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浅埋台阶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特征

某浅埋台阶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特征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37卷第15期 148・ 2 0 1 1年5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nECTURE V01.37 No.15 May. 2011 文章编号:1009—6825(2Ol 1)15—0148-02 某浅埋台阶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特征★ 池彦宾 张东明 赵摘动态监控,对隧道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总结,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指导。 晨 要:针对某台阶法开挖的浅埋隧道,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隧道变形进行了建模分析,并跟踪施工现场进行 关键词:变形,浅埋隧道,有限元法,监控 中图分类号:U456.1 文献标识码:A 间结合一般,发育陡倾节理。根据开挖揭露情况,洞口浅埋段有 0引言 洞身段裂隙水较少,大部分地段无水。隧道洞身段 新奥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围岩原有的自承能力, 裂隙水存在;Ⅳ级围岩,洞口为V级。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应用光面爆破技 这又取决于开挖方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是否合理。在隧道的 术;初期支护使用钢拱架、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形成柔性支护; 开挖过程中,围岩将表现出一定变形特征,而不同地区,隧道的工  程地质特点都有所差异,再加上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围岩的 待围岩变形收敛后进行二次衬砌。变形情况也有所不同 。认清围岩的变形特征对于确定支护参 2有限元建模分析 数和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反馈指导施工,是 2.1获取相关参数 1)隧道的埋深和地形图,可以通过地勘等高线图资料和隧道 构建经济、可靠隧道的必要保障。 粘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掌握围岩变化动 设计图纸获取。围岩的物性特征如弹性模量、泊松比、摩擦角、态,对围岩的稳定性做出评价;通过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 聚力等参数通过地勘资料和岩石试验获取,围岩取样时注意试样 并尽可能保持其天然状态,避免扰动破坏。 与支护体系动态变化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验证支护衬砌 应具有代表性,2)隧道的几何尺寸和支护参数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开挖方 设计效果,提供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 作时间。 法和施工进尺也应和施工设计图保持一致。 1 工程概况 隧道建设工程设计为城市主干道1级,为双向四车道。隧道 2.2建模 由于本隧道埋深多在85 m~110 m,本文选取埋深95 m的一 根据等高线图对地表 入口桩号ZK0+605.9,出口桩号ZK2+420,全长1.81 km。隧道 段隧道进行建模分析。为尽可能接近实际, 沿线地面坡角多在5。~2O。之间,局部为50。~70。。隧道洞身段 地形也进行了建模,见图1。最大埋深约130 m,洞身主要穿越泥岩。岩体处于弱风化状态,产 2.3结果分析 状平缓,倾角近于水平,岩体紫红色,由粘矿物构成,岩质较软,层 [2] 卢 木.基于耐久性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剩余寿命预 测[J].建筑科学,1999,15(2):23-28. [3]BEYNONM J.AMethod ofAggregation in DS/AHP for Group De- als in the Group[J].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通过运行分析,可以按施工节段和变形方向查看围岩的位移 出版社,2004:17-22. [6]黄侨,唐海红,任远.基于模糊理论的大跨度桥梁评估 理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1):63-64.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32-37. cision.making with the Non.equivalent Importance of Individu. [7] 余丹丹.在役拱桥可靠性综合评估及加固方案优选研究 2005,32(7):1881.1896. [4]Yr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 [8] 王有志,王广洋,任 锋,等.桥梁的可靠性评估与加固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5] 李志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Durability fuzzy evaluation of double arch bridge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ZHANG Jun REN Li-xnan Absh'aet:For山e 8alce of accurately evaluating durability for doub1e arch bridge,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durability of existing double arch bridges was established b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Us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theory in fuzzy mathemaitc,membership func— itons Was established for evaluating indicators in two levels of he tevaluation model and durbiality was evaluated y btwo level fuzzy overall evalua- tion models.Project cases show that: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identical itwh actual conditions.Thus,this methd ois feasible and has great pro— jcte practicaliy.t Key words:bridge engineering,evaluation,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durability,double arch bridge 收稿日期:2011-01-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60402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CSTC,2007BB3125) 作者简介:池彦宾(1984一),男,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400000 张东明(1973-),男,博士,副教授,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OOO0 赵晨(1988一),男,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400000 爹 7l 荤 膂 池彦宾等:某浅埋台阶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特征 ・149・ 云图,也可以通过剖断面查看任何断面的位移情况。由图2~图5 拱顶最大下沉量为7.65 mm,开挖下台阶后围岩最大水平位移为 4.4 mm。 20.949 62.847 0 通过图6,图7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都能反映围岩 可以看到开挖上台阶后拱顶最大下沉量6.67 mm,开挖下台阶后 的变形特性。模型计算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实际围岩物性参数有 一定离散性,而且围岩变形还受施工爆破等因素影响,两者不可 能完全一致,但大致规律及数值近似。 旨 矗 0 10 20 3O 40 50 60 距掌子面距离,埘 图1隧道的建模图 8.495 25.485 O 图6拱顶下沉实测值与模型求解值对比 o.004 i o.003 5 嘲 0003 .萎0.002 5 0.002 茎0.oo1 5 自∈ O.001 o.oo0 5 U 1U 2U 30 40 50 60 距掌子面距离/m 图7围岩水平收敛实测值与模型求解值对比 4O 结语 经过对隧道的建模分析和现场动态监测,很全面的了解了围 岩的变形规律。建模分析和现场监控各有优劣,前者更能从整体 和理论上把握围岩变形,后者更能反映围岩物理性质不均匀性、 节理裂隙及爆破扰动的影响。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的了 解围岩变形特征。1)围岩在隧道刚开挖后变形速率较大,然后逐 渐减小,隧道开挖后应及早布置测点测量,否则,测量变形值数据 偏小。2)对于浅埋隧道,建模时应将地形面反映到模型之中,这 样求解结果与实际更接近。3)在下台阶开挖后,围岩变形略有增 大。拱顶下沉增加量不大,水平收敛变化稍多些,主要是因为隧 图4随着台阶法开挖沿隧道 走向剖断面的竖向位移等值云图 图5上台阶开挖 后的水平位移等值线圈 道顶部竖向应力在开挖上台阶时已经基本释放。4)围岩的节理、 裂隙是影响围岩变形的重大因素,而其在建模时较难模拟,这也 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3围岩收敛实测 根据围岩的稳定情况和隧道埋深确定监测断面的纵向问距, 参考文献: 本隧道洞口段10 m左右,洞身段30 m左右。监测断面5个测点 [1] 韩瑞庚.地下工程新奥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在开挖上台阶时,先布置1号~3号测点,测 [2] 杨会军,王梦恕.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学 点2和3在起拱线附近的同一水平线上,1号测桩位于拱顶;开挖 报,2006,28(3):93-96. 下台阶时在施工地面上1.5 m左右增设测点4和5,测点4和 [3] 李晓红.隧道新奥法及其量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加吆. 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根据隧道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围岩变形进行 [4] 蔡美峰.岩石力学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了监测。为方便综合分析,本文将隧道埋深95 m处某断面的拱顶 [5] 田英杰.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加强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 下沉和水平收敛曲线与模型计算理论曲线一并列出,见图6,图7。 [J].山西建筑,2010,36(2):329—330. Shallow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features with bench cut method in construction CHI Yah-bin ZHANG Dong-uing ZHAO Chen rAbstract:In light of shallow tunnel with bench cut method,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Midas GTS,it carries on modeling analysis on tunnel deformation,and carries On dynamic monitoring by following construction field,and finally sulnmal'Jzes tunne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has provided guidance for similar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deformation,shallow tunnel,finite element method,monitor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