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普速铁路车站调度集中系统电源切换研究

普速铁路车站调度集中系统电源切换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ELECTRONICS WORLD・技术交流普速铁路车站调度集中系统

电源切换研究

引言

既有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一般采用单路输入电源供电,输入电源通过一个电源切换箱实现A、B系UPS冗余供电,并在A、B系UPS均故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切换到旁路供电。该切换箱虽然在过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近几年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该切换箱已经在多个路局的个别车站出现故障,已逐渐无法满足系统需要。1.既有切换方案

图1为电源箱原理图。

图1 既有电源切换原理图

1.1 原理

既有调度集中车站分机电源切换通过三个交流接触器分别控制UPS-A、UPS-B、电源屏直接供电。通过三个交流接触器的互锁逻辑保证只能有一个输出,而通过两个延时继电器J1、J2实现UPS-A、UPS-B任何一路正常时优先选择UPS-A或UPS-B供电而不转为电源屏直接供电,电源切换过程约在100~120ms内完成。1.2 主要故障现象

1)电源屏模块自保护,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断电;2)电源切换时导致部分负载设备断电重启,如工控机、路由器;3)对于较大车站,电源切换不成功,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断电。1.3 分析

1)电源屏模块自保护,经过分析,有如下原因:

a)电源切换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电流,正常工作电流为7.5A,电源切换时冲击电流峰值达到了70A,如图2所示;

b)电源屏模块容量偏小,并且没有对瞬间冲击电流进行保护性设置。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杜 鑫 刘可昌

图2 现有电源切换箱切换波形

2)部分设备断电重启

a)故障车站断电重启的设备主要是工控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经分析发现,这些设备多数已在现场运行了多年。由于设备电源在长期使用后电容性能下降,导致设备对电源切换中断恢复的时间要求越来越苛刻。一般工控机电源断电保持时间是40ms左右,但性能下降后,示波器捕捉到有个别工控机在25ms就出现断电重启的情况。

b)对于特别大的站,由于负载更大,电源切换过程中冲击电流也更大,造成交流接触器不能正常快速吸起、落下,整个电源切换过程的时间拉长,进而出现设备断电重启,甚至整个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负载断电的情况。

3)电源切换不成功

对于规模较大的车站,由于设备更多,所以电源负载大,系统UPS已接近80%,转换过程的瞬间冲击电流的有可能造成UPS启动自保护,引起交流接触器无法正常吸起或落下,电源切换不成功,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断电。

以上故障给车务行车指挥和电务维护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必须研究一种新的电源供电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图3 改进型电源方案原理图

• 197 •

ELECTRONICS WORLD・技术交流2.新电源方案

当电源屏为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提供两路电源时,A、B系电源完全。在A、B系中分别增加了一个电源电子切换装置,在UPS正常的情况下,负载设备电源由UPS来提供;一旦UPS故障,电源电子切换装置能够自动切换到旁路供电。以下图3为原理图。2.1 实现原理

电源屏提供两路输入电源模块,调度集中系统将A、B系电源分开供电,保证任一系断电另一系仍能正常供电。

电源屏模块输入经UPS接入电源电子切换装置输入端口1;同时,将电源屏模块输入直接接入电源电子切换装置输入端口2,并设置UPS供电为默认状态。

当电源屏模块供电正常,UPS工作正常时,系统默认由UPS输出正常供电。

当电源屏模块供电正常,UPS故障时,系统自动转换为电源屏模块直接供电。

当电源屏模块供电故障,UPS工作正常时,系统由UPS电池逆变输出供电;电池放电完成前如果电源屏模块供电恢复正常,则系统由UPS输出正常供电;否则电池电量放完后该系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负载断电。

当电源屏模块供电故障,UPS故障时,该系调度集中车站子系统负载断电。2.2 实验验证

3~4A,有效降低了单个电源模块和单台UPS的负荷;且A、B系供电,保证一系停电,另一系能够正常工作,满足QCR 518-2016《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的要求。

2)引入电子双路电源切换装置,该装置切换时间短,两路切换时间典型值为8-12ms,最大值为18ms;

3)双路电源切换装置还能实现在零相位点切换,从而可以防止大的冲击电流的产生。

4)旁路电路的设计,尽可能保证了UPS故障时系统仍持续供电,也便于用户维修、更换UPS。

图4 改进方案电源切换波形

3.结束语

本文对普速铁路车站调度集中系统电源切换方案进行了研究,引入了电子的双路电源切换装置,该装置既加快了电源切换时间,有效避免负载断电重启;也有效抑制电源切换过程中产生的瞬间冲击电流,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该方案已经在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许多普速调度集中、列车调度指挥系统项目中试用,现场反馈效果良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军旺.CTC系统中电源控制部分的设计和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08,44(6):27-28.

1)根据图3改进型电源方案搭建测试环境,经测试,切换波形如图4所示;

2)从图4可看出,电子电源切换装置切换时间短,即使在7A正常工作情况下,切换时冲击电流也只有28A,相比图2大幅下降。2.3 可行性分析

1)实现A、B系电源供电完全,即电源屏提供两个不同的电源模块分别给A、B系供电,改进后正常工作的电流降低为

(上接第196页)

2.3 系统软件设计

具体的测距原理就是:前车防碰撞系统会在时间点t1,t2,...,tm发连续发射m个脉冲信号,由于后车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后车在时间点T1,T2,...,Tm接收到m个脉冲信号,则可以求出前车与后车的距离:试,要确保硬件设计焊接没有问题。软件的设计要配合硬件电路进行调试,分模块的调试最小系统、距离探测单元、声光报警单元及辅助制动模块,最后完成整机调试。

3.结束语

由于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接近,这里脉冲波速度采用光速c。在汽车启动后,汽车防碰撞系统开始初始化,前车定时先后车发送特定的脉冲波,后车通过接收脉冲波来计算与前车的距离。由于汽车行车速度不同需要的安全距离也不同,当汽车速度达到20km以上的时候,汽车开始进入监控状态,汽车在行进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4]。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以“3s原则”来判断,比如行驶速度108km/h,也就是30m/s,则安全距离就是90m;行驶速度72km/h,也就是20m/s,则安全距离就是60m,则根据速度以“3s原则”来求得的距离作为安全距离的标定值。

后车防碰撞系统不断测定与前车的行车距离,依据行车速度不同,与相应的安全距离标定值进行比较,行车距离接近安全距离15%范围内,系统开始提示驾驶员提示预警信息采取措施,如果驾驶员没有动作,则汽车防碰撞系统辅助制动,直到驾驶员踩下刹车或到达安全距离,辅助制动停止。2.4 系统调试

系统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包括最小系统的调试,距离探测单元,声、光及显示器预警单元以及汽车辅助制动模块调

传统的汽车防碰撞系统,大都是基于红外雷达、超声波及毫米波等雷达测距完成的,红外探测范围有限,超声波测距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毫米波测距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等不足。本文提出的汽车防碰撞系统,通过前车向后车主动发送信号,由后车完成测距,可靠性更高,系统简单易用、成本较低,同时系统还具有进一步升级定位、导航功能的潜力,更易融入未来发展的车载物联网。参考文献

[1]《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2017)》.

[2]马骏.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的分析与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18(4):90-94.

[3]STM32F103中文数据手册.

[4]于广鹏等.汽车防碰撞预警/碰撞算法研究现状及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6(28):1-5.

作者简介:张红月(1988-),男,汉族,陕西宝鸡人,现就职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助教。

• 19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