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1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装置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及质量通病防治举措
一、装置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1、预制构件进场查验
1.1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
不得有严重缺点,
且不该有一般缺点。
结构外观质量缺点
名称
2
现象
严重缺点
一般缺点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未按设计要求将联合面 联合面 设置成粗拙面或键槽以 及配置抗剪(抗拉)钢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 露筋 未设置粗拙面;键槽或抗剪 (抗拉)钢筋缺失或不切合设
计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设置的粗拙面不切合设计 要求
其余钢筋有少许露筋
蜂窝
包裹而外漏 混凝土表面缺乏水泥砂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余部位有少许蜂窝
浆而形成石子外漏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 孔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度均超出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
其余部位有少许孔洞
夹渣
度超出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空隙从混凝土表面延长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余部位有少许夹渣 其余部位有少许松散 其余部位有少许不影响结 松散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松散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 裂痕
连结部位 缺点 外形缺点
至混凝土内部 构件连结处混凝土缺点 及连结钢筋、连结件松动 缺棱角、棱角不直、翘曲
不平、飞边凸肋等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
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痕 连结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 能的缺点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 功能或装修成效的外形缺点 拥有重要装修成效的清水混 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痕 连结部位有少许不影响结 构传力性能的缺点 其余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 使用功能的外形缺点 其余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 表面缺点 预制构件的同意偏差及查验方法应切合下表要求,应全 数检查,预制构件有粗拙面时, 粗拙面有关的尺寸同意偏差可适 当放松。 预制构件尺寸同意偏差及查验方法
砂、沾污等
凝土构件有表面缺点
使用功能的表面缺点 项目
同意偏差 (mm) 查验方法
<12m
板、梁、柱、桁架
≥12m且<18m ≥18m
墙板
±5 ±10 ±20 ±4 ±5
长度
尺量检查
宽度、 高(厚)度
板、梁、柱、桁架截面尺寸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 此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处
墙板的高度、厚度 ±3 3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表面平坦度 侧向曲折 板、梁、柱、墙板内表面 墙板表面面 板、梁、柱 5 3 l/750且≤20 l/1000且≤
20 墙板、桁架
板 翘曲 墙板 板 对角线差 墙板、门窗口 梁、板、桁架设计起拱 挠度变形 梁、板、桁架、下垂 中心线地点 预留孔 孔尺寸 中心地点 预留洞 洞口尺寸、深度 中心线地点 门窗口 宽度、高度 预埋件锚板中心线地点 预埋件锚板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 预埋螺栓中心线地点 预埋螺栓外漏长度 预埋套筒、螺母中心线地点 预埋件 预埋套筒、螺母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 线管、电盒、木砖、吊环在构件平面 的中心线地点偏差 线管、电盒、木砖、吊环与构件表面 混凝土高差 中心线地点 预留插筋 外露长度 中心线地点 键槽 长度、宽度、深度 mm);
l/750 l/1000
10 5 ±10 0 5 ±5 10 ±10 5 ±3 5 0,-5 2 +10,-5
2 0,-5
2m靠尺和
塞尺检查
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曲折处
调平尺在两头量测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拉线、钢尺量最大曲折处
尺量检查尺量检查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20
0,-10
3 +5,-5 5 ±5 预制构件进场检查合格后应构件长进行合格表记。 2、吊装精度控制与校核 吊装质量的控制重点在于施工丈量的精度控制方面。 为达
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实性, 防止因累计偏差超出同意偏差值而使
注:1l为构件最长边的长度(
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地点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此中偏差较大值。
4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后续构件没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 吊装前须对全部吊装 控制线进行仔细的复检,构件安装就位后须由项目部质检员会同 监理工程师查收构件的安装精度。 安装精度经查收署名通事后方 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轴线、柱、墙定位边线及 200mm或300mm控制线、结 1m线、建筑1m线、支撑定位点在放线达成后实时进行表记。现场吊装达成后实时依照下表联合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企业下发的《工程实体质量实测实量标准》进行检查,表记完好,实测上墙。 装置式结构构件地点和尺寸同意偏差及查验方法
项目
同意偏差(mm)
8 查验方法 构件轴线 地点 标高
竖向构件(柱、墙、桁架) 水平构件(梁、楼板) 梁、柱、墙板 楼板底面或顶面 柱、墙板安 装后的高度
≤6m >6m 经纬仪及尺量 5 ±5
水平仪或拉 线、尺量 经纬仪或 吊线、尺量 经纬仪或 5
构件垂直度
5 10 构件倾斜度
梁、桁架
吊线、尺量
梁、楼板 相邻构件平 整度 底面 柱、墙板
外露 不外露 外露 不外露 3 5 5 8 ±10
2m靠尺和 塞尺量测
构件搁置 长度 支座、支垫 中心地点
梁、板
尺量
板、梁、柱、墙、桁架
10
尺量 尺量 墙板接缝宽度
±5 5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3、墙板吊装施工 吊装前对外墙切割线进行兼顾切割, 尽量将现浇结构的施 工偏差进行平差,防备预制构件因偏差积累而没法进行。 吊装应挨次展开,不宜间隔吊装。 吊装前,在楼面板上依据定位轴线放出预制墙体定位边线 200mm控制线,检查竖向连结钢筋,针对偏位钢筋用钢套管进行改正。 吊装就位后应用靠尺批准墙体垂直度, 调整斜向支撑,固 定斜向支撑,最后才可摘钩。 4、套筒灌浆施工 拌制专用灌浆料应进行浆料流动性检测, 留置试块,而后 才能够进行灌浆。 一个阶段灌浆作业结束后,应立刻冲洗灌浆泵。 灌浆泵内残留的灌浆料浆液如已超出 30分钟(自制浆加 水开始计算),不得持续使用,应荒弃。 在预制墙板灌浆施工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经过培训 增强操作人员对灌浆质量重要性的意识, 明确该操作行为的一次 性,且不行逆的特色,从思想上重视其所从事的灌浆操作; 此外, 经过工作人员灌浆作业的模拟操作培训, 规范灌浆作业操作流程,
娴熟掌握灌浆操作要领及其控制重点。
6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现场寄存灌浆料时需搭设特意的灌浆料储藏库房, 要求该 库房防雨、通风,库房内搭设搁置灌浆料寄存架(离地必定高度),使灌浆料处于干燥、阴凉处。 预制墙板与现浇结构联合部分表面应清理洁净, 不得有油 污、浮灰、粘贴物、木屑等杂物,构件周边封堵应严实,不漏浆。 5、叠合板吊装施工 预制叠合板依照吊装计划按编号挨次叠放。 吊装次序尽量 挨次展开,不宜间隔吊装。 板底支撑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2mm、标高差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2mm。 在预制板吊装结束后,就能够分段进行管线预埋的施工, 在知足设计管道流程基础上联合叠合板规格合理地规划线盒位 置、管线走向,使其合理化,线盒需依据管网综合部署图预埋在 预制板中,叠合层仅有 8cm,叠合层中根绝多层管线交织,最多 只同意两根线管交织在一同。 叠合层混凝土浇捣结束后, 应合时对上表面进行抹面、 收 光作业,作业分粗刮平、细抹面、精收光三个阶段达成。混凝土 应实时洒水保养,使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洒水次数不得少于 4
次/天,保养时间不得少于
7天。 7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6、楼梯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预制楼梯段安装时要校正标高, 安装预制段时除校正标高 外,还应校正预制段斜向长度, 以防止预制楼梯段支座处接触不 实或搭接长度不够而惹起的支承不良。 禁止干摆浮搁。安装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楼梯与墙体 连结件,安装后实时对楼梯孔洞处进行灌浆封堵。 安装歇息板应注意标高及水平地点线的正确性。 防止因抄 平放线禁止而致使歇息板面与踏步板面接槎不齐。 二、质量通病及防治举措 1、预制构件龄期达不到要求就安装,造成个别构件安装后 出现质量问题。 防治举措:预制构件在安装前,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详细要求时, 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 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75%。 2、安装精度差,墙板、挂板轴线偏位,墙板与墙板空隙及 相邻高差大、墙板与现浇结构错缝等。 防治举措: 编制针对性安装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和人员教育培; 装置式结构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 试安装,依据试安装结果实时调整完美施工方案, 确立施工工艺
及工序;
8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安装施工前应按工序要求检查查对已施工达成结构部分 的质量,丈量放线后,做好安装定位标记; 增强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 :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 构件安装后应付安装地点、安装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 校核与调整:预制叠合类构件、预制梁等横向构件安装后应付安 装地点、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 ;相邻预制板类构件,应付相 邻预制构件平坦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 ;预制装修 类构件应付装修面的完好性进行校核与调整; 增强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与查收,提升安装精度。 3、叠合楼板及钢筋深入梁、墙尺寸不切合要求;叠合楼板 之间缝办理不好,造成后期开裂;叠合楼板安装后楼板产生小裂 缝。 防治举措: 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板端与支座 (梁或剪力墙)搁置长度 不该少于15mm;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 锚入支座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 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该小于 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单向预制板的板侧支座处,钢筋可不 伸出,支座处宜贴预制板顶面在现浇混凝土中设置附带钢筋; 单向预制叠合板板侧的分别式接缝应配置附带钢筋,并
用专用的嵌缝沙浆嵌缝;
9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模板支撑、起拱以及拆模进行严格控制,以防叠合楼板 安装后楼板产生裂痕。 4、安装次序不对,叠合楼梯安置困难等,而工人操作时乱 撬硬安,致使钢筋偏位,构件安装精度差。 防治举措:增强技术交底,严格按程序安装,关于复杂接点 可用BIM技术在电脑上先模拟,再安装。 5、钢筋套筒灌浆连结或钢筋浆锚搭接连结的连结钢筋偏位, 安装困难,影响连结质量。 防治举措: 竖向预制墙预留钢筋和孔洞地点、尺寸应正确; 采纳定位架或格栅网等协助举措,提升精度,保证预留 钢筋地点正确。关于个别偏位的钢筋应实时采纳有效举措办理。 墙板找平垫块不规范,灌浆不规范。防治举措: 墙板找平垫块宜采纳螺栓垫块找平,抄平常直接转动调 节螺栓,对其找平。 灌浆前应制定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举措,灌浆操作 全过程应有专职查验人员负责现场监察并保存影像资料; 灌浆料应按配比要求计量灌浆资料和水的用量,经搅拌 平均后测定其流动度知足规范要求后方可灌输; 灌浆作业应采纳压浆法从下口灌输,当浆料从上口流出
时应实时封堵,持压 30s后再封堵下口;
10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灌浆作业应实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每工作班应制
作一组且每层不该少于 3组 40㎜×40 ㎜×160 ㎜的长方体试件
;
灌浆作业时应保证浆料在
48
h
凝固硬化过程中连结部位
温度不低于 10℃。
7.现浇混凝土浇注前,模板或连结处空隙封堵不好,有的用发泡剂、有的占现浇结构根部,影响观感和连结质量。防治举措:
浇注混凝土前,模板或连结处空隙不可以用发泡剂封堵,由于发泡资料易进入现浇结构里面,建议用打胶封堵;模板或连结处空隙封堵应增强质量控制与查收,保证现浇结构质量。
8、与预制墙板连结的现浇短肢墙模板安装不规范,影响现浇结构质量。防治举措:
与预制墙板连结的现浇短肢墙模板应地点、尺寸正确,
固定坚固,防备胀缩模及偏位,并注意成型后的现浇结构与预制构件之间平坦、不错位;
宜采纳定型钢模版、铝模板,并用专用夹具固定,提升混凝土观感。
9、模板支撑、斜撑安装与拆掉不规范。
防治举措:
11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叠合板作为水平模板使用时,其下部龙骨应垂直于叠合 板桁架钢筋,竖向支撑可采纳定型钢支柱、碗扣式、插接式 和盘销式钢管架等,其上部可调支座与钢管竖向中心线一致, 伸 出长度切合要求,不得过长,支撑间距应切合要求并进行必需的 验算;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和标准要求时, 方可拆掉支 撑; 预制墙板暂时支撑安置在背后, 经过预留孔(预埋件)与墙 板连结,不宜少于 2道,当墙板底部没有水平拘束时,墙板每道 支撑应包含上部斜撑和下部支撑, 上部斜撑距板底的距离不宜小 于板高的2/3,且不该小于板高的 1/2。支撑应在预制构件与结 构靠谱连结后,且上部构件吊装达成后方可拆掉。 10、叠合楼板、叠合墙板开裂,叠合楼板之问连结缝开裂, 外挂板裂痕,外挂板与外挂板缝、内隔墙与周边裂痕。 防治举措: 叠合墙板开裂防治主要从提升叠合墙板质量, 增强进场 查收,不合格的禁止使用。叠合墙板固定和浇注混凝土时应有防 叠合墙板开裂的举措,可使用自密实混凝土。与现浇结构、其余 墙体连结部位应有相应的结构增强举措; 外挂板裂痕,外挂板与外挂板缝防治。提升安装精度, 控制空隙宽度,选择适合的嵌缝资料和密封胶。 外挂板安装后不
要遇到额外应力;
12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实用的措施
内隔墙与周边裂痕防治,内隔墙与周边应有钢筋、键槽、粗拙面等连结结构举措。空隙应选择适合的嵌缝资料办理,并用 钢筋网片或耐碱网布补强; 增强成品保护,禁止在预制构件时开槽打洞。 11、外墙渗漏 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和门窗洞口等防水单薄部位,宜采纳结构防水和资料防水相联合的防排水做法,并应知足热工、防水、 防火、环保、隔声及建筑装修等要求,做到资料持久、便于制作 和安装; 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纳结构防水时, 水平缝宜采纳外低内 高的高低缝或企口缝, 竖缝宜采纳双直槽缝, 并在预制外墙板一 字缝部位每隔三层设置排水管引水外流; 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纳资料防水时, 应采纳防水性能、相
容性、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优秀的硅酮防水密封胶作嵌缝资料。
板缝宽不宜大于 20mm,嵌缝深度不该小
于
20mm;
并做淋水试验。对渗
对外墙接缝应进行防水性能抽查,
漏部位应进行修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