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砂岩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李爽(中国石油天然气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深部调驱是水驱砂岩油藏二次开发主导技术,是水驱开发末期探索低成本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油田稳产需求出发,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建立深部调驱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现场实施,为水驱砂岩油藏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关键词:水驱;砂岩油藏;深部调驱
0 引言
水驱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平面、纵向非均质性逐渐加剧,导致储量动用不均,且水驱驱油效率较低也是制约水驱采收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深部调驱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水驱油藏面临的开发矛盾,通过改变注入介质,降低油水粘度比,提高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油藏采收率。
1 细化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为深部调驱方案设计
奠定基础
地质体研究方面,平面上以单砂体为单元,研究不同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差异。水驱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冲刷,水流优势通道已成为后期制约注水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有效进行水流优势通道的封堵,本次研究创新建立起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该方法以单砂体为单元,基于精细地质模型,根据井间受效关系,将油藏分解成基本细胞—注采单元,然后建立以水井为中心的栅状流动骨架,创新采用渗流阻力法,科学劈分单砂体内注采单元的注入、采出量,模拟注水过程中井间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在栅状流动骨架约束下,在落实单砂体注采动态的基础上,从单井吸水剖面入手,结合周边井生产动态,分析单井单层的水流优势通道,建立井组水流优势通道分布模式,从而建立起整个油藏的不同单砂体、不同时期的水流优势通道分布模式。
2 量化单砂体剩余油分布,明确深部调驱物质基础
密闭取心井是获得地下剩余油认识最直接的方法,我们通过先期部署密闭取心井,研究不同相带、不同单砂体水淹规律,从岩心分析及单层试采结果来看,主力层或河道主流线水洗效率较高,达到70%以上,而非主力相带或薄差层基本水洗效率在50%以下,含油饱和度能到40%以上,具有较大的剩余潜力。此外我们优化数模研究技术,通过相控建模提高模型可靠程度,准确模拟地下剩余油富集状态。并且以数模为手段,量化不同类型单砂体剩余油潜力,明确了非河道主流线动用差型及层间干扰型剩余油就是深部调驱的主要潜力所在。
3 深化深部调驱机理研究,优化深部调驱配方体系
通过并联平行岩性模型,模拟非均质储层,开展三管封堵实验,研究非均质条件下驱油机理,从实验结果来看,深部调驱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中低渗层,并且加入洗油段塞能够提升储层驱油效率。为了更直观展现深部调驱对整个油藏的作用机理,我们根据储层物性相似、流体性质相似、地层条件相似等准则,考虑纵向及平面的非均质特征,建立三维非均质储层模型,开展驱替实验。通过对不同点的压力及含油饱和度变化
可以看出,相比以往的单纯调剖能使注采流线侧翼地层压力明显升高,平面波及体积增大,此外中低渗层也得到有效启动,含油饱和度降低,储量动用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我们运用GRAND化学驱软件中FAPMS模块,再现深部调驱驱油全过程。通过对比调剖与深部调驱调驱剂浓度及含油饱和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深部调驱有效地降低了储层非均质性影响,驱油效率较传统调剖更高。在数模物模研究基础上,我们筛选出适合普通温度油藏特点的有机铬体系及适合高温油藏特点的酚醛体系为主的5种调驱体系,基本上确定了利用凝胶+体膨颗粒作为前置段塞,封堵高渗通道;聚合物+交联剂驱替,后期加入高效驱油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三段式注入方式,满足深部调驱开发的需要。
4 优化深部调驱油藏工程设计,科学指导现场实施
建立起深部调驱区块筛选标准,筛选具有一定储量规模、
物性较好、储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强、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块开展深部调驱研究。针对选择的典型块开展分区、分段开发效果评价,确定厚度较大、物性较好、连通较好、动用程度较高,水淹较严重的储层作为调驱主要目的层。井网井距设计立足现井网,考虑继承性,通过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参考以往调驱经验,保证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采油井尽量位于主力相带和剩余油富集区。注采方案设计中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结合以往调驱调剖经验,对注入段塞尺寸、注入速度、单井处理半径、单井配产、配注、注入压力及区块开发指标进行系统优化。
5 结语
(1)深部调驱是二次开发层系井网重构,提高水驱技术的
延伸,开启了水驱油藏一个全新的开发阶段。(2)深部调驱以深部液流转向为基础,以驱动压差的建立为核心,借助宏观与微观手段提高油藏采收率。(3)深部调驱主体技术基本成型,先导试验见到显著效果,下步将继续完善深部调驱配套技术,不断扩大应用规模。
参考文献:
[1] 姚俊材.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10).
[2] 刘晓丽.深部调驱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0)上.
作者简介:李爽(1984-),女,汉族,硕士,中级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专业,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2019年5月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