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清脆、恐怖”等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
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见过钟表吗?(课件展示钟表图片),有谁知道钟表里面有什么呢?有一个小朋友却认为表里有一个生物,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打开课文,看看谁能最先知道原因。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脆 拦 玻 璃 恶 怖 蟋 蟀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蟋”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2.思考“我”为什么会有“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这个观点,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通过观察周边的生活环境,“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3.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4.这篇课文除了“我”以外还有哪些人物?
找出关于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刻画人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文中有“我”和父亲两个人物,也让大家找了描写人物的句子,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谁找的描写更全面。
二、深入学习,感悟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个性
1.学生轮流发言,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教师相机补充纠正 2.课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3.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说说自己的理解。
4.指名朗读,将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点
评。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强烈的好奇感)
“我吓了一跳,蝎子……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富有童真童趣的想法)
5.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拓展
1.通过学习,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总结
(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不把事情弄清楚决不罢休,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2.拓展: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类似经历。 【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好奇
我 父亲的表 (好奇心强、善于观察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叙事生动简单,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我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寻找描写的句子、总结课文运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比赛朗读更是让学生自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探讨人物形象时,不少学生因为了解,对人物形象总结的很全面、客观。在深入了解了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作用后,在练笔时学生都运用了心理描写,达到了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