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年度数据发布
阅 读
Post on 11-01-28 15:23
2010中国经济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根据国家统计总局数据显示,2010年GDP同比增速达到10.3%,而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也同样在2010年迎来快速上升期,根据艾瑞咨询初步预测数据显示,全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321.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4.9%。艾瑞分析认为,整体经济形势的扭转,世界杯世博会热点事件的拉动以及垂直类媒体的壮大,是网络广告市场快速增长的核心原因。艾瑞预计,2011年,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468.8亿。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321.2亿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10-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统计,以运营商营收总和计算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321.2亿元人民币,同比2009年增长54.9%。艾瑞咨询认为,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驱动力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经济形势的完全好转是市场增长的基础性要素。尽管2009年互联网经济在低迷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了发展,但从整体的市场态势来看,2009年是网络广告市场“V”型增长的低点。而2010年1-10月,除GDP外,各行业城镇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分别上涨24.4%和18.3%,整体宏观经济的良好表现保证了企业主在广告营销上的投入。
其次,热点事件成为网络营销的绝佳时机。2010年云集了众多热点事件,包括冬奥会、世界杯、世博会、亚运会等等,广告主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实现热点营销价值的最大化。根据艾瑞咨询监测数据,二三季度,整体网络广告市场投放费用明显增加,核心媒体收入也都有所上涨。同时,一些新的方式如微博营销、视频节目植入性营销也在热点事件中有所体现。 再次,垂直类网站的成长是网络广告的新动力。随着用户行为的分化,垂直网站的吸引力和价值愈加凸显。主要视频网站在2010年广告收入基本实现了翻倍增长,社交网站开始迎来广告收入盈利的元年,以搜房网、易车网、东方财富网为代表的其他各类垂直媒体也进入了上市和增收的关键时期。
最后,广告主网络营销意识不断增强。根据CNNIC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无疑会使广告主更加重视网络广告市场的投放,根据艾瑞的监测数据,2010年品牌广告主的数量同比2009有大幅增加。
艾瑞预计,2011年网络广告市场仍将是稳健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视频网站和其他众多垂直网站等新的媒体形式将会对市场产生更大的拉动作用,而社交网站和微博的营销也将是市场的热点所在。
未来趋势:市场稳定增长,2011年市场规模超过450亿元 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将受益于多重力量推动,预计将超过450亿
2011年没有重大热点事件,市场的增长将比较平稳,但新的媒体形式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增长,艾瑞预计增速达到45.9%,市场规模468.8亿元。 门户网站在变化中寻求调整
中国互联网走过一个十年的历程,门户网站也不再是十年前互联网中最核心的部分。尽管门户网站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使市场更加多元化。各大门户网站也在努力寻求调整,以新浪微博、搜狐白社会、腾讯朋友为代表,门户网站意图在社会化媒介上有所作为。艾瑞预计,未来门户网站市场份额依然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但新的调整也在为门户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可能。
搜索引擎竞争激烈 市场看好
2010年搜索引擎市场增长比较稳定,但市场却酝酿了一些新的变化,百度框计算落地、谷歌中国市场波折、搜狐搜狗与阿里合作、淘宝一淘搜索推出、人民搜索上线、新华社中移动搜索合作意向达成,这些为2011年以及未来几年搜索市场发展提供了基础,搜索的市场规模也会受此影响在未来有更大增长。 垂直媒体是市场增长新动力
从整体市场趋势看,2010年以及未来几年,视频、SNS、汽车、房产、财经等各类垂直媒体都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并为网络广告市场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
2010年1至11月中国网络品牌广告投放费用同比
增长50.9%
阅 读
Post on 11-01-10 12:07
iResearch艾瑞咨询根据网络广告监测系统iAdTracker的最新数据研究发现,2010年1-11月,中国网络品牌广告投放预估费用总计达124.5亿元,较2009年同比增长50.9%,投放天次达620.7万次,广告主总计17716个,分别较2009年同期增长57.0%和75.0%。总体而言,2010年中国网络品牌广告投放活跃,网络媒体的广告投放价值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的认可。
交通类2010年1月至11月之间网络广告投放费用达24.8亿元,较09年同期投放费用增幅达87.2%;同时,交通类的网络广告投放费用也超越了网路服务类,在所有行业中位于首位。房地产行业是网络广告投放费用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该行业1月至11月总计投放了15.2亿元的网络品牌广告,同比增幅达108.5%。除此而外,消费类电子类、食品饮料类及浴室化妆品类的网络广告投放费用较2009年同期水平均有50%以上的增幅。
根据艾瑞iAdTracker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与09年相比,2010年前11个月门户网站的广告费用增加14.2亿元至57.4亿元,大幅领先于其他网站类别。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10年经历了世博会、世界杯以及亚运会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对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部分垂直网站的广告费用增幅显著:房产网站2010年前11个月网络广告费用达14.8亿元跃升至所有网站类别的第二位,较去年同期投放费用增长246.9%;汽车网站的广告费用同比增长162.8%至9.2亿元;社区网站广告费用的同比增幅也达到153.9%。
网络广告的形式也呈现一定的趋势性变化特征。视频贴片广告和插播式富媒体广告在2010年1至11月的投放天次较09年同期均增长了200%以上,远高于网络广告投放天次的整体增长率;其中,视频贴片广告的大量投放有力地促进了视频网站类别广告费用的增长。此外,网络软件广告及各种大尺寸广告也得到了更多的采用。与此同时,悬浮广告、弹窗广告的投放天次则进一步减少。
2010年前11个月,中国网络品牌广告投放活跃。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10年各行业稳步发展,经济危机对多数行业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退,多数行业的广告主都大幅增加了广告投放预算,从而推动了网络广告投放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网络广告本身性价比高,针对广告目标人群投放更精准且广告效果评估更易于量化测评等诸多优势使得更多广告主开始投放互联网广告。
电子商务两大模式10年之争现拐点
阅 读
Post on 11-01-06 11:23
2011年,B2C企业获得更多资本青睐。其中,乐淘的2亿元融资已经到位,好乐买获得至少6000万美元的融资。当初依靠分享淘宝流量和用户的企业开始投奔B2C阵营。B2C商业模式强势上扬,而过去十年唱主角的C2C则颓势初显。
其实,B2C与C2C的此消彼长也映射了网购消费理念的变化。网购兴起之时,消费者就图价格便宜,如今,消费者更看重商品品牌、质量真假和服务。B2C适时而需,并且业内人士一致认为,B2C是未来网上销售大趋势。
淘宝们的“尴尬”
淘宝一度是网购的代名词,淘宝账号甚至成为网购达人标注身份的象征。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已经能分辨出B2B、B2C、C2C的区别,C2C、B2C、B2B是电子商务的三种商业模式,B指的是企业,C指的是消费者。C2C即个人之间的网上交易,B2C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网上交易,B2B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截止到去年上半年的市场报告,淘宝网仍然一家独大,占据了83.5%的市场份额,腾讯公司下属的拍拍网次之,占有11.5%的市场份额,其次是eBay易趣与百度有啊,这四家基本控制了整个C2C市场。
因此,业界普遍认为,C2C市场格局已定,淘宝、拍拍、易趣、有啊四家独大。但淘宝自打败eBay易趣确立C2C市场寡头地位后,被业界寄予挑战淘宝厚望的拍拍和有啊一直未能实现大的突破。
特别是现在他们开始面临新的问题,根据易观国际刚刚发布的《2010-2013年中国C2C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预测》,C2C市场规模在去年实现4150亿元销售额,但从今年开始增速逐渐放缓,到2013年预计市场规模7450亿元,涨幅不到1倍,而在过去三年,C2C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468亿元锐增到4150亿元,涨幅接近8倍。
有业内人士坦言,任何一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成长空间终会遇到局限,C2C的疲软期已经不远,三年或者更快时间,企业比的不再是怎么把蛋糕做大,而是如何抢到最大的蛋糕。 事实上,除了淘宝先发制人,用七年时间坐稳C2C市场老大位置,百度有啊以及腾讯拍拍和原来的市场老大易趣皆“落寞”。有啊在2008年正式上线时喊出“三年超过淘宝”的口号,不惜与淘宝屡次发生互相屏蔽的事件,至今没有和解。
三年时限早已过半,有啊仍然不温不火,“不靠搜索引擎流量”的淘宝却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在业内人士看来,同百度一样纠结的还有腾讯拍拍。上线更早的腾讯拍拍,如今已经能够依赖腾讯QQ的6亿活跃用户,但市场份额未能有进一步大的突破,而易趣更是无可奈何。
马云们的“转型”
“有啊最初的战略就应该是B2C,应早避开淘宝的C2C锋芒,未来电子商务真正的潜力在于B2C市场。”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根据国外电子商务经验,eBay主导的C2C模式已经疲软,而亚马逊风格的B2C企业风头却越来越盛。
2010年,百度开拓B2C领域之时,淘宝几乎在同步排兵布阵。百度联手日本最大电子商务公司乐天成立合资B2C网站乐酷天,淘宝就更换域名分拆淘宝商城,专注正牌商家,并且在年末又出手成立“无名良品”,一下子祭出两张B2C王牌。
腾讯也悄悄在2010年3月把“QQ会员官方店”升级为QQ商城,B2C味十足。一向对电子商务业务“淡然”的网易也在彩票、机票、团购特殊B2C领域加足马力“曲线分羹”。 C2C市场的生死对手百度和淘宝齐刷刷集体“转型”,强攻B2C领域,腾讯和网易也加重B2C业务,人们开始疑惑,电子商务市场未来何去何从,C2C商业模式已经无法再突破了吗?对此,陈寿送告诉记者,C2C的盘子足够大,也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但“淘宝们”遇到了发展瓶颈,对个人店家的免费策略,以及未能有效解决假货监管问题让C2C模式数年来没有任何大的创新。“连规模小得多的麦考林、当当网都上市了,淘宝们面对盈利和上市非常尴尬。”
淘宝们“尴尬”了,但仍然在电子商务领域拥有霸主地位。根据淘宝之前的预测,去年整个淘宝(包含淘宝商城)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元。而易观国际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为5190亿元。
但也是在2010年,在B2C领域,当当网、京东商城看起来更像“领先者”,其凶猛的增长势头已经逼迫淘宝分拆了它的B2C淘宝商城业务,也诱惑包括百度乐酷天等平台型企业和凡客、好乐买等一系列垂直B2C商城的发力入局。
当当们的“高调”
一份分析数据显示,2003年开始到可预测的2013年,电子商务的两种商业模式C2C和B2C在市场份额方面演绎了一场“此消彼长”的势头。2003年淘宝刚萌芽时,B2C和C2C所占的网购市场份额分别是35.2%和.8%。从那以后,C2C一路高歌猛进,到2008年,强势的C2C把B2C市场份额压缩到只有6.7%。虽然两者的绝对市场规模都在增长,但C2C甩开B2C太多距离。同样是诱人的网售商机,增长缓慢、竞争惨烈的B2C企业苦不堪言:C2C只有上述四巨头,而B2C企业一度超过1万家,却在分食6.7%的市场份额。
但在2009年之后,B2C重新发力,增速越来越快,并有希望在2013年与C2C市场规模重新旗鼓相当(46.6%对53.4%)。去年,千寻网开始衰弱,米粒商城倒闭。但收购千寻网的京东商城以及当当网、凡客迅速走强,并以各种“大手笔”刷新业界眼球。 京东商城继续稳坐B2C领域头把交椅,占有三成以上市场份额,其CEO刘强东制定的2010年100亿元销售额已经实现。不仅如此,京东商城正在努力把自己从3C(消费电子)产品网售商身份扭正,迅速进入日用百货领域和图书领域,并砸下20亿元打造物流和仓储、配送体系。同样步步为营的还有老牌图书网络零售商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他们也把触角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
B2C企业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有消息显示,去年B2C行业融资规模达到10亿美元,包括凡客、红孩子在内几乎都曝出融资消息,融资规模均在亿元级别,麦考林和当当网更是实现上市。2011年,垂直类网上鞋城乐淘宣布2亿元融资已经到位,而其主要竞争对手好乐买获得至少6000万美元融资的消息已经成了行业公开的秘密。
更为让人惊讶的是,团购作为一类“轻型B2C企业”在服务型网购领域更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能力,兴起第一年就拿下20亿元的市场份额。
不差钱助长了B2C企业的“高调”。好乐买CEO李树斌介绍,今年销售额将超过6亿元,并尝试建立鞋类B2C行业服务标准。同好乐买一样希望占据市场有利地位的企业还很多。2010年实现20亿元销售额并在年底策划成立“网购平台联盟”的凡客诚品CEO陈年今年的销售目标是40亿元,不惜拿出1亿元和16%分成比例分享给合作伙伴。刘强东则把2011年销售目标定为260亿元。 未来B2C模式走红
“B2C是未来大趋势,在欧美日韩,B2C都占绝对份额,但在中国,网购起步的时候对于产品真假和服务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反而对价格很敏感,所以C2C迅速崛起”,李树斌认为,随着网购细分领域更加专业和用户需求正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代表着正品的B2C开始崛起,也慢慢得到认可。
“虽然产品价格上B2C比C2C要高,但是很多人愿意为服务买单”,李树斌看好B2C模式的走红,他表示,品牌商越来越重视网络渠道,很多线下增长乏力,而淘宝商城和好乐买这样的B2C平台会给商家一个很好的诚信品牌,可以帮助品牌商下沉渠道,维护线上的价格稳定,并且保证货品品牌。
据某B2C网站负责人介绍,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都是靠分享淘宝的流量和用户,但目前靠淘宝带来的销售额只占5%,他们开始投奔B2C,寻觅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专门从事创意百货零售的B2C商城趣玩网CEO周品告诉记者,电子商务的使命就是促进整个社会零售向更好的服务标准前进。而B2C的爆发,主要是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诚信的完善。“C2C为B2C发展做前奏,现在人们渴望选择有质保、服务、诚信的B2C商家。”
周品介绍,销售创意商品的个人店铺汇集起来也能够发展成为有产业价值的B2C细分领域,这些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公司将会有快速的成长。据悉,趣玩网日均收入已经是2009年4月刚上线的全月收入,销售额同比增长500%。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购物用户达1.42亿,并将进一步增长。网购需求仍在扩张,但选择的“网店”正在渐渐改变。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的跌宕起伏绝非偶然,而2011年中国B2C一只脚已经迈入成熟阶段。从1999年开始,中国电子商务B2C企业已经经历了11年深耕细作的发展历程,在供应链管理、前端服务、运营经验、资本要素等方面将步入成熟期。”陈寿送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