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6期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年11月 V01.21 No.6 Statistics&Information Forum Nov.,2006 【名家走笔】 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绿色GDP核算述评 向书坚,杜凌 (中南财经大学 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 评价;由于单个的综合性重要指标难以反映可持续发展实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呼吁建立绿色GDP核 算体系;最后在对绿色GDP概念进行述评的基础了,提出了我国进行绿色GDP核算的思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评价;绿色GDP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06)06—0017—06 一不可持续的。这并不是要求人们保持其所喜欢的任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何习俗不变而排斥新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如果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剧增、资 人们希望社会可持续,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习惯以利 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日益严重, 于自身在经济上能生活下去而且不破坏其赖以生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威胁,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 的资源。 人们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于是以布伦特 从生态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寻求一种最 朗为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 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 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实现并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如果在某种程 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度上,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物种继续存在并相互作用, 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 但仅仅只有物种的逐渐进化或暂时处于某个阶段, 展”…1。这个概念可以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 那么这个系统就被认为是可持续的。 来进行理解。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们确信生态系统将 从经济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经济就是指经济系 继续为其提供服务,如洁净的水和空气、食物等,则 统里产生收入的能力是可持续的,今天资源的使用 认为生态系统是可持续的。 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因为收入是作为使用资 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严格程度,可持续发展 产的回报,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 又分为“弱可持续“和“强可持续”。所谓弱可持续就 持资产的价值不减少,至少保持其价值不变。 是指各种不同的收入来源(即资产)是可以进行取舍 从社会角度看: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社会的 的。一些自然资源,如种植林再生长出来的时间相 科技进步和消费方式变化不至于使其赖以生存的生 对较少,如果人力资本或者生产资本对社会来说更 态系统资源面临枯竭;另一方面,要求社会的习俗如 有价值的话,则可以将这些资源卖掉一些以投资到 消费、科技、食物、交通运输工具、娱乐等在既定的环 更有价值的资本中去。通过资源之间相互的比较与 境和经济条件下要能持续进行。否则将会出现资源 取舍,使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与此相应,强可持 枯竭而又不能开发替代品、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公 续性则意味着各种收入来源必须受到保护,资源之 将导致人类相互残杀、社会等,那么社会系统是 间不存在相互取舍或者至少自然资本不能减少。 收稿日期:2006—07一l5 基金项目:2004年社科基金项目(04BTJ004)。 作者简介:向书 ̄(1963一),男,湖南省洞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国民经济核算。 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统计与信息论坛 不论是弱可持续发展还是强可持续发展,可持 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笔者在此选择了 一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要全面综合考虑经 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而不是的处理某 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 (一)国外主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 评述。 述 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也要做到保护好环境以及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而 不是在各目标之间进行取舍。 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统计局的可持续 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 持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三项原则。 根据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发 展其经济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合理利用、维护好其赖 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基础,使经济的发展实现由单纯 追求数量模式向注重发展质量和结构优化的可持续 发展模式的转变。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经 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最大承载能 力。 根据公平性原则:必须实现资源在当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和利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应以牺牲后代人及其它区域的利益、福利为代价。 也就是说,应当依靠资源利息来支撑自身生存发展, 而不能靠资源贴现来支撑自身生存发展。 根据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 的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某个个体的 事情,是全球作为一个整体协调统一的联合行动。 各国和区域在谋求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 识到地球及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及相互依存性,并真 诚地按照共同性原则办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可持续发展概念白提出以来就得到国际社会的 广泛接受,并相继被许多国家列为21世纪发展战 略,成为指导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 展的共同目标。党的十五、十六大报告中两次强调 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将可持续发展定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说明党和十 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实现可持 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理论应用 于实践,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实现目 标细致化、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这就需要建立 一套恰当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 状况、水平和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价,同时对区域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监督和指导。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分 析目的、针对应用领域中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了许多 】8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和机构四 大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驱动力一状态一响应”概念 模型(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简称DSR模 型)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议程》提出来的。通过 概念模型将评价指标划分为社会指标、经济指标、环 境指标与机构指标四大类,覆盖了可持续发展的所 有领域。通过DSR模型将各个领域的评价指标表 征为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以驱动力指 标反映那些造成发展环境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消 费模式和经济系统等因素;以状态指标反映可持续 发展过程中各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反映人类为促 进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对策[2l。 联合国统计局的Peter Bartelmus以{21世纪议 程》中的主题章节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应考虑的 主要问题来对指标进行分类,对联合国的“环境统计 框架”(the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Statistics,缩写为嬲)进行修改,形 成了一套与FDES有很大差别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FISD(Framework for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为FISD)。 以上两种指标体系比较相似,所存在的问题也 大体相同。它们都是在DSR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充分体现了环境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 用,特别突出了环境受到威胁与环境破坏和退化之 间的因果关系,在评价环境因素方面取得了预期的 效果。但是这两种体系对于经济、社会因素指标的 评价作用则不大,而且指标体系指标数目过多,有些 指标的归属存在很大的模糊性。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以环境问题为可 持续矩阵的“行”,以驱动力、状态和响应指标为 “列”,针对每一个问题构建“时间序列”,以此确定了 哪些指标是近期指标,哪些是中期指标,哪些是远期 指标,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特 定的生态系统或环境要素指标定义了统一的模型一 “压力(Pressure)一状态(State)一响应(Resopnse)” 模型(简称PSR模型),提出了比较有特色的可持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向书坚,杜凌: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绿色GDP核算述评 发展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提出的将所评价对象的压力一状态 一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研究原理,提出一套复合的、具 响应指标与参照标准相对比的模式较具特色。为 有理性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 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要素层五个等 可持续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不足的是,这种确 级。系统层将可持续发展总系统解析为五大子系 定可持续性指标的模式对于空间尺度较小的微观领 统: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 域比较适合,而对空间差异较大、因素较多的大尺度 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变量层共采用45个“指 综合评价则有较大困难。此外,该体系提出的PSR 数”加以代表;要素层采用了219个“指标”,全面系 模型在评价环境类指标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 统地对于45个指数进行了定量描述。 在评价经济、社会类指标时效果则不太理想。 通过将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等五个等 3.世界银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 级,进行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 银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摒弃了传统的以收 采用可测的、可比的、可以获得的指标,实现了对我 入为中心的做法,而以“扩展的财富”概念为出发点。 国各省市区可持续发展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具有重 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到环境、社会、经济和机 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但由于其指标数量过于庞 构四个基本的领域,对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 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指标的选取受主观 行了评估。 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了一 这种将国家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为自然资 定程度的影响。 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个基本要索的 3.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 方法,使得该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更加 指标体系是由匡耀求博士提出来的:即从可持续发 全面、合理;同时也赋予了可持续发展以科学的内 展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出发。通过选取反映 涵;通过利用“储蓄率”的概念,动态地反映了一个国 可持续发展各方面子系统资源的产出能力和消费结 家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人均GNP相比,该 构、水平的l2个评价参数来测算区域资源对人口消 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地估计了国家的真实财富和可持 费压力的承载能力(Q),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续发展的能力。但是,由于除了生产资本外其它三 水平进行了评价,所用公式为: 种资本的货币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该体系提 Q=∑(资源量×可利用率ב 出的试图以单一货币尺度对一个国家的总财富进行 单位资源量的产值)/人均消费值 衡量的方法的可操作性还值得商榷。 以该指标体系提出的基于资源承载力来评价可持续 (二)国内主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 发展能力与状态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述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该指标体系被应用于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指 广东省21个地市以及中国31个省市区的区域 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依据可持续发 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略嫌不 展的定义。提出了一个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 足的是所选参数过少,参数所能代表的内容比较有 环境、科教六大部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根据 限,相对而言更偏重于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衡量,对 指标的实际作用将体系分为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 资源的环境容量考虑较少[3。3] 标两种。 通过上述对国内、国外主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 该指标体系的优点是:通过描述性指标反映了 标体系的评述,不难发现:国外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 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和水平;通过评价性指标反映 标体系的研究与国内的研究相比,所关注的重点有 了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动态变化趋势,对可持续发 很大不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构建可持续发展 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衡量和评估。不足之处是:该 指标体系时,对经济指标已不是很看重,更多的是关 指标体系所选参数及指标数目过多,指标之间存在 注环境、生态和福利指标;而国内已提出的可持续发 一定的相关性,可操作性不是很强,而且所选的指标 展指标体系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指标,而且不同程度 对质量指标的考虑不够,这些不足对其评价结果的 地存在着体系庞杂、不易操作、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 准确性和客观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等问题,有的指标难于综合与实践,无法用于不同区 2.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可持续发展 域之间的比较。尽管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 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按照 外专家及组织机构提出了许多各具特色,也很有理 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统计与信息论坛 论和现实意义的指标体系,但是迄今还没有一个公 另一种观点认为: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 认的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的指标体 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的剩余国内生 系,因此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 产总值。相应的核算公式为: 三、绿色GDP核算 绿色GDP=GDP一(自然资源耗减价值+ 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的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 还有观点认为:应该从投入产出角度将绿色 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任何一个方面跟不上或 GDP定义为EDP(国内生态产出),其计算公式为: 是遭到破坏都将对其它方面的发展造成影响,这意 EDP=GDP一生产资产折旧一环境投入 味着在对一国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现状进 以此表达一定时期内考虑环境投入后的经济产 行评价时,也必须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但是 山山[4] 。 就目前国内外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它们都 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 难以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有的指标 算体系(SNA)核心指标GDP为基础,扣除GDP的 体系即使含盖了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也存 获得对自然资源、环境所造成的降级与损失。这种 在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的问题。同时,从我国核 绿色GDP概念包含了一部分资源环境因素,从统计 算国情来看,作为传统的宏观经济的核心指标,GDP 核算的可操作性角度来说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 也存在相当的缺陷,如它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货币 它没考虑如环境预防支出、恢复支出等一些环保性 化的部分,没有考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消 的支出,这虽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已被消耗掉了的, 耗以及一些社会因素等给人们的实际福利所带来的 但其影响却并没有从GDP里扣除,这显然是不合适 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忽视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 的。而且这个概念也没有考虑一些社会因素所造成 展的内涵的。因此,为科学评估可持续发展进程、为 的成本损失,如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系统支持,以确保可持续 失业所造成的损失、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教育水平低 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可行 下导致的损失等,对于这方面因素的忽视可能将导 的、与核算国情相适应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致严重的后果。由可持续发展概念可知,它始终贯 由于其核心指标为绿色GDP,故亦可称为绿色GDP 穿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核算体系。 平衡”两大主题。因此,要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质性 (一)绿色GDP概念的理解 度量,就必须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要使 国外开展绿色GDP核算的时间早于我国。20 绿色GDP成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为 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国家就绿色核算体系的构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提供信息支持,那 特别是绿色GDP核算进行了多方位研究,提出了许 么在对GDP作进一步修订时,就不能仅仅只考虑资 多有益的方法和建议。从检索的文献资料来看,目 源环境的因素。 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绿色GDP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GDP。这种界 1.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绿色GDP。 定方法是由雷明提出来的:所谓绿色GDP是指在不 一种观点认为:绿色GDP是指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 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国或一个地区 体系(SNA)核心指标GDP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境因素,对GDP指标做出某些修正计算而产生的一 劳务的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 个新的总量指标,又称生态GDP,并给出相应的计 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L55。它 J算公式,即: 是用以衡量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 绿色GDP 后的新创造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GDP一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 雷明对于绿色GDP概念的界定,是基于不减少 或者 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保持收入水平的可持 绿色GDP 续性。他的“现有资本资产”是指人造资本资产、人 =(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额+ 力资本资产和自然资本资产,这与世界银行提出的 固定资产损耗)一非生产经济资产净耗减一 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 自然资产降级与减少 本”四大组要素构成“扩展的财富”概念基本相同。 2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向书坚,杜凌: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绿色GDP核算述评 但雷明的“现有资本资产”缺少对“社会资本”因素的 考虑,似乎有不足之处。虽然在资源环境问题的考 虑上较SNA基础上界定的绿色GDP更细致一些。 将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资源环境恢 上述三种关于绿色GDP的理解各有优点和不 足: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历史不长、基础并 不牢固)和统计核算的可操作性来讲,第一种理解虽 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不是很全面,但是就现实 可行性而言比后面两种实际、可行。而且由于社会 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 行调整计算的部分也考虑进去即: 绿色GDP =GDP一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损失一 因素的复杂性以及主观性,要准确衡量社会因素的 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就可持续发展观 要求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趋势来说,绿色GDP (预防支出+恢复支出+ 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但没有加上在资源环境得到改善后的收益部分,也 是其概念的不足之处。 3.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绿色GDP。持这种观点 的学者认为:应该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来界定 绿色GDP的核算方法。由于现行的GDP中仅仅只 反映了经济活动货币化的部分,没有包含那些实际 上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外部经济因素,也没有把那些 不利于社会福利增加的外部非经济因素影响如环境 污染损失等加以扣除。相反还把一些用来维护环境 质量的费用当作国民财富的增加来加以核算,给人 们造成了“治理污染能增加产出”的错觉,这是有悖 于福利本意的,与可持续发展观更是背道而驰的。 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来 界定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定义为: 绿色GDP =现行GDP+外部经济因素一外部不经济因素 其中最典型的可以引起GDP增长的外部经济因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交易的 自给性生产与服务(如非交易的家务劳动)等。其最 终产品的产出增加了社会的实际福利,但是由于它 的隐蔽性,这些活动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中并没有 被包括进去;二是国民时间资产与闲暇活动等。这 也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它的增加也表 明了社会福利整体水平的提高L6]。 这种绿色GDP观点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 个方面,在衡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又进了一步,对绿色 GDP核算思想的完善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 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它提倡将地下经济纳入绿 色GDP核算范围中,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核算起 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同时,对非市场交易的自给性 生产与服务进行核算时,由于其不通过市场而发生, 要对其进行准确的价值计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者,某些外部经济、不经济因素的核算也存在很大 的主观性。 作为一个衡量~国或者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富裕 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状况、水平评估的核心指标,对 于环保支出费用、社会因素影响、地下经济、国民时 间资产与闲暇活动等的核算是势在必行的。但是要 真正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进行绿色GDP核算 还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情,比如如何将环境损失货 币化以及哪些社会因素应该纳入绿色GDP核算范 围内,这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绿色GDP核算的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绿色GDP的核算必 须将国际绿色核算最新进展与我国核算国情结合起 来,从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分步实施。其具体步骤 如下: 绿色GDP(工) =现行GDP一自然资源损耗与 生态环境退化降级成本 绿色GDP(Ⅱ) =绿色GDP(工)一环保支出费用(预防支出+ 恢复支出+由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 调整计算的部分)+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 ] 绿色GDP(Ⅲ) =绿色GDP(Ⅱ)+漏统部分± 国民时间资产与闲暇活动等 绿色GDP(IV)=绿色GDP(HI)±其他部分 其中“漏统部分”指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交易的自 给性生产与服务(如非交易的家务劳动)等;“其他部 分”包括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失业所 造成的损失、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教育水平低下导致 的损失等内容。通过这些进一步把社会因素也纳入 到绿色GDP核算体系中来,使之更能体现可持续发 展的内涵。 四、结束语 首先,本文分别从经济、环境、社会角度对可持 续发展概念进行阐述,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不是某个 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而是在始终坚持公平 2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统计与信息论坛 性、可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原则的基础上,所有领域 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由可持续发展概 的全面、协调、综合的发展。 念及内涵,有必要将三种观点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使 其次,在可持续发展要求及内涵的指导下,对目 绿色GDP成为一个包涵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 前国内外已建立的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 的因素的综合性指标,而不再是一个忽略环境、社会 了。评价,发现尽管已存在许多各具特色的指标体系, 影响的纯经济指标,从而能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评 其中有一些还相当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却难以满 价的内涵。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核算国情 足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需要,无法对可持续发展进行 来看,其核算历史不长,核算基础不牢固,要一步完 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成包含所有主要的经济、环境、社会因素在内的绿色 最后,由于目前尚缺少一个公认的对可持续发 GDP核算条件还不充分,这就要求必须从实际情况 展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作为传统的 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所需的绿 宏观经济的核心指标一GDP又存在相当的缺陷,基 色核算的理论及方法,收集和积累一系列绿色核算 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呼吁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 所需的数据并形成完备的数据体系,有计划、有步骤 指标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地进行绿色GDP核算。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绿色GDP核算主要有三种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ission.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ession on Agenda 21[R].April and June. New York,USA.,1997. . [:I]孙波.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述评[EB/OL].http://www.nre.cn/htrn/07/kcxfz/2004—06—27—12734.hun. [4]齐援军.绿色GDP研究综述(一)[J].国家宏观院信息研究咨询中心,2005(1):9—10. [5]陈梦根.绿色GDP理论基础与核算思路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3—6. [6]杨缅昆.绿色GDP核算理论问题初探[J].统计研究,2001(2):40—43 2 [ 『]蒋尧明.论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及对GDP的修正[J].当代财经,2000(3):56—61. (责任编辑:郭诗梦) Review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Green GDP Accounting XIANG Shu-j ian DU L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emics nad Law,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fl defi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n it evaluates the current major systems of sustainable indicators both domesticly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Because lf single integrated key indicator has difficult in reflecting the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 is ca11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en GDP accounting systems based on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inally the paper puts out some ideas on the G—GDP account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s of the G—GDP concepts.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evaluation green:GDP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