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宅门抱鼓石的文化意蕴及审美特色
来源:保捱科技网
征祥瑞,据《拾遗记》记载,孔子出生时 有麒麟在其家里“口吐玉书”,即“麟吐 玉书”,由此,麒麟成为孔子的化身。在 民俗中麒麟不但能送书,还能送子,演变 成与生育有关的吉祥图案“麒麟送子” (图5);象征福、禄、寿的图案,一般 由蝙蝠和寿桃组成。 “福”谐音“佛”, “鹿”谐音“禄”,鼓面雕刻五只蝙蝠 意为“五福捧寿”,雕刻嘴衔如意、铜 钱,象征着“大福大吉”寓意,雕刻仙 鹤、鹿、梧桐和青松意为“鹤鹿同春”。 “鹤”与“合”谐音,东西南北天地合起 来称为六合,泛指天下。因此, “鹤鹿同 春”亦作“六合同春”之意:象征岁岁平 安一般由穗稻、鹌鹑和花瓶构成, “穗” 与“岁”谐音, “瓶”与“平”谐音, “鹌”与“安”谐音,雕刻一只插有稻或 稗的花瓶,旁边再雕一只鹌鹑,则表示 “岁岁平安” 象征多子多寿、子嗣兴旺 的“生殖文化”,常借用鱼、瓜、葡萄、 石榴和葫芦象征多子。 3.4生殖崇拜的文化寓意 孟子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是儒家礼制文化的男根生殖崇拜,儒家 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尊 君报国思想,其内核是祖宗崇拜和山川崇 拜,也就是子孙绵绵不断。而道家思想却 对来自远古的女阴崇拜较为推崇。《老 子》日: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这 是对女阴生殖的崇拜,是对母系氏族社会 的肯定。儒家男根生殖崇拜的阳刚之气和 道家女阴生殖崇拜的阴柔之气,构成了中 国特有的生殖崇拜文化系统,它对中国传 统建筑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鱼莲 文化为主题的建筑小品构件抱鼓石,在女 阴生殖崇拜的观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莲本身有许多祝吉祝祥含义,古人称 莲花为花中君子,《群芳谱》说它“凡 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同生(寓意早 生贵子),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 物华”。故莲花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成 为最美好的吉祥花,早在春秋时代的青 铜器上,就出现“双层莲瓣立鹤壶”。 其次,莲蓬是植物的子房,在印度梵文中 “莲蓬”与“子宫”就是同一个词。所以 印度原始人常用莲蓬象征女阴,以此寄托 生殖繁盛的象征,在中国传统宅门抱鼓石 雕饰图案中多见莲花(图6)。鱼文化在 中国出现得更早,早在母系氏族时期,鱼 就被抽象成鱼纹出现在半坡遗址的彩陶纹 饰中。随着社会的发展,鱼文化有了更多 的涵义 如建筑物上的鸱尾、鱼形月梁、 鱼形门钥、鱼形雀替等装饰物,都常见鱼 形纹饰。而鱼作为女阴崇拜的象征物, HUAZHoNG ARCHlTECTURE 是因为从表象来看,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 廓相似,从内涵来说,鱼腹多子,繁殖力 强(图7);以男根生殖崇拜表现抱鼓石 的雕饰主要有狮子、螺纹、如意纹等。抱 鼓石顶端雕刻趴狮、卧狮和蹲狮,一象征 门第富贵:二代表吉祥避邪:三喻祈求多 子多福。抱鼓石鼓面雕刻交尾的狮子滚绣 球图案,极可能是祈祷宗脉延续的生殖崇 拜文化符号。螺纹、如意纹、万字纹即 “ ”字实际都是男根的象征。南方抱鼓 石鼓面多做旋状螺纹,而北方多做如意 纹、万字纹,这些纹饰含蓄地传递着生殖 崇拜意念,是地方民居独特的文化符号。 另外还有老鼠葡萄、瓜瓞绵绵、蝶抱金 瓜、鲤鱼跃龙门等,无一不体现子孙昌盛 万代绵延不断。 3.5天圆地方的象征意蕴 抱鼓石作为建筑构件中极具特色的结 构形式,在传统礼制上不仅彰显主人的尊 贵与地位,而且还具有天圆地方的象征意 蕴。“天圆地方”在中国传统宇宙观、 哲学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这 一思想一直渗透在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园 林、器物、装饰等造物活动之中,形成了 “尚圆”、 “尚方”的造物观和审美观。 《晋书・天文志》有“天圆如张盖,地方 如棋局”之说;《周礼・考工记》: “圜 者中规,方者中矩”。这些观念经过长期 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 之一,其传达的是一种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后来人们将“天圆地 方”这一观念用在建筑上,就出现了一些 方圆套用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构件、样式。 建筑中的“天圆地方”观,主要表现在方 与圆的空间布局和空间造型上,方与圆的 空间造型,不仅具有一种空间形式美,而 且具有一种追求与宇宙天人合一的意境 美。传统民居建筑四合院四面对称建房, 院与院之间呈封闭状态,互不干扰,如分 块耕种的田地,象征着“地方”:院内居 系密切,像一个大家庭,体现着团圆 的气氛,象征着“天圆”,而摆放在宅门 入口的抱鼓石上部所呈现的圆鼓形和下部 规则的方形基座正好在造型上暗合了中国 传统思想中的“天圆地方”的理念。抱鼓 石的方圆结合,在方与圆中求变化,追求 富于情感的自然造型,赋予建筑整体更多 的形式美,从而与建筑达到一种和谐与互 补,体现出中国人注重与天地环境和谐统 一的审美心性。 结语 英国诗人济慈(J0hn Keats)说 168 “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抱鼓石在古 代匠师的雕琢下被神奇地赋予了生命, 其永恒之美仿佛凝固般受到世人的盛 赞。抱鼓石虽为“匠作”,但却适应着 各种文化层次的人的不同要求,凝聚着 深刻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民族 石雕艺术的种类之一,抱鼓石无疑是古 代工匠创造的艺术结晶,有诗的韵律, 歌的节奏,舞的曼妙,从物境、情境、 意境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其意义远 远超出了其“框定门柱”的作用,具有 无比宽阔的联想和延伸作用。 一 资料来源: 图1:作者白绘: 图2作者自摄: 图3:http://www tjtou r cn/ResDetail_aspx?res—id =751, 图4张道一主编中国古代建筑石雕南京 江苏美 术出版社,2005 10: 图5 http://qing blog sina com cn/1 934307945/ 734b326933O0265e htmf 图6 http://forum xitek com/fo rum-viewth read- tld一906235一ext ra一一acti0rl—P rintable— page-1 0 htmI 图7:http://www soomal com/pic/1 01 0001 9379 show htm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雕饰.北京:中国电力出 版社.2009 2仇晓风.三晋古民居建筑新论太原:三晋出版 社.2009 3介子平编.雕刻王家大院太原:山西经济出 版社.2012. 4吴卫.传统宅门抱鼓石考略.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6(5):92—95 5周锐,苗蕾,黄凯徽州抱鼓石中儒家礼制文 化的表现形式包装学报,2013(7):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