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来源:保捱科技网
宝三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料

爱心天使在行动

一、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都知道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是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

2、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利他。

二、教学准备:

事先做好调查记录,了解残疾小伙伴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残疾小伙伴,他们生活在或无声或无色或无言的世界里,无法和我们一起享受欢乐,体验幸福。但他们努力着,拼搏着,创造着引人注目的成绩。

2、课前布置大家成立“特别小分队”走访了社会福利院或困难家庭,了解残疾人的情况,做好调查记录。 交流调查的结果。

3、你知道残疾小伙伴是怎样学习、生活的吗?把你想到的情况写下来。小组交流。

4、试一试:残疾小伙伴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请你用塞耳、蒙眼、绑手、捆足等方式来体验。

1

大家交流体验到的感受。

5、想一想:残疾小伙伴需要帮助,需要关爱。通过体验,你知道他们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你能为残疾小伙伴做些什么呢? 6、写一份倡议书,让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到爱心天使的行动中来。 7、了解周婷婷的成长故事。听了她的故事,讲讲心里话。 8、为身边有困难的人或残疾人,献上祝福的话。

9、成立爱心基金会,自发捐款捐物,为身边有困难的人送温暖。

2

班级吉尼斯

教学目标

1、通过材料的收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2、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

3、激发学生树立挑战自我的勇气,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重点难点

指导收集材料,激发学生树立自信、挑战自我,积极进取。 教学时间

指导收集材料2课时;成果展示1课时 教学准备(成果展示课)

1、将学生收集的图片材料制作成课件 2、“班级吉尼斯”申报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来考一考大家,你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是哪一座?你知道世界上什么的种子最大?你知道世界上什么动物最大?

想知道答案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开展班级吉尼斯活动。(板书课题)

我们通常把世界最高的、最大的、最小的、最长的„„叫做吉尼斯世界之最。

3

二、指导收集材料

1、引导学生讨论感兴趣的收集对象(如动物方面、植物方面),并将同类学生归为一组。

2、指导收集材料的途径、方法 上网、查阅有关书籍、请教家长

3、思考自己能申报哪项班级吉尼斯,并收集证明材料 三、成果展示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把开展的班级吉尼斯活动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二)交流收集成果

学生分组派代表展示收集成果:

1、第一小组:“吉尼斯世界之最”的由来 2、第二小组:动物世界之最 3、第三小组:植物世界之最 4、第四小组:中国的世界之最 四、班级吉尼斯

1、师:同学们,看了那么多吉尼斯之最,你们心动吗?我们班级人才济济,那我们为什么不来制作一个班级吉尼斯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班级中,你有什么特长?或者说,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家可以先讨论讨论。

2、根据自己的实际,人人申报一个记录(如最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准确率最高的人),填写在“班级吉尼斯申报表”上。

4

3、全班交流

学生边介绍自己的申报项目,边出示证明材料。

4、教师总结:几天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课后老师将把你们刚才填写的“班级吉尼斯申报表”收好,装订成册,成为一本真正代表我们同学水平的班级吉尼斯记录。同时老师还将定期审核,希望你们能不断挑战自我,继续保持你们的记录,到期末老师将颁发证书给“班级吉尼斯”记录的保持者。 附:班级吉尼斯申报表

班级吉尼斯申报表 申报人 申报项目名称 证明材料

5

申报日期 无土栽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通过上网浏览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认识其优点,了解无土栽培的各种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无土栽培大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 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进行上网搜集资料,制作一个无土栽培学习网;为学生进行一次上网辅导;为学生进行无土栽培大蒜实践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大多都生长在哪里吗?大家请看„„(给学生看录像)

同学们说得很对。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都生长土壤里,地球因为这些植物更加充满生机。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植物种植方式,下面我带大家到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去瞧瞧吧!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发现?

6

你还见过其他离开土壤也能生长的植物吗?(鼓励学生交流) 2、小结揭题: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植物离开了土壤也能生长,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种植方式叫做无土栽培。 (二)运用网络,探究知识 1、质疑提问

以前你们研究过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吗?今天想不想研究?能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吗?(鼓励学生提问)

小朋友问得真好!你们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发现你们最关心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土壤为什么植物也能生长?2谁发明了无土栽培?3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4无土栽培的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2、分组研究

(1)提问: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有什么哪些办法? (2)谈话:办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先用上网查找的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面我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在我们一共有12组,每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问题研究,研究时可以随时交流,可以三个小朋友在一台电脑上一起研究。 下面先请各小组选择研究的问题。

l 下面请小朋友看在我们的桌面上有一个“无土栽培”的专题网站,双击打开,点击

入主页,然后就可以搜索答案。搜索到了答案认真读一读,再和小组

7

里的小朋友交流 交流。

l 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开始吧,看哪一组能成为小博士组。 3、交流汇报

(1)谈话:时间到了,小朋友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下面我们集体交流,哪一组小朋友先来? (2)学生交流。多表扬学生,多给予小博士称号

无土栽培栽培技术最早使用是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伍德华德。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配制成营养液,再配上其他东西,来代替土壤栽培,这就是无土栽培。

l 无土栽培的优点是不受地方,产量高、品质好,能反季节生产,减少病害,因此无土栽培能获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l 方法:立体栽培、水培、袋培、砂石培、木屑培等 (三)指导实践

1、讲述:通过上网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研究无土栽培还有什么打算或?

2、指导学生做木屑栽培大蒜的实验。

同学们想自己也来动手做一做无土栽培的实验,可以。在我们的主页上就有怎样进行无土栽培指导方法。下面我们但三人一组,借助网络信息,合作完成一个无土栽培种植大蒜的实验,先完成的举一举手,然后交流一下为什么自己完成的那么快?还可以去指导其他组完成

8

任务。老师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实验材料中有一杯水,小心不要打翻。开始

3、反馈情况。

在用无土栽培栽培技术合作种大蒜过程中,谁最先完成任务,为什么你们能完成的那么快?谈谈种植的体会?对这个已经种好的你有什么打算?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已经成功解答问题,小朋友从问题小博士变为知识小博士、能力小博士,你们高兴吗?还有问题了吗?

2、延伸:(有问题很好,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后去研究,好吗?)你们没有问题老师有个问题,:

l 作为一个苏州的小公民、小博士,你们认为无土栽培技术在我们苏州地区有推广的价值吗?(请大家为农民叔叔阿姨出点点子) 3、结束语:小朋友,讲得真好,老师相信未来的苏州在你们这群小博士的建设下一定会更加富强。

9

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一次性物品对保护环境的影响。

2、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 4、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二、学习新课: 1、动员准备阶段

10

(1)、看报道,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让孩子看了一则报道:

“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报道,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2、收置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搜集、查找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11

(3)查找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3、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4、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自主研究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 一、组织交流研究。

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

二、小组组织学习。

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说明: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12

三、 汇报评价

1、启发:在这次“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同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形式多样,有展示图片、照片的,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3、小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问及讨论: 1、什么是白色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在大量使用,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些塑料制品尤其上大量的废旧地膜,包装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废塑料制品大多是白色,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做为环境污染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殊的来源,对环境主要有两种危害,一种是视觉污染;另一种

13

是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剌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潜在危害是指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机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第一,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第二,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屡见不鲜。第三,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料制品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自然降解需用100——200年的时间,会长时间占有土地。 3、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这些方式每一种都有效果,但至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已摆到了各级的议事日程,杭州是我国最早制定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城市,之后,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天津、上海、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都相应地出台发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文件。从“白色污染”现状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防治“白色污染”应实行“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精优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对“白色污染”进行有序治理。在全国上下掀起了防治“白色污染”的高潮。

14

二、教师小结:

呼吁:治理“白色污染”需要大家的热情,更需要大家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更加健康,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少许不便,坚持每天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为治理“白色污染”尽一分力,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创造一个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所处农村的环境和条件,开发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要探究的主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作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成果展现方式,落实活动的价值。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提高探究热情,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5

走进电的世界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电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家庭和学校的用电情况,增强学生节约用电的自觉性。

2、调查搜集、观察讨论、小组合作、计算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及计算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电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调查统计,了解一度电可以干些什么事。 3、实地考察,了解有哪些浪费电的现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了解电的作用。 1、多媒体演示。

(1) 听故事《富兰克林雨天“放风筝”》

(2)图片展播:有了电,我们的城市变得如此绚丽多彩! 2、联系实际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电? (1)你家有哪些设备需要电? (2)学校有哪些设备需要电? (3)其他的地方呢?

小结:进入21世纪,人类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已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吃饭、睡觉、走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它,各式

16

各样的新型电器更是层出不穷。电所到之处,给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二)汇学,了解用电情况。 1、汇报调查表(一)的情况。

(师述: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一天的用电情况吧!) 投影出示学生调查到的结果。 时间 使用电器名称 用途 2、小结,过渡:人们每天都需要用电,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 (1)组内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2)全班交流。

3、讨论:听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三)导行,做节电小卫士。

1、说一说:(1)让我们先来说说1度电可以做些什么事吧! 投影出示学生调查表(二)的结果:

1度电可以 可以 可以

17

(2)在我们的周围,比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地方有没有浪费电的现象? 2、算一算:

(1)如果全国按2亿户家庭计算,每户每月节约用电2度,全国每月可以节约多少度电?一年呢?

(2)按一度电可以生产165支铅笔计算,全国一个月节约的电可以生产多少支铅笔?

小结: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致意节约用电,节约就是创造财富。 3、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节约用电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导播,做义务宣传员。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向家人、社会广泛宣传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开展一次“随手关灯”的活动。

18

安全使用家电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

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三、辨 析:

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19

四、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20

拒绝“浪费”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浪费是可耻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浪费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浪费已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拒绝“浪费”》,对浪费说“不”! 二、新授 (一)芝麻开门 1、看图,要求:

四人小组,任选一幅图,谈谈你的想法或感受。(可联系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读资料,谈感受。(水资源的浪费、食物的浪费) (二)观察在线

过渡:看来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很多浪费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调查员,把你们所调查的结果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1、讨论:在校园里存在着哪些浪费现象?你有何看法?

2、讨论:社会上有浪费现象存在吗?你认为哪些地方浪费最为严重? 3、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浪费现象你有何感想呢?

21

(三)点击问号

过渡: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浪费现象,那么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浪费现象呢?

1、写一写:根据书上的问题进行回答。 2、全班交流。

3、制定整改建议。(可写校内、校外、也可写自己) 4、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四)总结

1、生总结,谈感受。

2、师总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是对劳动的尊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大力发扬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对浪费说“不”!

22

民间艺术进课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特点。

2、知道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已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3、培养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准备:

1、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间工艺品

2、搜集反映民间艺术品特色的图片或照片并带来。 3、吹塑纸、挂线、胶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已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你了解这些民间艺术品吗?

刺绣、竹艺、纸艺、布艺、纺织、陶瓷、泥人等 2、观察书44页,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3、你的家乡有哪些民间工艺品呢?(班内有外来同学) 请把你了解到的说出来,与小伙伴一起分享。 先说再写下来。

4、讨论:你能为家乡的民间艺术做哪些事?

5、把你外出旅游时拍的照片或搜集到的图片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23

6、巧手作坊:

传统的彩灯款式有竹织灯、大红灯、宫灯、走马灯、剪纸灯等。它们造型玲珑纤巧,工艺精湛,富于艺术感。我们一起来学做一个插片式彩灯。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分小组合作试做。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