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的编制
一、 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 2、 3、 4、 5、 6、
已批准的施工图和设计变更; 设备出厂技术文件;
已批准的施工总设计组织设计和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合同规定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施工环境及条件;
类似工程经验和专题总结。
二、 施工方案的内容
1、 2、 3、 4、 5、 6、
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对象的名称、特点、难点和复杂程度;施工条件和作业环境;需解决的技术和要点。
确定施工程序和顺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施工方法和专业施工顺序及施工起点流向。
明确施工方案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要求;
进度计划安排:确定施工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
工程质量要求: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检测控制点、测具、方法,预控方案。 安全技术措施。危险源辨识,预控方案,文明施工及环保。
三、 编制要求
1、 2、 3、 4、
明确施工方法、质量目标、安全保障措施; 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用; 施工方案可行范围;
施工方案应立适应动态的施工环境变化要求;
施工方案的依据及计算结果常有不确定性,要有预案。
5、
四、 编制程序
明确需求→确定目标→分析与综合→评价→优化→提供方案→审核批准。
1、 2、 3、 4、 5、 6、 7、
明确需求:设计、用户、企业技术资源、工程进度要求,设备技术说明及专用工具,施工及技术验收规范的规定。
在理解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满足需求的目标如:安装精度、工艺工序要求等。 分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制约关系,综合考虑找出多种可行方案。 评价和对比。 得出优化方案。 提供方案。 审核
五、 综合评价法
E=n∑i=1(A×B)
j
Ej—平价值;A—方案满足程度(%);B——权值(%);n—评价要素 1、 2、 3、
技术先进性比较:技术水平,创新程度,技术效率,创新点数,安全性、可经济合理性比较:一次性投资总额,资金时间价值,环境影响损失,总产值重要性比较:推广应用价值,社会效益。
靠性、事故率等。
(剔除劳动力与资金影响),对进度及费用影响,综合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