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11卷第1期2009年2月资源与产业RESOURCES&INDUSTRIESVoL11No.1Feb.2009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卢彦红1,唐善茂2(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摘要:本文首先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进行界定,然后从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对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进行探讨,在坚持旅游产品开发“六大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四大”产品集群和“五大”发展战略。关键词: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464(2009)01—0014—05INBIGLUIANGSTRATEGYToDEVELoPTHEToUIUSMPRoDUCTSRⅣERToURISMECoNoMICZoNELUYan.hon91,TANGShan.ma02(1.SchoolofTourism,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2.Wuzhou541004,China;University,Wuzhou543002,China)zone,discusseshowthetourismtoAbstract:ThispaperdefinestheBigeconomicthezoneujiangfivertourismeconomictoconstructbasedontoufismproductsdevelopment,andpresentsfourproductgroupsandfivestrategiesdevelopbig蝎iangfivertourismproductsfollowingthesixprinciples.Keywords:bigLijiangfiver;tourismeconomiczone;tourismproducts;strategy1概述广西旅游资源丰富,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鼎盛。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旅游业的迅速兴起,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广西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开始走下坡路。此后,广西旅游业开始痛定思痛,加大对旅游业投资的力度。近年来,随着东盟贸易博览会召开和泛北部湾的开发,使得南宁和北海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界定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是指由漓江、桂江流域县市组成的带状旅游经济协作区域,包括漓江、桂江沿岸的桂林、贺州和梧州4"-市以及下辖县市。具体由桂林市区、资源、全州、龙胜、兴安、灌阳、灵川、临桂、永福、恭城、阳朔、平乐、荔浦、贺州市区、富川、钟山、昭平、蒙山、梧州市区、苍梧、藤县、岑溪市构成。以上县市,基于基本相同的区位和交通,依托多年发展旅游经济所形成的雄厚旅游经济基础,会展旅游和滨海旅游逐渐成为广西旅游业两大新型项目,但传统的桂林山水观光游却受到了巨大冲击,以利用各县市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统一市场推广和错位经营,共同推进大漓江流域的旅游产业开发,形成有利的旅游经济竞争优势,共同促进区内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而组成的旅游产业经济合作区,即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桂林为中心的桂北旅游区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桂林旅游的龙头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拓宽了漓江游览的空间范围,实现了桂北旅游和桂东旅游的有效联合,进而为广西旅游业实现由点到面的拓展以及实现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提供一种新的战略思维,最终提升广西旅游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其全域发展…。应用增长极理论、点一轴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由3个等级旅游发展轴和4个等级旅游中心城市共同组成。具体来说,即以桂林为中心,以漓江、桂江和纵向高等级公路为轴,向上下游延伸,以横向高等级道路和游线为轴,向流域两岸中心城镇、旅游景点辐射,构成一个“纵向延伸、横向辐射”带状结构的旅游经济增长区域,见图1。收稿日期:2008一lO一29;修订日期:2008—1l一27;责任编辑:刘英姿。第一作者简介:卢彦红(1984一),女,硕士生,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E-mail:luyanhon90086@163.eOITI万方数据第1期卢彦红等: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15图1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结构示意图万方数据16资源与产业2009鱼3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3.1总体构想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坚持“六大原则”的前提下,在产品上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主导形象,以自然观光产品为基础,以休闲文化产品为主要支撑,建设以大漓江为主轴的“四大旅游产品集群”,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把大漓江旅游产品带打造成一个具有国内竞争力、国际知名的旅游产品品牌体系。3.2大漓江旅游产品开发的“六大”原则3.2.1保护性原则面要尽可能注意恢复与发扬其原始自然的特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上唯我独有的风格与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主题。3.2.5参与性原则体验旅游是当今旅游的发展趋势,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多开发一些游客参与性和娱乐性强的项目,改变旅游者被动接受和旁观者的角色,使游客游在其中、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真正的体会生态旅游的快乐所在。3.2.6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把人的利益和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其中包括以旅游者为本、以民众的利益为本和以旅游管理者为本3个层次。漓江是中国山水文化的象征,它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大漓江旅游资源既是现代人的旅游资源,也是未来子孙后代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大自然赋予的自然珍宝,加强漓江水资源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加大漓江的环境执法力度,严禁污染【2J。3.2.23.3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四大”产品集群旅游产品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景点)及其构成的旅游线路在空间地域上的分布。漓江发源于猫儿山,经兴安与灵渠相汇,流经桂林市区,过阳朔与茶江和荔江相汇三江口,过平乐和昭平向下延伸至梧州,最后流人珠江。根据漓江沿岸的资源特色、流经城市的不同功能以及漓江流域的范围和区域特征,把漓江的旅游产品结构划分为:漓江上游旅游产品集群、漓江中游产品集群、漓江下游(桂综合性原则大漓江旅游产品开发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社会文化效益为目标,以生态平衡为杠杆开展旅游活动,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综合效益。旅游产品开发是三者的综合开发。3.2.3文化性原则文化性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大漓江旅游产品开发不能脱离文化这个主题,每项旅游产品的开发都要注-蕈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3.2.4独特性原则旅游产品的独特性愈鲜明突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越大。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中,一方江中上游)产品集群和桂江下游产品集群。产品空间布局见表1。经过这样的分段组团式开发之后,就打破了漓江目前单一的观光型旅游格局,发展多个差异化旅游产品,使漓江从观光型旅游模式,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商务等旅游模式转变,形成错落分工差异经营的漓江旅游企业集群的复合型开发模式旧J。表1大漓江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万方数据第1期卢彦红等: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研究173.4大漓江旅游产品的“五大”开发战略3.4.1深度开发战略这一战略思路实施是从总体上提升大漓江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表2)。1)延长旅游产品的长度产品的长度是指产品线中的每一个产品有多少个品种。旅游产品的长度也可以用在提供同一种旅游产品中有多少种游览方式来确定。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在延长旅游产品的产品线,对同一种旅游产品进行深度的开发上下212夫。譬如,游览漓江时,乘船游、漂流游和徒步游对山水景观的感受与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提升观光旅游产品的层次,使同一种旅游产品形式,有不同的游览方式和不同的旅游活动内容,给游客不同的感受HJ。2)拓宽旅游产晶的宽度产品的宽度是指一个企业拥有多少条不同的产品线,而旅游产品的宽度是指在一个城市或地方有多少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当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已逐渐由表及里转向挖掘文化内涵、旅游经营方式和产品上来,正在发生结构性和阶段性的变化,旅游产品正由传统的陈列式、观赏式提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在现有的旅游产品形式基础上,创新开发旅游新产品,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拓展外延,大力开发形式不同的旅游产品。例如在兴坪、大圩和榕津可以开展古镇旅游;在阳朔峰林平原(遇龙河、月亮山、田家河一带)依托山水田园景观和绿色家园环境,开发家庭式旅馆,开展民居旅游;在龙脊梯田景区,依托梯田景观,结合社区建设,开发能供游客度假休闲的有壮族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在恭城(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西岭、红岩等村可以举行“桃花节”和“月柿节”开展节庆旅游;在兴安、临桂、城郊结合旅游景点建设开发“农家乐”休闲度假产品;发挥桂林山水品牌优势,开发以会展商务为蕈点的专项旅游产品。总之,在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上,以不同旅游资源为基础,可以开发和升级人文观光旅游产品、城市度假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大型商务旅游产品和民俗旅游产品等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3)加大旅游产品的组合度旅游产品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旅游产品形式之间进行的资源互补,产品互补,优势互补,错位经营。旅游产品的组合要使游客有从不同的视角来欣赏旅游产品,不同的感觉来体验产品,不同的语言来赞美产品。组合旅游产品就是以文化、历史、地域、环境为主线,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系统的、全面的、跨区域的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上有3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北部的资源丹霞地貌和猫儿山花岗岩地貌;有3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一是历史文化,包括人类遗址遗迹,古建筑、石刻和碑万方数据戏曲文化,以刘三姐山歌为代表的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实现同类型山水与当地文化资源的组合,实现山水观光向文化观光功能的延伸。表2大漓江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表林。二是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壮、侗、苗、瑶等多民族建筑、服饰、民风、习俗以及田园景观。三是地方18资源与产业2009生3.4.2品牌提升战略旅游品牌是旅游产品的延伸,大漓江旅游产品带的构建,要实施品牌提升战略。目前大漓江沿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繁多,但是除“印象刘三姐”外,真正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不多。拥有一流的资源不一定有一流的产品,有着一流的产品不一定拥有着一流的品牌,旅游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32程。桂林大漓江旅游品牌的建设,一定要强化品牌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优化旅游品牌发展和品牌营销环境,促进旅游品牌的强势扩张和旅游品牌营销的全面开展,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品牌。3.4.3区域联合战略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辐射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大漓江旅游带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品位高。但是它涉及桂林、梧州、贺州3市以及十几个县,跨度大、面积广。因此,大漓江旅游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区域旅游合作¨J,整合与保护旅游资源和产品,交流旅游信息,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桂林的漓江、贺州的姑婆山、阳朔的遇龙河等是最具潜力的旅游资源,漓江、桂江和西江三点一线已经构成了最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带。为了整合旅游资源,挖掘资源潜力,必须x,-J-漓江、桂江和西江进行整体设计,统一包装,形成在客源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组合。3.4.4人才兴旅战略当今和未来的国际旅游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大漓江区域旅游的发展,人才是基础,人才的培育是关键。大漓江旅游产品要保住优势,要树立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思想,重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大漓江旅游区域要在旅游的行业中进一步倡导科教兴旅,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坚持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素质开发放在人才开发的首位。因此,要加强x,-t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优化区域旅游人才素质结构,提高旅游人才整体质量。坚持“大旅游教育”的人才开发理念。要充分发挥桂林工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各类旅游院校、培训机构、旅游协会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导:陛;建立和完善旅游人万方数据才市场体系,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的市场4-1=;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罄国际上人才开发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提升大漓江区域旅游人才开发水平。3.4.5引导战略大漓江旅游产品的开发前期要实施主导发展战略忡o。旅游资源具有跨地域性、牵涉面广、依赖性强的特点,有的旅游资源如漓江就跨越几个县(市)区。因此,在对具体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单靠旅政管理部门会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出面引导,统一协调,在互利互惠、互相依赖的前提下,打破行政界限和地域界限,实现区域联合和部门协调,解决旅游资源和旅游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资源合力,确保旅游业有序地发展。4结论旅游产业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建立能够充分实现优势互补,扩大桂林山水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漓江旅游更丰富的内容,实现桂北和桂东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川。但是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各方面细致系统的研究。本文仅是从旅游产品开发这一侧面X,-t其构建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要把大漓江旅游产业经济带实际建立起来,需要从更多的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这对于构筑广西旅游业新的发展带,创新广西旅游业新的品牌,整体提升广西旅游业的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阳国亮.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fJ].改革与战略,l006(8):33—34[2]谢雨萍.对桂林漓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桂林市党校学报,2002(12):32-35[3]邓晓强.整合漓江旅游资源的构想[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539—540[4]杨永德.遵循自然规律,创建漓江游览新模式【J】.学术论坛,2005(2):99【5]阳国亮.走向区域旅游大合作战略——再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J].改革与战略。2006(1z):65[6]张婷.广西——东盟大旅游圈的构建及互惠一体化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07(33):217.218[7]黄振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J].热带地理,2007(6):559—5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