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及SAS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及SAS

来源:保捱科技网
62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9月第18期总第168期China's rural health,September 2019,No.18,Total No.168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及SAS评分影响分析

刘玲霞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 神经内科 0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及SAS评分影响。方法:本研究统计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收治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间歇性经口置管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的SAS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加理想,且有助于患者SAS评分结果改善。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9-0062-01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统计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收治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2例,女38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15.3)岁,其中,脑梗死80例,脑出血20例,患者吞咽功能均在II~V级之间。全部观察对象均对临床研究过程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报备医院伦理委员会。依据患者护理方案差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且两组个人基础资料、疾病类型和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鼻饲饮食,置管时间在1~70d之间,每月更换1次围观,每天实施2次口腔护理,每隔1小时叩背、翻身1次。实验组实施间歇性经口置管配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第一,II级吞咽障碍患者主要为体位选择和摄食训练,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控制每口进食量,选择较酸、糊状、糜烂状且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娥食物,患者进食时保持前倾20°的角度。用勺子将食物送到舌根部位,保证患者顺利吞咽。第二,III~V级吞咽障碍患者还应加强咽喉和口腔训练。一是通过冰冷的棉签刺激舌后部、咽后壁、腭弓及软腭等部位,每次10s,每天2~3次。二是深吸气5s后用力咳嗽,反复练习以增强咳嗽能力,降低误咽发生率,避免气道异物阻碍,每次5min,每天2~3次,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三是嘱患者进行上下颌左/右运动的咀嚼动作以及鼓腮运动,每天10次,以增强上下颌协调能力和运动力量控制能力。

1.3 观察指标

第一,效果评价标准。治愈为患者护理后无呛咳症状,吞咽障碍完全消失,饮水试验结果为I级;好转为患者护理后吞咽障碍症状显著好转,饮水试验结果为I级以上;无效为患者护理后吞咽障碍症状未见任何改善,饮水试验结果无进展。第二,心理状态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时心理状态加以评定。共设置20个条目,每项四级评分,患者评分越高,则焦虑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借助版本为SPSS 13.0 的软件包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并实施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效果评价

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例数(例)

5050

*

治愈35(70)10(20)

好转10(20)21(42)

无效5(10)19(38)

总有效率45(90)*31(62)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 SAS评分

临床护理前观察对象的SAS评分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的SAS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AS评分结果分析[分,x±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例数(例)5050

入院时23.12±5.3423.23±3.76

出院前43.42±4.63

*

出院后6个月20.20±3.24*40.99±4.25

47.93±5.02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3 讨论

吞咽障碍是一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患者的恢复过程相对较差,且预后通常较差,部分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吞咽障碍训练时机,所以,针对于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吞咽功能检查,并及时发现吞咽障碍,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恢复速度[1]。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常需要经鼻饲实现营养供给,因而患者容易出现营养失调问题,所以,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摄食训练、咳嗽训练、闭锁声门训练、口腔肌群训练、唇舌肌群训练、空吞咽训练、咽部冷刺激等康复训练,对于患者肌群运动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增强,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效果较为理想[2]。

参考文献

[1]蔡文焕.综合预见性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33):1920-1921.

[2]杨静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71-272.(收稿时间:2019-06-01)

(收稿编辑:关家越)

[上接第60页]示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危急以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在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并可推动急诊救治进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铭育.急诊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9,(3):104.[2]石海玲.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174-175.[3]叶丽丽.急诊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5):141-141,147.[4]乌日罕,李博,娜仁高娃.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88-188.

[5]魏群,韩红艳.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5):184-186.

(收稿时间:2019-05-14)

(收稿编辑:胡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