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136例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中医研究2012年4月 第25卷 第4期TCbI Res.April 2012 Vo1.25 No.4 7 结 果 7.1 2组疗效对比 中医治疗青春期功血常分为塞流、澄源、复旧 3步,3者之间又不能截然分开,应于塞流之中寓有 澄源,澄源之中不忘复旧。补肾健脾止血汤方中黄 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M:2.10,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50 芪、党参、白术炭、升麻、炙甘草益气健脾摄血,既有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之作用,又有补中益气汤益气升 无效2 痊愈 36 显效 8 有效 4 有效率/% 96.oo 提之作用;杜仲炭、菟丝子补肾,可使肾气充足,固摄 有权,能够制约经血,气血自止;贯众炭、生地榆、墨 旱莲清热养阴止血;益母草、茜草、炒红花、三七粉活 治疗组 型墅塑 见表2。 : ! !!: 1 7.2 2组出血停止时间及治疗后经期出血时间对比 血祛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全方针对该病虚 (脾虚、肾虚)、热、瘀之病机,不仅塞其流,而且补泻 表2 2组出血停止时间及治疗后经期出血时间对比 共施,收涩有度,起到祛邪不伤正、瘀祛血止的良好 效果。乌鸡白凤丸号称妇科3大圣药,对于气血两 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良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效。待血止后,给予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 7.3 不良反应 崩,澄源复旧。 本研究显示,补肾健脾止血汤、乌鸡白凤丸联合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青春期功血有较好的疗效, 2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未发现有明显的 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8讨论 止血快,经期出血时间短,疗程结束后维持时间长, 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青春期功血可归为中医学“崩漏”范畴。中医学 认为,该病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疑难急 重症,主要病因为虚(脾虚、肾虚)、热、瘀,3者既可以 为病又可以合而为病,或互为因果;主要病机为 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病之本在肾,病位在冲任、 胞宫,其变在气血,表现为子宫非时下血,藏泻无度。 该病多由肾虚引起肾气不固,固摄无权,肾精失守,冲 任不能制约精血,导致胞宫藏泻无度所致。 西医治疗青春期功血常采用性激素。炔雌醇环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3O.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10:110. [3]曹耀辉.妈富隆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疗效观察[J].中国 误诊学杂志,2006,6(12):2318. [4]翁梨驹,关尚纯.口服避孕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 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6):315. [5]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25. 丙孕酮片为第3代新型的甾体口服避孕药,每片含 2 mg醋酸环丙孕酮、炔雌酮0.035 mg。其中醋酸环 丙孕酮为第3激素,是一种高选择性孕激素,具 有很强的孕激素受体亲和力,但对雌激素受体没有 亲和力 ,有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的 [6]周小飞,谭布珍,谢斌辉,等.子宫内膜一氧化碳、内皮素 水平异常及其螺旋小动脉计量学变化与功血的关系探 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3,17(6):237. 收稿日期:2011—11—02;修回日期:2012一O1一O9 (编辑 颜 冬) 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 表明,孕激素在子宫内 膜止血中起主要作用,既可修复子宫内膜,又使子宫 内膜不至于太厚 从而使停药后出血不多。 文章编号:1001—6910(2012)04—0036—05 ・临床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136例 潘 铭,楚文瑛,王 燕,吴 庆,李成彪,王志冰,顾刚寿,朱 涵 (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科室住院的13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辨证分为风热 中医研究2012年4月 第25卷 第4期TCM Res.April 2012 Vo1.25 No.4 伤络、血热妄行型,湿热内侵、瘀血阻络型,胃肠积热、气滞血 ②湿热内侵、瘀血阻络型。症见:紫癜色紫暗或 暗红,多见于关节周围,关节疼痛,屈伸或行走加重, 或伴腹痛、尿血,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 ③胃肠积热、气滞血瘀型。症见:下肢皮肤满布 鲜红或暗红色瘀斑,腹部阵痛,进食加剧,腹软拒按, 口臭,纳呆腹胀,或齿龈出血,大便溏、色暗或褐紫,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瘀型;湿热下注、气化 利型,热毒炽盛、营血内扰型,脾气亏 虚、气不摄血型,肝肾阴虚、络损血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 疗,2O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愈95例,显效 24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8.53%。结论:中西 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疗法;紫癜性肾炎/中西医 结合疗法 中圈分类号:R593.1 文献标志码:B ④湿热下注、气化不利型。症见:皮肤散在紫癜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2.04.0t7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IP)又称出血性 毛细血管中毒症或许蓝一享诺综合征(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 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j。该病病 理基础主要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 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疼痛和肾炎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少数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 ]。若该病 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可累及肾 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009年 1月一2011年l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IP 136例 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36例均为本科室住院的AIP患者,其中男 78例,女58例;年龄5—74岁;病程1 d一6个月;风 热伤络、血热妄行型50例,湿热内侵、瘀血阻络型 27例,胃肠积热、气滞血瘀型30例,湿热下注、气化 不利型16例,热毒炽盛、营血内扰型3例,脾气亏 虚、气不摄血型4例,肝肾阴虚、络损血溢型6例。 2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临床皮肤病学》 与《血液病诊断及疗效 标准》 中AIP的诊断标准。多数患者发病前1~ 3周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 症状,随之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提示 WBC、RBC、Hb、PLT正常或稍高,凝血相关检查正 常;尿常规检查提示肾型或混合型有血尿、蛋白尿、 管型尿,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毛细血管脆性试 验半数以上阳性。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血液病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和《当代中 西医结合血液病学》 相关标准将该病辨证分为以 下7型。 ①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型。症见:紫癜初现,以 双下肢和臀部多见,颜色鲜红,形状大小不一,伴瘙 痒,或伴发热,咳嗽,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 滑数。 色暗红,或紫癜反复,腰重如带五千钱,或晨起面浮, 下肢微肿,尿色黄,或尿赤、尿浊,舌红,苔薄黄,脉濡 数。 .⑤热毒炽盛、营血内扰型。症见:起病急骤,出 血较重,皮肤瘀斑成片,色深紫,鼻衄,齿衄,或便血, 尿血,头痛剧烈,颈项强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 至谵妄抽搐、瘫痪昏迷,或见壮热烦渴,关节肿痛,或 见腹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燥,或 舌红少苔,脉弦数或弦滑数。 ⑥脾气亏虚、气不摄血型。症见:紫癜反复发 作,病程较长,迁延不愈,瘀点、瘀斑隐约散在,色较 淡,面色少华,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淡, 苔薄,脉细无力。 ⑦肝肾阴虚、络损血溢型。症见:皮肤瘀斑,色 暗红,时发时隐,或紫癜已消失,但仍伴腰膝酸软,五 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El燥咽干,大便干燥, 血尿较长时间不消失,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管型 及蛋白尿,舌红少津,脉细数。 3 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0 d为1个疗程,治疗 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1 中医治疗 ①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 疏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味,药物组成:生地黄30 g, 当归10 g,川芎6 g,白芍15 g,荆芥10 g,防风10 g, 黄芪30 g,白蒺藜10 g,何首乌10 g,黄连3 g,红花 6 g,炒槐花15 g,焦地榆15 g,白鲜皮15 g,桑叶 10 g,蝉蜕8 g,生甘草15 g,苦参10 g,白茅根15 g, 牡丹皮10 g,赤芍10 g 7 3。 ②湿热内侵、瘀血阻络型。治宜祛风利湿,活血 化瘀。方用宣痹汤合四妙汤加减,药物组成:木防已 15.g,黄芪18 g,紫草10 g,连翘15 g,薏苡仁24 g,半 夏10 g,晚蚕砂15 g,赤小豆皮10 g,栀子10 g,苍术 1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桑枝10 g,羌活12 g,独 活l5 g,桑寄生15 g,桂枝6 g,水牛角30 g(先煎), 当归10 g,鸡血藤15 g。 ③胃肠积热、气滞血瘀型。治宜清肠破瘀,缓急 中医研究2012年4月 第25卷 第4期TCI ̄!Res.April 2012 Vo1.25 No.4 止痛。方用大黄牡丹汤、芍药甘草汤、葛根芩连汤合 方加减,药物组成:大黄10 g,牡丹皮10 g,桃仁8 g, 冬瓜仁20 g,炒白芍30 g,甘草6 g,葛根15 g,炒黄 芩10 g,黄连6 g,防风8 g,蝉蜕8 g,水牛角30 g(先 煎),生地黄15 g,延胡索15 g,川I楝子10 g。 ④湿热下注、气化不利型。治宜清热利湿,分清 别浊。方用萆薜分清饮加味,药物组成:川I革薜 15 g,石菖蒲10 g,乌药10 g,益智仁18 g,篇蓄15 g, 瞿麦15 g,茯苓15 g,黄芪30 g,党参15 g,赤丹参 18 g,益母草15 g,蝉蜕6 g,白茅根18 g,赤芍10 g, 牡丹皮8 g,甘草梢6 g,炒槐花10 g,怀山药30 g,菟 丝子15 g。 ⑤热毒炽盛、营血内扰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营 开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物组 成:水牛角60 g(先煎),羚羊角粉6 g(冲服),生石 膏30 g,生地黄15 g,玄参15 g,知母15 g,赤芍 15 g,牡丹皮15 g,黄连6 g,黄芩15 g,连翘15 g,栀 子12 g,葛根10 g,泽泻30 g,白术10 g,龙骨18 g,牡 蛎30 g,杭菊花10 g,蝉蜕8 g,竹叶6 g,甘草6 g。 神昏谵语者,加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⑥脾气亏虚、气不摄血型。治宜健脾益气,养血 活血。方用圣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 党参30 g,白术15 g,黄芪30 g,木香6 g,砂仁10 g, 茯苓10 g,陈皮10 g,半夏10 g,生地黄15 g,赤芍 10 g,牡丹皮10 g,川I芎8 g,当归10 g,炒槐花15 g, 焦地榆15 g,神曲10 g,炒麦芽10 g,甘草6 g,生姜 3 g,大枣4枚。 ⑦肝肾阴虚、络损血溢型。治宜滋阴降火,宁络 止血。方用一贯煎合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生 地黄30 g,太子参18 g,麦冬12 g,枸杞子12 g,当归 10 g,川楝子10 g,知母10 g,黄柏10 g,怀山药18 g, 山茱萸12 g,茯苓10 g,牡丹皮6 g,女贞子15 g,旱 莲草15 g,大、小蓟各10 g,自茅根15 g,JII萆藓 10 g,益智仁15 g,赤丹参10 g,甘草6 g。 以上方药,每El 1剂,以清水文火煎,分2次温 服。 3.2 西医治疗 ①抗组织胺药。给予氯雷他定片(由美吉斯制 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80302)每次10 mg,每Et 2次,口服;复方芦丁片(由临汾奇林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106031)每次20—40 mg,每日3次,口 服;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由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 公司生产。批号1105282)每次20 mg,每日1次,肌 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由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 限公司生产,批号11090121)每El 2~4鱼,每Et 1次, 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由陕西永寿制药有 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017)每Et 10—20 mL,每日 1次,静脉滴注。以上药物均连用13 d。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 酸钠(由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1100801)第1天至第4天每日120 mg,第5天至第 8天改为每Et 80 mg,第9天至第12天改为每Et 40 mg,静脉滴注;第13天停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 酸钠,改为醋酸泼尼松片(由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 限公司生产,批号1 10975)每次每公斤体质量1 mg, 每日1次,口服维持,并逐渐减量至停药。 ③对症治疗。腹痛者,给予急性期卧床休息,禁 食,同时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或盐酸消旋山莨菪 碱注射液肌肉注射及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静脉滴 注;腹痛剧烈者,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严重出 血者,给予氨甲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 素K 注射液、奥美拉唑注射液、云南白药散等;出现 失血性休克者,给予浓缩红细胞输注、扩容及抗休克 治疗;关节肿痛剧烈者,酌情使用止痛药;紫癜性肾 炎者,口服双密达莫片、盐酸贝那普利片;尿蛋白定 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3.5 g、肾脏病理表现 为新月体的IgA肾病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剂——环 磷酰胺或酶酚酸酯等治疗;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同时应用 甘油果糖注射液或甘露醇等脱水剂;抽搐者,给予苯 巴比妥钠注射液或地西泮注射液等镇静药;有消化 道出血而禁食数Et者,给予人血清蛋白静脉输注。 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 与《血液病诊断及疗效 标准》 中AIP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 及体征消失,原发皮疹消失,无新发皮疹,实验室指 标恢复正常。显效:I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或基本消 失,皮疹减退≥70%,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有效: 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皮疹减退30%~< 70%。无效:全身青紫斑点,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 室指标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5 结 果 治愈95例,显效24例,有效l5例,无效2例, 有效率占98.53%。 6讨论 AI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 见,尤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者居多,1岁以内 婴儿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约2.5:1) 。该病本病 可自愈,但可复发,并有约5%的患者死于肾功能衰 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中医研究2012年4月 第25卷 第4期TCM Res.April 2012 Vo1.25 No.4 AlP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进入机体的致敏原刺激浆细 胞产生IgA、IgG,并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促使血 管壁通透性增加、脆性增高,造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 壁或肾小球膜上不断沉积,从而产生紫癜和皮下组 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水肿等各种局部、全身症 危候,中西并重。AlP约90%的病例为儿童,虽然有 一定的自愈性,但复发率高,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肾 脏损害,有的甚至迅速出现肠出血、肠套叠、肠穿孔、 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肺出血、休 克、DIC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需中西医结合并 治,先发挥西医的快速抢救作用,待病情稳定后再用 中医药治疗;临床切不可大意,特别是禁食数日出现 中枢神经症状者注意补充人血白蛋白,以提高血浆 状 引;临床中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若以胃肠道为 首发症状而紫癜延迟出现,则诊断困难并易误 诊¨ ;约有6.9%的病例在紫癜出现后发生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可危及生命 ,另有少数病例可累及 呼吸系统,表现为咯血、哮喘、胸膜炎、肺炎等变 化 。 AlP属中医学“血证”、“紫癜”、“肌衄”、“葡萄 疫”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该病病因多为感受外 邪、饮食失节、湿浊内生、瘀血阻滞,临床以阳证、热 证、实证为多,El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又表现为气 血亏虚、脉络瘀阻,或肝肾阴虚、虚火灼络而成虚实 夹杂难治之证。《诸病源候论》日:“斑毒之病,是热 气人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 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周匝遍体。”认为该 病病机乃病邪侵扰机体,损伤脉络,离经之血外溢肌 肤、黏膜而成。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治疗AlP应注意 以下几点。①分型辨病,辨证论治。笔者将该病分 为7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一些有针对性的 药物以提高疗效。现代药理研究 证明,中药祛风 之品有明显抗过敏效果,凉血止血之剂能减少血管 通透性。笔者在主方中常加蝉蜕、荆芥、防风、紫草、 槐花、地榆、牡丹皮等药,往往收效甚好;亦常以当归 饮子加味、革解分清饮加味治疗皮肤紫癜、荨麻疹、 风疹块与紫癜性肾炎、慢性肾炎、尿浊症,功效卓 著 。②鉴别病证,避免误诊。AlP虽为临床常见 病,但误诊率也高,特别是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腹 型紫癜与皮肤紫癜消失后数日发作的腹型紫癜,易 与外科急腹诊——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肠系膜 血栓形成相混淆。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腹型紫癜 腹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但体征相对较轻,无固定 压痛点及反跳痛,腹痛多表现为脐周隐痛或阵发性 绞痛,伴有恶心、呕吐或血便;皮肤紫癜消失后数Et 发作的腹型紫癜主要表现为腹部肌肉紧张,压痛明 显,体温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白细胞明显增 加。但AlP偶也有肠套叠及肠穿孔,如笔者临证时 曾见3例腹型紫癜患者在某医院外科按急腹症开 腹,结果发现肠壁广泛紫癜,关腹后2例死于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DIC),1例转本科室治愈。因此,细心 的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③重视 胶体渗透压,减少渗出,减轻脑水肿。④求因调理, 防止复发。临床上约有1/3~2/3的AlP病例有反 复发作的倾向,多于起病后1 a内复发,可反复发作 多次,因此,如何控制AlP的复发成为临床工作的难 点。去除病因、寻找并清除过敏原非常重要,如扁桃 腺炎及其他感染病灶治愈后,该病也常获得缓解;曾 经有经驱钩虫后顽固性紫癜得到治愈的报道。临床 上最好在用药前先做过敏源筛查,避免可疑的药物、 食物及其他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适当的 增加蔬菜、水果之品种,定时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 气清新;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预 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避免与花粉、尘螨、化学物品、 油漆等致病原接触,尽量不要养宠物,以减少与动物 皮毛的接触;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饭前洗手,预防肠 道寄生虫感染。⑤肾病转归,决定预后。肾脏受累 是AlP的常见特征,紫癜性肾炎是儿科的难治性疾 病之一。过去认为早期应用激素治疗AlP可使IgA 产生减少或阻止IgA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与肾 小球系膜,减轻炎症反应,但是不能缩短病程,如应 用较晚则无效。有研究表明,单独使用免疫抑制剂 对紫癜性肾炎几乎无效。因此,肾脏受累的严重程 度是决定AlP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中医 药治疗紫癜性肾炎成为研究的热点。紫癜性肾炎的 病理变化与中医学的“血瘀”病机相类似,故大部分 研究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着手,常选用丹参、益母 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等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 调节免疫功能,尤其是对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 射液、雷公藤多苷等制剂的研究运用,在I临床上均取 得较好效果 。⑥重肝脾肾,治本之道。AlP病初 以六淫侵袭为主,临床表现为风、火、湿、热、瘀、毒等 症候,若禀赋不足,或疾病反复发作,气血耗损,虚火 内生,瘀阻脉络,脏腑受累,使气不能摄血,脾不能统 血,血失统摄,不循常道,溢于脉外,留于肌肉、脏腑 之间而出现紫癜、便血、尿血等气滞血瘀证。《灵 枢・百病始生》日:“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 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故健脾益气、 养血柔肝、滋肾降火、宁络止血成为该病的治本之 ・40・ 中医研究2012年4月 第25卷第4期TCM Res.April 2012 Vo1.25 No.4 道。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一贯煎、知 柏地黄汤加凉血活血之旱莲草、大蓟、小蓟、白茅根、 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853—857. 川萆薜、益智仁、赤丹参、益母草、牡丹皮为笔者之习 用,对防止AlP复发与消除尿隐血、尿蛋白有良好疗 [3]林雀卿,徐祖森.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 学杂志,2009,33(6):352—355. [4]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168—170. [5]梁冰,葛志红.血液病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2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2—392. 效。⑦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在AlP的治疗中,西医 长于辨病,重视局部的病理变化,但易忽略机体整体 的状况;而中医长于辨证,通过对整体状况的了解来 认识和治疗该病,但对局部的变化,特别是细微的无 临床表现的病理状态认识不足。二者各有所长,故 中西医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是治 疗AlP的有效手段。Al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病机复 [6]邓成珊,周霭祥.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49—255. [7]潘铭.王海如老师临床经验拾零[J].甘肃中医,1993,6 (2):12—13. 杂、症状纷纭、病程绵长、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时对于 肾外症状除对症、对因治疗外,强调早期应用糖皮质 [8]王建玲,罗国兴.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治分析[J].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68—969. 激素,而有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 征表现者应联合免疫抑制剂、抗凝剂治疗。但对于 [9]吕丹,陈光仍,燕华玲,等.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 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08,30(2):13—15. [1O]李月婷,吕继成,李光韬,等.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与 IgA肾病临床病理和转归对比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7,39(5):458—461. [11]赵桂杰,周建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3):3281. 收稿日期:2012—01—14;修回日期:2012—02—23 (编辑 颜 冬) 糖皮质激素的持久作用,一般认为效果不佳。笔者 在临床时发现,中医药对于消除皮疹紫癜和肉眼或 镜下血尿、蛋白尿,均有很好的疗效;中药还能减轻 部分西药的毒副作用;对于中、早期肾功能衰竭患者 采用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逆转或阻 断病情的发展,并有持久的巩固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 文章编号:1001—6910(2012)04—0040—03 ・临床报道・ 颈椎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例 王智勇 ,宋永伟 ,李无阴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208;2.河南省洛阳 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住院的神 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椎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颈 椎牵引采用卧位多功能牵引架前屈位牵g】,牵引锤质量为患 者体质量的1/10,每次牵引40 min,每日2次。同时给予中 药(由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艾叶、川椒、桃仁、红花等组 成)薰蒸,每次约35 rain,薰蒸完毕回病房常规卧床休息约 20 min,每日薰蒸2次,2次间隔时间>4 h。15 d为1个疗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2.04.018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 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他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动 脉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 。 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和电脑的普及,颈椎 病有迅速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 。颈椎病中神经 根型发病率最高,多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钩 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所致 。2011年1月一2011年12月,笔者采用颈 椎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例,总 结报道如下。 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 1O例,显效10例, 好转4例,无效0例。结论:颈椎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良好,安全性好,且简单易行,易为患者接 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药疗法;颈椎牵引;中药薰蒸 中图分类号:R681.5 5 文献标志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