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狄更斯说:“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刘易斯却说:“责任有时使人厌烦。”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狄更斯的话是正确的,因为承担责任能获得回报
B.刘易斯的话是正确的,因为承担责任会付出代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C.两个人的话都是错误的,因为快乐与否与责任无关
D.两个人的话都有道理,因为承担责任既会得到回报,也会付出代价 2、农民工小王为讨薪,爬高压线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李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薪。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 )
①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②要采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③讨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 ④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我国放宽,对月销售额和月营业额2—3万的小微企业纳税人免征、营业税。这一举措说明( ) A.小微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小微企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小微企业增强了国民经济的活力,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D.国家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同学们在专题复习时画出如下知识结构图,填入①②③处的正确信息是:( )
1 / 11
A.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受其监督 ③人民 B.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监督 ③人民政协 C.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受其监督 ③人民政协 D.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监督 ③人民 5、下列属于认同的原因的是( )
①我国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②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③我们要理解并认同的价值,增强对的信服和尊崇
④自觉接受的指引与要求,让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对下边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
A.权力可以造福于民 C.必须保障基本
B.权力一定滋生 D.必须规范权力运行
7、“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表现。实施这种“简政放权、优化流程、精简环节”的措施,其直接效果是( )
A.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B.享受公民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C.加强依法行政,根除主要矛盾 D.打造诚信社会,维护公平正义 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正确反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过程的是( ) ①人民民主选举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2 / 11
②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④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9、潘某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辱骂办公民警,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被机关处以行政拘留。潘某的行为侵犯了该民警的(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姓名权 D.肖像权 10、我国的基本原则是(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关于违法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一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B.违法就一定构成犯罪
C.犯罪就一定违法 D.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 12、“人”字一撇一捺,谓之相互支撑、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否则就会站立不稳,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和发展。这告诉我们( ) ①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爱
②我们需要相互关爱,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③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④社会是复杂的,我们关爱他人需要讲究策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小到乱扔垃圾、插队抢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大到企业经营不守规矩,什么昧心钱都敢赚;部门的人靠潜规则办事等等。根治这些乱象,必须( )
①宣传规矩、规则,减少“无知者无畏”现象的发生 ②培养规矩意识,提升守规矩的文明素养和习惯 ③加大立法力度,通过立法来彻底杜绝不守规矩的行为
3 / 11
④把处罚落到实处,让不守规矩者付出必要代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邻居冯某养的宠物狗常在夜间吠叫,扰得四邻不安。小闽与其交涉,冯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的。”小闽据理力争,理由是( )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 C.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D.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利益
15、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观看电影时,要安静。我们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
①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破坏社会秩序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③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④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此,我们应该( ) A.学会远离网络,避免网瘾 B.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C.将互联网作为生活的全部 D.相信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
17、近几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恶意拖欠,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强买强卖、借贷不还等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伤害。这提醒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到( ) A.尊重他人
B.以礼待人
C.诚实守信
D.包容他人
18、“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可以代替个人利益 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维护国家利益必然要放弃个人利益 19、一个医生给国王看病,国王问医生:“你给我看病和给别人看病有什么不一样吗?”医生说:“在我眼里,只有病人,没有国王。”这个故事说明责任来源于( )
A.上级的任命 B.传统习俗 C.职业的要求 D.对他人的承诺 20、“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没有自由的规则是遏制。”下列对这句话的理
4 / 11
解错误的是( )
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B.社会规则和自由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C.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D.社会规则和自由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21、在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批评建议权 D.公平交易权
22、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下列不属于网络对生活影响的是( )
A.百度搜索为人类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B.打破传统的人际交往时空,使地球变小 C.互联网大数据成为新发明、新服务的源泉 D.网络购物、交友、学新知,经济实惠又高效
23、我国实施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因违反,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废止。随后,国家将启动相关法律程序。这表明( ) ①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任何法律不得同相抵触,否则无效 ③在我国,中国党享有最高立法权 ④普通法律是的立法基础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24、南沙环境恶劣,对守礁官兵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而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却坚守南沙岛礁20多年。他说:“只要我们在南沙坚守下去,我们的南沙主权就不会丢,这就是我在南沙长期坚守的动力来源。”李文波的言行告诉我们( )
①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②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③捍卫国家主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25、下列属于行使财产收益权的是( )
5 / 11
A.去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B.将钢笔赠送给他人 C.把钱存入银行获得利息 D.借叔叔的单车去玩
二、材料分析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结合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频次密集。目前暴露出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施暴者多是学生;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上传视频的经常是施暴者本人,以此作为一种炫耀;对施暴者的处罚明显过轻,考虑其未成年人身份,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由监护人进行监管了事。
据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2017年全国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在《未成年人保》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反校园暴力条例进行有效补充,增强法律中关于校园暴力伤害的条文的可操作性。 (1)校园暴力事件多发,表明未成年人的什么特点?
(2)“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这说明了什么?
(3)“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这对我们与同学进行交往有什么警示?
2、小江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 ,参加中国人民武装,退役后,他尽心照料父母,同时,自筹资金,经营饮食业,由于遵纪守法,积极纳税,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分子, 他还被选举为区。
(1)小江享受了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 (2)小江履行了规定的哪些义务?
(3)公民应当怎样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
3、材料一 大二学生小陈因沉迷赌球,向数个贷款公司借款。贷款公司发
6 / 11
现他无力偿还后,将其非法拘禁25小时。目前,贷款公司员工盛某、申某、李某被人民批准逮捕。
材料二 它是一种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材料三 渐渐长大的你,曾经有过这样的遭遇吗?不经你的同意,有人强行进入你的房间;你的同学来信被老师以“爱”的名义没收;你的照片不知何时飞上了某个照相馆的橱窗;你的日记不知何时成了某些同学的饭后“谈资”。
⑴大二学生小陈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
⑵贷款公司员工盛某、申某、李某被人民批准逮捕的依据是什么? ⑶材料二中“它”是指什么权利?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⑷材料三中分别体现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4、材料一 王某向李某讨要欠款,李某拒绝归还,王某纠集一部分人将李某扣留。
材料二 中学生小赵在网上发现一发布的我国地图,有明显的政治性错误,便立即向该网站发出电子邮件,要求更正并公开承认错误。在我国外交部的干预下,该网站撤销了错误信息,并登出了道歉声明。
材料三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决定的,一经颁布是需要全国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只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才能更好的享有公民的权利。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王某侵犯了李某的什么权利?材料二中的小赵履行了什么义务?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样的关系?
(3)法定义务必须履行。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7 / 11
8 / 11
参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D 2、D 3、D 4、D 5、A 6、D 7、A 8、C 9、B 10、A 11、C 12、B 13、A 14、B 15、B 16、B 17、C 18、A 19、C 20、B 21、C 22、C 23、A 24、A 25、C
9 / 11
二、材料分析及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1、(1)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认识透彻,缺乏判断善恶的能力;缺乏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容易由不良行为上升为违法犯罪;道德素质低下,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容易违法犯罪。
(2)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维权意识差;不会依法求助,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3)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友善对人,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2、(1)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受教育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3)①公民依法行使权利时,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或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履行法定义务时,应做到: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3、(1)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决定,并由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人格尊严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荣誉权。
(4)住宅不受侵权(住宅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肖像权、隐私权。
4、(1)①王某侵犯了李某的人身自由权。②小赵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
10 / 11
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3)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