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海淀区附中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并回答问题。
我们发现“围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著作《淮南子》中:“围棋击剑,亦皆自然。”那是人们对围棋朴素的原始憧憬。而在先秦古藉中,围棋则称作“弈”或“奕”,最早见于《左传》。这是围棋在文字资料中的历史溯源。 而有关围棋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战争兵法说。有学者认为,从最直观的表象来看,围棋展示了人类为争夺空间而产生的战斗,因此,它是原始社会人类对战争的总结,是教习兵法的工具。 一是八卦占卜说。持这一说法的代表人物是刚刚故去,有着“现代围棋第一人”美誉的吴清源先生。吴先生不止一次地说过,围棋最初并不是一种争胜负的游戏,而是天文占卜的用具。棋盘象征大地,棋子圆形,色分黑白,象征白昼与黑夜, 正是“天圆地方”的典型展示。
不管我们认可围棋起源的哪一个说法,我们都不由感kǎi( ),围棋的问世,一定是穿过了历史的bān( )驳,由简 单到复杂发展而来。而我们有幸,让围棋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因为,围棋,它是游戏,变化无穷;它是艺术,讲求对称平衡, ;它是交流方式,棋局的每一着, ;它是教化手段, ;它更是一种文化 。 (1) 给文段中的加粗字注音。
(2) 根据拼音,用正楷书体将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汉字书写在田字格内。
(3)下面语段中出现的“穷”字,与文中“变化无穷”的“穷”意思一样的是( ) 徐鹏飞A穷凶极恶、阴险狡诈,在他特意安排的宴会上,他多次利用B穷困状态下人们很难喝到好酒等条件做诱惑,妄图制作一张与许云峰亲密碰杯的照片。许云峰用“党员可没有那么C穷讲究”等理由巧妙地化解 了徐鹏飞的多次阴谋,看着不知所措的敌人,许云峰轻声一笑:“黔驴技D穷。还是叫你们的后台老板出来 吧!”
(4)把以下四句话依次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启迪智慧、训练思维、培养品格 ②蕴涵宇宙之象、人生之道 ③黑白之间自有和谐之美 ④都是向对手发出的问话
A. ①④③② B. ④②①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④①③
(5) 1954年,吴清源与日本棋手高川格的巅峰对决,被称为棋坛名局。吴先生能赢下此局,凭借的就是构筑无形之网,让对手不知不觉间落入自己的圈套的方法。后来围棋界的人用一个成语 来评价此局,由于人们常常 因成语中的这个字(如下图篆书)有“大坛子”的意思,而误解其是“请对方进入自己领地”之意。此成语“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的真正意思,倒少有人懂了。请写出这个成语。
【答案】(1)chōng zhòu(2)感慨 斑驳(3)D(4)C(5)请君入瓮
【解析】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驳”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与文中“变化无穷”的“穷”与“黔驴技穷”的“穷”意思一样,都是“尽”之意。答此题,着重体会成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还有就是看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
(4)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要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一个是要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此题可根据搭配的习惯来解决问题。如“它是交流方式”搭配“都是向对手发出的问话”;“它是教化手段”正好与“启迪智慧、训练思维、培养品格”相谐。
(5)首先要理解语段的大意。这是考查根据语段的意思写出的成语的能力。答此题,要看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根据语段的语境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
2. 学校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老师、同学、工作人员交流很多事情。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很多同学需要注意的。 下面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小华对在食堂插队的同学说:“请问,你不会排队吗?你怎么那么没素质呢?”
B. 在传达室拿到家长送来的上课用书,小丽对保安叔叔说:“谢谢您帮我收着书,给您添麻烦了。” C. 小亮走进办公室,对语文老师说:“您还没判完作文练习吗?我看有的班都己经讲完作文了。” D. 老师让小刚叫班长到办公室来一下,小刚回班马上大喊:“班长大人,班主任下旨传你过去,快点!别挨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你不会排队吗?你怎么那么没素质呢?”不得体。C“您还没判完作文练习吗?我看有的班都己经讲完作文了。”不礼貌。D“班长大人,班主任下旨传你过去,快点!别挨批!”不得体。 3. 1901年在斯徳哥尔摩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在颁奖礼上多次 提到了自己的母亲,我们在课文 ______(文题)中,也确实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母亲对他的影响;而100年前,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_________(国籍)诗人泰戈尔,也有多篇非常有名的作品是写给母亲的。
【答案】 (1). (1)《卖白菜》 (2). (2)印度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4. 填空。
(1) 不应有恨,_______?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此事古难全。
(2) “古人”“来者”指的是 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登幽州台歌》)
(3) 《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诗给人以素洁静谧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 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从而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4) 《郑人买履》中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 阅读泰戈尔的《金色花》片段,分析“匿笑”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 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1)何事长向别时圆 (2). 月有阴晴圆缺 (3). (2) 像燕昭王这样的人 (4). 孤独悲寂 (5). (3)中庭地白树栖鸦 (6). 冷落无声湿桂花 (7). (4)宁信度 (8). 无自信也 (9). (5)通过“匿笑”写出了作者妈妈叫自己的时候,故意不回答,而偷偷在笑时的顽皮,从而体现了孩子和母亲的亲密,表达作者对妈妈浓浓的爱。
【解析】试题分析:(1)—(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栖鸦”等字词的书写。
(5)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一句体现了孩子和母亲的亲密,表达作者对妈妈浓浓的爱。答此题除了联系原文的情节内容外,还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深意和描写来考虑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5. 阅读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 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明察秋毫: ②项为之强:
(2) 文中第二段写了作者小时候“观蚊如鹤”的乐趣,作者能够体验到这种乐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看清; 同“僵”,僵硬 (2)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
【解析】试题分析:(1)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成语的意思。着重体会成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当然这也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
(2)题干要求答出“作者能够体验到这种乐趣的原因”。“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这是说观察细致。“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等是想象力丰富。“故时有物外之趣”是说好奇心强。
6. 阅读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吾剑之所从坠。
(2)这则寓言故事中为什么要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答案】(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通过“刻记号”体现了楚人自以为是,愚笨,不会根据事物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为下文他找不到剑做铺垫。
【解析】试题分析:(1)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是”“所”“坠”等字的翻译。
(2)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要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为下文做铺垫的角度来考虑答案。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①鬻(yù):卖。②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③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 ②其人勿能应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①
②
③
(3) 上文的内容可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答案】(1) 坚硬; 回应,答复
(2)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3)自相矛盾
【解析】试题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比较简单,没有古今异义词,如“应”:回应,答复。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以”“子”“陷”“何如”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考查根据寓言故事写出的词语的能力。答此题,一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二要根据故事的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也要抓住“矛”“盾”这两个关键性的字眼。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三、名著阅读
8. 在初一年级开展的六部名著佳作(《小王子》《红岩》《平凡的世界》《汉字书法之美》(鲁宾逊漂流记》《论语》第一章学而)的阅读活动中,认真阅读的你在精神财富上一定增加了不少,请针对以上一部名著佳作,按要求写下你的感受。 要求:
(1)在答题纸内左上角写明自己所读的这本名著佳作的书名。 (2)文题自拟。
(3)请分析此本名著佳作中给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主要角色,将你对其深入的体会感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
(4)200——250字左右。
【答案】爱的真谛就是责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喜欢过其他人,我们有时将这种朦胧的感情称之为“爱”,这真的是爱 吗?“不,这不是。”
我喜欢小王子,不光是因为他的天真可爱,更是因为他体内的那强烈的责任心。为了玫瑰,小王子为她罩上玻璃罩,为她浇水,甚至还要无时无刻忍受她的唠叨。最终,因为玫瑰的自私与无止境的 要求,小王子离开了她。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路途的漫长,小王子越发越愧疚、不安。也是这时, 狐狸带领他领略了爱的真谛。正是因为爱与责任,才使那普通的玫瑰显得如此珍贵,如此独一无二。 “爱一朵花,就要为她负责!”小王子这看似单纯的话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爱 的真谛就是责任。我希望,当我真正爱上某一个人或物时,并不是单单用口头表达,而是责任!只有当你对她负责时,才能称之为爱她!小王子,谢谢你告诉我这个秘密!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题。题干要求“针对以上一部名著佳作,按要求写下你的感受”。文题自拟并要求分析此本名著佳作中给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主要角色,将你对其深入的体会感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读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抓住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主要角色,引用他的事迹,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并能联系实际谈出人物的形象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9. 阅读《往事依依》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 ① (A镌刻、B雕刻、C雕镂)下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 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 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 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 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 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 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 ② (A.镌刻、B.雕刻、C.雕镂)在我心 上,几十 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 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 请分别为选文空白处选出恰当的词语。 ①
②
(2)“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文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①C ②A
(2)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 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10. 阅读《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完成以下小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①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 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②十一岁那年。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 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然后我能 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 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③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想象到前 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 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
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④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⑤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⑥十五岁那年。雨,又是雨。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 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我 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 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⑦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妈妈本能地直起 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快脱了!脚不能 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 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 不记得买把伞。”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 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 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
⑧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⑨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 ……
⑩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梭罗说:谢天谢地,世 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刪改)
(1)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请概括作者记忆中的小事有哪些? ①
②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
③“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并时把脚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 ④
⑤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 ⑥
⑦
(2)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3)请简要分析作者十一岁和十五岁的两个生活经历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答案】(1)①妈妈捡玩具,为睡梦中的家人做早餐 ②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
③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的所在地的天气预报 ④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
(2)通过一系列动词:“拧、盖、掀、蒸、倒”描绘出了清晨妈妈为我们一家人做饭忙碌与辛勤的身 影,体现了妈妈对家人的爱。又通过两个比喻句“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山谷绝壁上飞 流直下的瀑布”体现了妈妈做饭的场景的美好,体现了妈妈对我们的爱,让我感觉非常温暖。
(3)因为“十一岁”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爱”,“十五岁”这个片段处处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爱”和“期待”。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解析】试题分析:(1)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妈妈”或“爸爸”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一家人之间发生的事件。
(2)赏析文中画线语句。“拧、盖、掀、蒸、倒”为一系列动词,是典型的动作描写。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是两个比喻句,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妈妈做饭的场景的美好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
点睛: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好“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十一岁和十五岁的两个生活经历深深地留在人生的印记里。然后分别答出十一岁和十五岁的两个生活经历中重要的事件和变化。 五、作文
11. 升入中学后,你接触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拥有了更多记忆犹新的经历。这之中你一定认真投入地完成过一件事,使自己有了特别的收获。
请你以“用心做好这件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叙事有重点,力求具体生动。 (3)不少于600字,认真书写。
(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的班级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答案】用心做好这件事
①今年九月份,我成为了一名初一的住宿生。我知道会有许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尽力地 做好“住校”这件事,就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不让父母担心。
②住校这个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其实包括了许多琐碎的小事:与室友友好相处、合理安排好时 间、自觉完成学习……
③一开始我很不习惯,没有父母的督促,全部生活都要靠自己,我觉得生活简直乱成一团,糟糕 透了。有时候,我会望着一片漆黑的窗外,想起那些家长开车接送上学的同学们,他们每天都能够吃 到妈妈做的饭,眼里便不禁多了一些亮晶晶的东西。
④慢慢地,我开始找规律,发现只要自己认真。用心地去对待,生活只会变得更加充实而美好, 没有那所谓的糟糕了。
⑤在两个半小时的晚自习中,合理安排时间,自觉的完成作业;洗澡前把要穿的衣服整齐地叠放 在床上,洗完澡把换下来的衣服拿去洗衣房,并把已经晾干的衣服收下来带回房间;早上定闹钟起 床,没有父母的管理,自己在宿舍中吃完早餐,6:50起床,7:10就能到达班级里。
⑥我和室友互相包容,一天天变得亲密无间。每晚睡觉前,我们都会给对方一个拥抱,并互道晚 安。打扫卫生也渐渐变成了一种快乐,当阳光照射在木地板上时,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心中就不由 得开心、自豪和欣慰,好像自己的用心得到了认可,再也不会让父母担忧。
⑦住宿告诉了我“用心”和“认真”是多么重要,它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让我学会了自立, 让本来关系并不怎么好的我和室友们,变成了要好的朋友。用心的做好了“住宿”这件事,我发现自 己的住宿生活变得快乐、轻松起来了。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用心做好这件事”。“用心”: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指做事情或学习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这件事”范围很宽泛。既可以写发生在学校里的事,又可以写发生在家庭里的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选择的材料必须要真实,做到心中有事可说,有事想说,有事要说,有事敢说。此题的重点在“用心”二字上,一定要把如何“用心”写出来。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
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