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一、 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_____):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_____):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

(3)武陵春色(_____):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2.选段第二段第一句是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3.读画线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阅读。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

1 / 21

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1)大吃一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盆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_____描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试着说说这处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

换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2 / 21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 大哥哥 你把伞拿错了 这把才是你的 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

2.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 按照 顺序写的。先写 ,再写 , 最后写 。

3.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的( )进行描写。 A.肖像

B.动作

C.语言

D.神态

E.心理活动

4.短文中作者重点对(________)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_______________ 的高尚品质。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意思的转折

6.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把你自己的见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詹天佑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 依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试 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 测试)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

3 / 21

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分别给这两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理解。

母亲•我 •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

4 / 21

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5 / 21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看,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本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颜色有:(______)、(______);写了鸟的不同姿态有:(______)、(______)。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句子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 (2)第二个“天堂”理解为(______)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七、 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

6 / 21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注:“跳脚”指的是因焦急或发怒而跺脚。)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教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下乡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时刻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⑥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编辑部的意见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一封信,随我去了。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了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

⑦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我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

7 / 21

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父母对我严加管教,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作者王安忆,选文有删改)

1.请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的一篇自传类文章,讲述作者对妈妈的管教方式的感悟。 B.作者的妈妈是一位重视孩子的教育、听顺孩子志趣的母亲。

C.本文把“风筝”比作作者,把“风筝线”比作妈妈对作者的关爱和管教。 D.妈妈对作者写作的要求极其严格,作者最初的写作也有赖于她的指点。 3.下列对“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妈妈的放手不管心生不满,期待妈妈能陪伴自己。 B.不论怎样,对作者的不听从管教,妈妈不再有怨言了。

C.作者脱离妈妈的管教后,不管结果如何,她再也不抱怨妈妈了。 D.没有“风筝线”的束缚,作者失去了对人生的追求,也不再有怨言。 4.简要概括作者两次跳脚的原因。 (1)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家长的关爱与教育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8 / 21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段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嗅( ) 沁( )人心脾 凋( )零 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补充成语。

( )醒悟 激荡( ) 默默( ) ( )之门

9 / 21

4.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知怎的,在一年四季中,我偏偏喜爱那炎热的夏季,也许是在寒冷的北方,夏日短暂的缘故吧。

夏日是一个生长的季节,不是吗?那嫩绿的柔柳经过夏雨的滋润,日见婆娑地葱郁了;夏日又是一个纷繁的世界,各种花木聚拢来,装扮出迷人的夏。小街的夏日虽没有这般华美,但却别有诱人的风韵。

清晨,小街是静谧的。当第一缕晨光射穿薄雾,小街便迎来了一个温馨的晨。此时,小街的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晨光中,道旁的柳树低着头,柔顺地接收着晨光的沐浴挺拔的杨树像健壮的青年舒展着手臂;草丛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路边不知名的小花绽开了笑脸,那晶莹的露珠还在笑靥上滚动。多么美好的夏日的晨!

此时,倘若你漫步在街头,你会觉得空气是那样清新,吸上一口,会留下一道沁心明肺的凉爽。偶有几个晨练人的身影从你身旁闪过,融入这清晨的画卷中,不远处传来了优美的中老年迪斯科舞曲,奏响了晨的乐章。此时你定会陶醉于这温馨的夏日之晨中了。

然而,小街的夏日之美,又何止是这夏日的清晨呢?

傍晚,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的时候,小街已在夜色笼罩中了。这时的小街是热的,繁忙了一天的人们,此时紧张的神经舒以松弛,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或携家人散步,或在街头纳凉对弈。男人们谈论着时事,谈工作,谈物价,谈子女就业妇女们谈论着她们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这期间,同或听到小贩

10 / 21

的叫卖声…夏日的小街是一个喧闹的小世界。你看那位老爷斧,手摇着蒲扇,津津有味地讲述着那永远也讲不完的古老的故事。不禁想起了儿时的我,不也是这样地偎依在爷爷的怀里,听着他讲那古老的传说吗?那个至今我仍记得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便是从爷爷那里听到的。啊!迷人的夏夜,萦绕着我多少童年的梦……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小街夏日________时的美丽景色,第一句是全段的_______句。

这一段中,作者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读后令人心醉。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文中描写小街夏日晨景时主要是________描写,而描写晚景时主要是_______描写,因此,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 5.你喜欢小街夏日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外阅读。

燕子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可达120千米每小时,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变,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 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 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

11 / 21

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体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根据文意为文中第①②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飞翔 支撑 滑翔 支持

2.根据文意,填入本文第②段括号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既……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燕子为了克服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概括到具体 C.从结果到原因

B.从整体到部分 D.从主要到次要

十一、 课内阅读。

白鹭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12 / 21

A.长 短 白 黑 C.白 黑 长 短

B.短 长 黑 白 D.黑 白 长 短

2.文中把清水田说成是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白鹭》的作者________,课文通过对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赞颂了寻常的白鹭所蕴含的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4.写出一句含有白鹭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子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袖口或衣襟下。那些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里,你来找吧!”

这样的事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祖父不怎么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天

13 / 21

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①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是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有删改

(注释)①榇(chèn):棺材。

1.本文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将祖父的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

B.祖父和孩子们玩摘帽子、藏帽子游戏时,总是把帽子藏在袖口或衣襟下,缺乏新意,孩子们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每当祖父擦锡器时,“我”就不高兴,仅仅是因为这样的话祖父就没有时间陪“我”到后园去玩了。这里反映了“我”对祖父深深的依恋

D.文章使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由衷地感受到“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人性美的向往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不以为奇”是什么意思?作者连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孩子们的举动,这样写突出表现了什么?

14 /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联系本学期学过的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另一个世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课外阅读。

威尼斯

①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拉古纳湖中,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有30多万居民。

②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 ③威尼斯全市约有170多条大小不同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岸是各色的建筑。河道宽窄不一:大运河最宽,约100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开窗握手。

④威尼斯全城有桥梁400余座。它们各具风姿,格调不同。 建于1592年的大理石独拱桥——理阿托大桥,建在大运河上,桥上还开设了许多店铺。文艺复兴时修建的叹息桥,全桥由桥屋覆盖。 涨潮时,水涌入圣马可广场,这里又会出现许多临时的木板桥。

⑤威尼斯的船,实际上是当地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船是各种各样的:集体乘坐的,个人使用的,出租的,游览的,比赛的,应有尽有。

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1.用“\\”给加点字划去错误的读音。 威尼(ní lǐ)斯 .涨(zhàng zhǎng)潮 .

绮(qǐ yǐ)丽 .

应(yìng yīng)有尽有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1)素有:①本色。 ②颜色单纯,不艳丽。 ③蔬菜瓜果等,与“荤”相对。 .

15 / 21

④素来,向来,一直以来。 ⑤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 (2)各具风姿:①容貌。 ②姿势、姿态。 .(3)绮丽:①美丽。 ②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威尼斯的三大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尼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写威尼斯的桥“各具风姿”,是用____方法写的。文中“‘30多万’‘170多条’‘约100 米’”等是____方法。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列数字

十四、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 )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写出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2.这几段话写出了花生的________,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3.“父亲”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花生作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的品格。

4.选文中画“﹏﹏﹏”句子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课外阅读。

西游记(节选)

且不说孙悟空与牛魔王相斗难解难分。却表唐僧坐在途中,一则火气蒸人,二来心焦口渴,对火焰山土地道:“敢问(尊 遵)神,那牛魔王法力如

16 / 21

何?”土地道:“那牛魔王神通不小,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唐僧道:“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往常二千里路,一刹那便回,如今怎么去了一日?定是与那牛魔王赌斗。”叫:“悟能、悟净!你两个,(那 哪)一个迎你师兄一迎?倘若遇敌,就当用力相助,求得扇子来。解我烦躁,早早过山,赶路去也。”八戒道:“今日天晩,我想着要去接他,但只是不认得积雷山路。”土地道:“小神认得。且叫卷帘将军与你做伴,我与你去来。”唐僧大喜道:“有劳土地,功成(再 在)谢。”

那八戒抖擞精神,与土地纵起云雾,径直向东方而去。正行时,忽听得喊杀声高,狂风滚滚。八戒按住云头看时,原来孙行者与牛魔王撕杀哩。土地道:“天蓬还不上前?”呆子掣钉耙,(厉 历)声高叫道:“师兄,我来也!”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填空。

(1)这篇短文选自吴承恩的____________。这本书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 (2)文中“卷帘将军”是指___________,他性格_________;“天蓬”是指______,他性格____________。

3.“掣”在字典里有下列几种解释:①一闪而过;②拽,拉。在文中应选第____种解释。

4.结合下列解释,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假如;如果。 (___________) (2)烦闷急躁。 (___________) (3)振作。 (___________) (4)直接行动。 (___________)

5.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画“√”。 (1)讲师徒三人等待孙悟空借得宝扇,翻过火焰山。( ) (2)讲唐僧令八戒前去帮助悟空迎战牛魔王。( ) (3)讲八戒帮助悟空迎战,结果不敌牛魔王。( )

17 / 21

答案

1、

1. B B A 2. 过渡 承上启下

3.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2、

1. 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本文指海力布听到洪水要淹没村庄的消息,很意外,很吃惊。 形容雨极大。

2. 心理 他已经下定决心,为了让乡亲们相信灾难马上来临并得救,他要牺牲自己,说出。

3.环境描写。渲染了灾难来临时的可怕景象,照应前文海力布说的话。 4.海力布是一个善良、舍己为人的人。 3、

1.:“ , 。 ”

2.事情发展 放伞 取伞 换伞 3.B

4.换伞的小姑娘 不贪便宜,没有私心,替他人着想。 5.B

6.被换伞的小姑娘的行为所感动,从她的语言神情让我看到了一个没有私心,不贪便宜,替他人着想的小姑娘的形象。 4、

1.画去:依然 测试 测试 2.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3.示例:学校三令五申强调上学一定要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否则,将被扣分,影响班级评比。

4.他是一位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工程师。

18 / 21

5、

1.“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

2.(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3.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4.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6、 1.巴金

2. 花的 黑的 站在树枝上叫 飞起来 3.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鸟已经休息了。 4.大榕树 B 7、 1.风筝 2.B 3.C

4. 妈妈辅导“我”换算,“我”无法反驳妈妈的“一丈等于多少米”的数学问题,于是跳脚。 妈妈帮“我”修改文章,提的意见极其具体、细微,“我”虽有不同意之处,却又无法反驳妈妈,于是又跳脚。

5.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因为太过宠爱孩子而让其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也有的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将自己曾经怀揣但未实现的梦想施加在孩子的身上,致使孩子反感甚至叛逆。因此我觉得适当的关爱与管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如果孩子有个人成长意识了,就要学会放手,引导他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正能量的人。 8、

1.xiù qìn diāo mì 2.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怎能不湿润呢? 3.恍然 魂魄 行善 方便 4.引出下文。

5.“眼睛都湿润”的原因是“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心湿漉漉”的原

19 / 21

因是“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6.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 9、

1.小街的夏日

2.清晨 中心 拟人 柳树 杨树 小花 3.然而,小街的夏日之美,又何止是这夏日的清晨呢? 4.静态 动态 动静结合

5.我喜欢小街夏日傍晚的景色,因为夏日傍晚的小街很热闹,充满欢乐。 10、

1.滑翔 支撑 2.B

3.描写 燕子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4.吞吃猎获物 饮水 喂孩子食物 5.身躯呈流线型;两翅窄而长,振动快;尾长 6.C 11、 1.A

2. 镜匣 比喻

3. 郭沫若 形 色 神态 平凡而高洁 朴素而美好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2、

1.祖父喜欢和小孩子开玩笑。 祖父擦祖母地榇上的摆设。 2.A

3.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突出表现了孩子们和祖父已经很熟悉了,他们也喜欢和祖父玩闹。

4.①祖父是个和蔼可亲的人。②祖父是个童心未泯的人。③祖父是个悠闲的人。

5.指的是充满自由、快乐的园子。

20 / 21

13、

1.lí zhàng yǐ yìng 2. ④ ② ①

3.水 桥 船 船 4. B D 14、

1.爱恋 辨别 2.好处 对比

3.桃子 石榴 苹果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4.做人要做心灵美的人,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15、

1.遵 那 在 历

2.《西游记》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猪八戒 好吃懒做 3.②

4. 倘若 烦躁 抖擞 径直 5.(2)√

21 / 21

沙僧 温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