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断推进农机供应市场健康发展

不断推进农机供应市场健康发展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不断推进农机供应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农机市场》 2016年第2期

覃录胜

农机供应市场是农机化工作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而且已成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机供应市场的管理工作,又是农机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因此,研究农机供应市场发展的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笔者在广西象州县工作多年,现以象州县农机供应市场发展状况为例进行分析,对于如何加快农机供应市场健康发展,谈谈自己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科学发展不断提速

近几年来,各级农机部门为适应“三农”工作的需要,不断加大农机市场建设力度,加快了农机市场的发展。据统计,2015年象州县全县农机供应点已发展到29 个,从业人员67 人,分别比2008 年增加了17 个和36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此种发展势头一直呈增速的趋势,直至目前并没有减缓的迹象。

不仅是速度快,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农机供应市场适应农机化的发展而不断壮大,而且分布广泛,供应网点分布各个乡镇,并由县城向乡、村(屯)发展。2008 年,象州全县12 个农机供应点,在县城的就占6 家;而近几年新增的17 个供应点,都分布在各乡镇。

2010 年之前,象州县农机经营以手扶拖拉机、小型耕整机及配件为主,而现在,象州县主要的农机经销商经营品目已由手扶拖拉机、小型耕整机发展到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而且水稻、甘蔗、桑蚕等产业机械齐全,各类品种众多,仅水稻联合收割就有7 个厂家9 个品牌的产品。

因此,销售数量越来越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据统计,2014 年—2015 年,象州县销售各类农业机械近7000 台(套),其中手扶拖拉机1314 台,耕整机(微耕机)2025 台,大中型拖拉机7 台,水稻插秧19 台、收割机296 台,其它机具2550 多台(套)。虽然绝对数字并不是特别多,但与象州县过去的数据相比,提升幅度还是很可观的。

农机供应市场的管理一直是象州县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县农机管理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农机供应市场发展状况,制定了自己的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尤其是市场管理工作制度、业务培训学习制度、市场产品质量检查办法等,同时,建立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站,投诉站有专门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这些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水平提升成效明显

象州县对于农机供应市场的不断推进,转变了人们的观念。过去在农机供应市场上,就连手扶拖拉机都不多见,而现在农机市场上不但手扶拖拉机数量众多,而且其他农机品种也多种多样,从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割机械,到加工机械,整个农业生产适用的机械品种齐全,甚至发展到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稻谷烘干机械等。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使农民懂得农机不光是拖拉机这一耕作机械,还有种植的机械、管理的机械、收割的机械、加工的机械等,贯穿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还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机的广泛应用是促进农业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真正意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随着农机供应市场的发展,以及农民对农机产品需求的增加,农机产品大机小机品种齐全种类多,适应农业生产各产业、各个时期、各环节的作业需要,群众可根据自己生产规模、作业条件、资金状况,不出乡、不出县就能选购到适合自己的农机具,极大方便了农民,减少农民的成本开支。同时,由于售后服务及时、零配件齐全,农民对此非常满意,激发了他们购机用机的热情。象州县2008 年以来每年农民购买的农机具都达千台以上,2014 年—2015 年近7000台。

为适应各生产环节的需要,象州县农机部门正确引导经销商引进先进适用的机具,实现产品多样化。小到各类耕整机、微耕机,大到各类大型拖拉机、收割机,供应市场上产品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合理,任凭农民选购,农民在本地就能买到适用的机具,促进了农机平衡发展,装备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4—2015 年,全县共销售大中型拖拉机7 台、水稻收割机296 台、插秧机27 台、水稻自动播种机7 套、稻谷烘干设备11组。

回顾2007 年前,由于农机供应市场发展慢不健全,销售的农机产品单一数量少,仅仅是以小型耕作机械为主,而且产品质量不高,导致象州县农机化水平低下,2008 年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只有37%。近几年,随着农机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农机的有效应用,农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到2015 年全县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8.8%,其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9.4%。

同时,农机化的发展改善了象州县的农业生产耕作方式,降低了作业成本,帮助农民实现增收。随着农机的广泛应用,农机专业户不断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经济收实力增强。例如中平农机合作社,2014 年收入达112万元。

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长期以来,农机化工作对供应市场的管理有待加强,许多地区农机供应市场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发展不平衡、发展问题多。对此,各级农机管理工作者,要转变管理观念,把农机供应市场的管理列入农机化工作主要内容,把抓好农机供应市场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确保农机又好又快发展高度来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农机供应市场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到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各级农机部门尤其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措施,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管人员,抓好基层农机供应市场的管理工作。

加强农机市场建设,直接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农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农机供应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机管理部门重视和支持是关键。全体农机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行为,主动服务,帮助供应市场从业人员协调解决场地、资金借贷问题;开展好技术咨询,进行好试验示范、引导他们引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机机具,为农机供应市场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农机供应市场发展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但是,这些从业人员很多来自农民,往往缺乏农机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市场营销经验,缺乏市场风险意识,缺乏有关法律法规。因此,县级农机部门要组织他们开展学习,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农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农机营销方法,学习先进的营销经验,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自觉把供应与推广应用有效结合起来,把供应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县乡农机供应市场从总体上看呈现规模小、资金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特点。供应市场从业者如何根据这一特点抓好售后服务工作,笔者认为:一是经销商与厂家健全售后服务网点,有条件的把点建到乡镇;二是经销商与厂家可在乡镇聘请有经验的机手担任售后“三包”员;三

是多个经销商联合建立售后服务机构,把技术力量、资金集中起来,实行分类指导、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而对于农机主管部门,则应建立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如农机供应市场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检查制度、经营行为公开制度等。在此基础上,农机、工商、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机供应市场的管理,开展联合执法,例如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开展市场检查活动,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对经营活动好的经销商给予表扬鼓励,对在经营活动中有不文明经营、服务质量差的经销商,要通报批评,对销售假假冒伪劣产品的要坚决打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