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硫化氢
英文名:Hydrogen sulfide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CAS号:7783-06-4 RTECS号:MX1225000 UN编号:1053
危险货物编号:21006 IMDG规则页码:2151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熔点(℃):-85.5 相对密度(水=1):0.79(18.3atm) 沸点(℃):-60.04 相对密度(空气=1):1.19(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2026.5/25.5℃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临界温度(℃):100.4 临界压力(Mpa):9.01 燃烧热(KJ/mol): 最小引燃能量(mJ):0.077
3、包装与储存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40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
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军。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处停留。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50 爆炸下限(V%):4.0 自燃温度(℃):260 爆炸上限(V%):46.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2、扩散性
(1)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远处,遇火源能引起回燃; (2)容器损漏时,空气中能很快达到有毒污染浓度。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10mg/m3 苏联MAC:10mg/m3 美国TWA:OSHA 20ppm,28mg/m3 [上限值];ACGIH 10ppm,14mg/m3 美国STEL:,ACGIH 15ppm 21mg/m3 侵入途径:吸入 经皮吸收 毒 性:
LD50:
LC50:444ppm(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裂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70~150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浓度为700mg/m3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1000mg/m3以上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衰征候群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4、带电性 三、战术要点
1、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战术原则; 2、控制、消除一切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源;
3、严格控制进入现场人员,组织精干力量,做好安全防护和行动掩护; 4、正确选择行车路线、进攻方向和部署参战力量; 5、充分利用固定设施和采取工艺措施进行处置;
6、在上风、侧上风等安全区域内建立指挥部,利用通讯、广播等手段,保障调 度指挥;
7、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进攻及撤离行动; 8、全面检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做好移交。
四、程序方法 1、防护
(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掩护; (2)进入轻危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全棉防静电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型防化服 内外衣、手套、防型滤毒罐 袜子 二级 全身 封闭式防全棉防静电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化服 内外衣、手套、防型滤毒罐 袜子 三级 呼吸 简易防化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服 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2、询情
(1)被困人员;
(2)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检
(1)搜寻遇险人员;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的浓度、扩散范围; (3)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4)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的各种危险源; (5)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6)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7)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情、侦检情况设置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 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 检查、逐一登记;
(4)禁止一切点火源进入危险区(如手机、BB机、对讲机、非防爆手电筒等)。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及时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展开
(1)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气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低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气幕; (4)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砂眼 缝隙 罐体 孔洞 裂口 砂眼 缝隙 管道 孔洞 裂口 阀门 法兰 方 法 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8、输转
(1)利用工艺措施倒罐; (2)转移较危险的桶体。
9、医疗救护
(1)现场救护
1)迅速将染毒者救离污染区域;
2)有条件时立即进行呼吸道防护,防止继续吸入; 3)对昏迷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输氧。 (2)抗毒药物治疗:使用4-DMAP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使用目前尚无定论。 (3)对症治疗
1)注意心肺功能保护,防止发生意外; 2)保护对含硫酶作用,使用谷光甘肽、半胱氨酸、维生素C、细胞色素ATP、辅酶A等;
3)抗休克措施、应用激素、纠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 4)防止肺水肿、利尿水剂应用。
(4)严重中毒者必须送医院继续进行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1)轻度中毒的人员;
2)重度中毒人员送医院治疗之前; 3)现场医务人员;
4)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5)染毒的救援器具。
(3)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排空罐及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五、特别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处置过程中应坚持以防毒、防爆为重点;
3、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情况(下水道、沟渠、低洼等处),防止灾情扩大; 4、确定宣传口径,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