面子,活受罪”,没有预期的 效果。 步发展了综合性思维模式。综合性思维自然而然的逐渐成为了 中国人的思维特征之一。受其影响,中国人倾向于从整体上观察 三、美国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谈判风格 (一)美国文化概览 事物的特征,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探索。虽然中国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大批拓荒者冒着 极大地风险,从欧洲来到北美洲早年的开拓精神使得美国人 具有强力的进取心。分析美国人的成功道路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平 坦的,所以在他们眼里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这种历史文化造就 有时候也习惯把事物分成对立的两方面,但这两个对立面仍能被 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谈判中,中方代 表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结果往往是“先 谈原则,后谈细节”。 中国文化体现出的是集体取向,这与儒家学说有着不可分割 了今天为我们所熟悉的美国人:自信果断、直率开朗、热情豪爽、善 于交际且不拘礼节、富有竞争和创新进取精神等。 美国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即Individualistic culture,个人 的联系。儒家思想主要是阐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其中个体必须 把自己纳入集体中去,和集体融为一体;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利差距 型文化即high power distance。就是由于人与人之间阅历、职位、文 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在美国,个人主义的兴起源于欧洲移民踏 上北美的第一天。新教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历史根源。而后的 美国、西进运动、工业及多次的移民浪潮加强了这种个人 主义的传统。在美国社会,即使有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也是出于自 化水平方面的不同形成上下级式的纵向关系。人们比较看重地位 的差别以及自己在上下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正是由于这种纵 向的关系时刻影响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可以说是一种服从和尊 重。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存在所谓的平等。总的来说,中国人也接 己的选择,是有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而且是以个体的目的和利益 为前提的。 受了在社会生活包括商务谈判中缺乏自主权或自主权不高的情 形。中方谈判组成员只能在自己的权限内行事,最后的决定通常 由未参加谈判却有决策权的上级做出。 (二)中国式商务谈判 美国文化属于低权力差距型文化(1ow power distance)。在美 国受平等观念的影响,人际关系一般是呈横向即平等的关系。美 国人在一起不拘礼节,平等相待,对所谓正统的商务礼仪关注较 少。美国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深深扎根于西方文明。1776年美国 颁布的“宣言”开宗明义,把“自由”、“生存”和“追求幸 首先,中国人在进行商务谈判时,注重建立谈判关系。中国人 十分注重人际关系,他们认为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寻求信任感的表 现。在中国,“关系”已经达到某种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地步,其 作用更是达到不能想象。其次,中国人在原则上寸步不让,甚至是 --——福”视为人与生俱来的人人平等享有的三大权利,人人平等的内 容付诸到了法律形式。由于人人平等加上又有各种法律肯定和保 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造就了美国人们强烈的个体意识,思想及行 94--—— 为自由不受拘束。所以,在美国文化中,人们以个人自我的实现视 为人生的第一要则,形成了追求人生意义的价值张力,他们崇尚自 由、平等、竞争。 (二)美国人商务谈判风格 于为了建立与发展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多过对眼下利益的 追求。所以在谈判时,中国人奉行“得饶人处且饶人”。有个例子 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某公司与日本某公司在上海著名的 国际大厦围绕着进口农业加工机械设备问题进行谈判。首先由卖 方日本代表报价,首次报价为1000万日元。这一报价比实际卖价 首先,直截了当的迅速切入主题。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就像 我们所说的没有铺垫可言,想阐述的思想是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含 蓄也不会婉转的表述,他们认为那只是在浪费时间,或者对对方的 不真诚的表现。其次,珍惜时间,重视最后期限。这在谈判过程 中,他们连一分钟也舍不得去无聊的谈话,美国人认为最成功的谈 判人员就是能熟练地把一切事物用最简洁、令人信服的语言表达 偏高许多,但日本也有卖过这个价钱的经历。但是由于中方谈判 团做了充足的准备就直接拒绝了,日方很惊讶,于是就重新介绍其 产品的特点及优越之处以求得转移话题,但是中方代表团识破了 日方的计谋,不动声色的说:“不知贵国生产此种产品的公司有几 家?贵公司的产品优于其他国家产品的依据是什么?”貌似请教 出来的人。而且美方谈判者往往会为自己制定最后的期限,所以 谈判中提出的报价比较客观。第三,民族优越感较强,谈判不轻易 让步。美国的历史赋予他们几乎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喜欢别 实则阐述两点:其一,中方非常了解此类产品的情况;其二,此类产 品绝非你一家所有,中方是有选择权的。在此事件中,如果中方代 表识破了对方策略后,紧追不舍,就会造成对方颜面尽失,造成谈 判破裂的后果,但是中方点到为止的问话不仅不会吃亏也给日方 人按他们的意愿行事,让谈判对手感到他们咄咄逼人。第四,谈判 者决策人数较少。受美国文化影响,美国人等级观念淡薄,比较尊 重个人的作用和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谈判代表团的人数比较 留了余地,希望他们能拿出更好的态度,为后面的接触做了良好的 基础,是明智的行为。 少,各自在谈判中的分工和职责具体明确。还有,首次交往注重担 保,因为美国人在同从未见过的人通话时异常谨慎,有时甚至是拒 反之,美国人则认为谈判的终极目的是签订合同,取得一定的 经济利益。对于美国商人来说,合同的签订是谈判的首要和根本 绝通话。除非对方有该美国人知道并受其尊重的第三方做担保, 才能消除他们的疑虑。最后,律师在谈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美 任务,正如他们的性格中重视法律效力,把这种重视付诸在了合同 上,是一种个人价值利益的体现。他们会把每一份合同的签订看 作是一个的个体的行为过程,不赋予其特殊的含义。他们不 国人的法律意识根深蒂固,生活中的和一切都可以付诸法律。美 国谈判人员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时,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律师,将来 一像中国人那样重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他们更注重实际价 值的实现。 (三)谈判决策的差异 旦发生争议和纠纷,最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法律手段。 四、中美双方商务谈判的差异性 (一)谈判策略的差异 决策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在中 国,决策通常是集体协商结果,一般来说避免个人作出决定。中国 中美商务谈判中,中方代表首先就有关合同双方所共同遵守 的总体性原则和共同利益展开讨论。中方谈判者认为总的原则是 解决其他问题的出发点。只有当总体确定下来,才能够就具体问 题具体的进行探究,否则一切都相当于空谈。这种先谈原则,后谈 细节的谈判策略已经成为中国的谈判方式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 1982年的一次中美谈判就很好的表现了这种特征。当时,美国某 公司和天津制药工业公司决定为一笔涉及500万美元的合资事宜 的谈判团队在谈判前、谈判时和谈判后通常要反复地交换意见以 协调整个小组的行动。当对方的提议超过了预期的想象,而又做 不了决定时,他们必须要请示上级。一旦领导拍板,可以确定时, 决策就形成了。这就是中国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这种方式使 决策的完成要花费很长时间。 在美国,受个人主义文化影响,谈判组个人可以代表公司作出 进行谈判,双方事先为谈判准备和提供了一份合同文本。然而,谈 判开始时,美方坚持要以他们的文本作为谈判的基础。中方代表 团的法律顾问看过该公司准备的合同文本之后,认为其中很多地 方没有实现平等互利原则,只是想为美方谋取超额利润,而且很多 条款与中国法律相冲突。是干脆拒绝,还是谈判修改好呢?最后 决策。美方在选派谈判代表时,往往会赋予其个人足够的权力,代 表们在授权的范围内可以直接对谈判的议题做出决策。这不仅给 谈判带来了便利,也使谈判能更顺畅的进行。这就是美国的自下 而上的决策方式。谈判时,能及时正确的作出判断决定,也是一种 机会。 在仔细研究后,郑重的写下了最后意见:“美方应根据中国法律重 拟合同”,并电告美方:“谈判须以我方合同文本为基础,否则不必 来津。”这就是为什么中方谈判策略上要求原则上的接受,不然吃 得就是哑巴亏了。 【参考文献】 [1]安东风.论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 (4) 而美国人在谈判过程中他们重具体更甚于整体,往往谈判一 开始就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讨论具体款项。他们认为总体原则可 有可无,只有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才能使谈判得到进展。 (二)谈判目标的差异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连淑能.论中国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赵春明.商务谈判[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中国谈判者特别重视长期友好的商业关系的建立。对中国商 人来说,谈判是一个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而谈判的目地更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