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计算得到:压力设计值 P=(484.80+1620.000)/6.000
2
M=1.4 X
=58.467kPa;
3、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计算公式如下:
GB50007-2002第5.2.3条。
爪=血+栖卩-耳+险片0』5)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取150.000kN/m2; n b n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Y-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
b--
20.000kN/m3;
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n取值,大于6n按6m取值,取6.000m;
Y--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
20.000kN/m3;
d--
基础埋置深度(m)取0.000m;
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286.000kPa ;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86.000kPa ;
精品文档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58.467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 x fa大于无附着时的压力设计值Pmax=113.554kPa,满足要 求!
4、塔吊风荷载计算
1、 塔吊风荷载计算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风荷载体型系数: 地处广东广州市,基本风压为 30=0. 5kN/m 2; 查表得: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甲=2.03; 挡风系数计算:
忻[3B+2b+(4B2+b2)1/2]c/(Bb)=[(3 1.8+2 28+(4 X82+2.82)0.5) >0.007]/(1.8 2.8)=0.02; 因为是角钢/方钢,体型系数卩=2.9; 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取:伐=1.0; 所以风荷载设计值为:
3 =0.7 2来泌必 01=0.7 2.00 2.9 2.03 2. 5=2.06kN/m2;
2、 塔吊弯矩计算
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
2
ML=wX^X B2 H2 H2.065=L02 为.8 125%25>0.5=579.375kN m; Mkmax= M升 M3+ px hc= 800+ 579.375 + 22.8 2 1.4 = 1411.295kN - m
5、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 歸---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时,歸取1.0.当h 大于等于
2000m时,卸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取
f 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t=1.43MPa h o ---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 ho=1.45m;
和=0.94;
精品文档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仏=
a
a十知”2
X 1.45)]/2=3.95m ;
m=[2.50+(2.50 +2
a t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
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取 at = 2.5m;
a b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当冲 切破坏锥体的
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 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ab=2.50 +2 X 1.45=5.40 ;
p j ---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 对偏心受压
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取
Pj=113.55kPa ;
A=6.00 X (6.00-5.40)/2=1.80m 2
A l ---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
F 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R = £4
F
i=113.55
X 1.80=204.40kN。
允许冲切力:0.7 X 0.94 X 1.43 X 3950.00 X 1450.00=53987.23N=5398.79kN > F
=
204.40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6、承台配筋计算 1.抗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计算公式如下:
I r ( 2Cr\\
+ P- —
-
式中:M --- 任意截面1-1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 1 ---任意截面1-1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
时,取 a1=(Bc-B)/2 = (6.00-1.80)/2=2.10m
;
精品文档
P 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
取 113.55kN/m2;
P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1-1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
值;P=PnaxX (3a-a l)/3a
精品文档
P=113.55 x (3 x 1.80210)/(3 x 1.80)=69.39kPa ; G---
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
取G=1.35x 25 x Bcx Bcx hc=1.35 x 25
x 6.00 x 6.00 x 1.50=1822.50kN/m2;
l --- a ---
基础宽度,取l=6.00m ; 塔身宽度,取a=1.80m;
a'--- 截面I - 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取a'=2.50m。
经过计算得 MI=2.12x [(2 x 6.00+1.80) x (113.55+69.39-2 x
1822.50/6.00 2)+(113.55-69.39) x 6.00]/12=506.59kN.m。
2.配筋面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第8.7.2条。公式如下:
式中,a---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寸,a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寸, 取为
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a=1.00;
fc --- h o ---
经过计算得: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4.30kN/m2; 承台的计算高度,ho=1.45m。
a=506.59 x06/(1.00 14.30 x.00 x03 >(1.45 x03)2)=0.002;
.5
§=1-(1-2 0.002)°=0.002;
Y=1-0.002/2=0.999;
A
s=506.59
x 106/(0.999 x 1.45 x 300.00)=1165.74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6000.00 x 1500.00 x 0.15%=13500.00口去
精品文档
故取 As=13500.00mrno
按塔吊基础设计要求配筋:II级钢筋,30 25。承台底面单向根数30根。实际配 筋值
14718.75mnfi,即满足设计要求。
7、塔吊基础贴近基坑支护桩,为加强塔吊基础的抗倾覆力,基础与支 护桩之间采用 22@200X 200植筋使塔吊基础与支护桩冠梁连接整体,以 加强基础的抗倾覆能力。
(二)塔吊基础施工
1、 土方开挖前,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定位出周边建筑物外轮廓线,根据塔吊参数, 确定
吊臂范围内的楼层,确保能正常满足相关楼层吊运材料的施工需要,并考虑好塔吊 拆除时吊臂和平衡臂的位置及方向,确保塔吊拆除安全方便,然后根据塔吊附着建筑的 定位控制线定位出塔吊的四个角点,并放出基础开挖灰线。
2、 土方开挖前,塔吊基础先开挖,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自然地坪高程测量结果, 塔吊基
础标高至地下室底板面标高开挖。
3、 塔吊基础垫层采用C1(商品砼,基础模板采用240厚蒸压灰砂砖M5水泥砂浆砌筑,
内外侧用1:2水泥砂浆抹灰。塔吊基础尺寸为6米*6米*1.5米,采用C35商品砼,配筋按照 厂家提供的基础图纸。并采用植筋与支护桩连结一齐,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塔吊的四 个角点,拉出对角线,再根据厂家提供的基础图,放置好预埋螺栓和垫块。
四、注意事项
1、 基坑挖土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垫层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施工,应预留
土层,在进行下道工序前挖去以避免基底土遭受扰动,降低承载力。
150m厚
2、 预埋螺栓必须按照厂家提供的基础图准确定位后放置好,并用钢筋和承台主筋
焊接牢固,确保施工中不会发生移位,对角线误差不大于
2mm
精品文档
3、 塔吊基础混凝土浇捣时,应制作标准养护试块,并按照厂家要求,养护
试块试验强度达到厂家提供的基础图纸要求后,才可进行塔吊安装。
28天且
五、应急抢救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本工程施工中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危害,
建立紧急情
况下快速、有效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 证社会稳定和民工生命财产安全及业主经济安全,并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而制定本预案。
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 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一)项目部成立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项目经理任总指挥,负责对事故 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总指挥:谭开初 副总指挥:梁景春
成员:杨帝斌、陈剑梅、曾湖
1根据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应急救援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 工具以及相
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
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① 、组织制定本项目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 工作。 ② 、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具体救 援处置措施,指挥项目部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 救灾及处置突发性事故的 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③ 、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④ 、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⑤ 、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
⑥ 、组织项目部预案的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及时向
3、现场总指挥的主要职责。
①、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 明确各部
精品文档
门的职责分工。
②、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联络组、事 故调查组,其职责为:
应急救援组:由项目副经理梁康宁和技术负责人梁景春负责, 场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
医疗救护组:由项目副经理梁康宁和技术负责人梁景春负责, 初期的救治和伤员的运送。
安全保卫组:由现场安全负责人梁康宁负责,组织保卫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 序、控制和保护事故现场、组织紧急情况下有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后勤保障组:安全员曾湖负责,协同相关人员迅速调集车辆运送现场急需物资、装备、 药品等。输送现场疏散人员,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
综合协调联络组:由陈剑梅负责,主要任务是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 场;传达贯彻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 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现场指挥与上级的通讯联络畅通,沟通指挥部与 外界的联系。
事故调查组:由项目经理谭开初、项目副经理梁康宁、专职安全员曾湖负责,对事故现 场进行勘验、测绘、拍照、摄像,进行物证、痕迹、文件等的收集,配合上级部门进行 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三):报告程序和现场保护
组织部门人员对伤者进行 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现
1事故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报告项目指挥部。
2项目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请项目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应 急救援各小
组的相关成员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3、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因抢救伤
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 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精品文档
(四):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1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2、 启动本预案后,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并投入运作。
3、 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的负责人迅速到位履行职责, 赶赴事
故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 级主管部门有关领导。
4、 事故发生初期,事故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现场人员应当积极米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进行全方
位的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
5、 指挥部要立即召集有关成员,对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事故性质、发生地点、波 及范围、
人员分布以及抢险救灾的人力、物力,研究制定严密的抢救方案和应急处理措 施,实施抢险救援。
6、 各成员单位赶到现场后,成立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 综合协
调联络组、事故调查组,并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和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相互协 调,密切配合,提高效率,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