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3 8卷,第3期 2 0 1 7年5月 文章编号i 1001 4632(2017)03—0124—06 中 国 铁 道 科 学 CHINA RAILWAY SCIENCE VoI.38 No.3 May,2017 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张守帅 ,田长海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1; 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摘100081) 要:针对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在已建成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运行的问题,通过理 论计算分析列车在长大下坡道上运行时坡度、列车运行速度、监控制动距离、闭塞分区长度以及列车追踪间隔 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这5个参数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下坡道越大越长、列车运行速度越高, 监控制动距离就越长,要求的闭塞分区长度也越长;监控制动距离及闭塞分区越长,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也越长; 因此按照目前CTCS-2级列控系统的控车条件,在已建成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要同时实现设计的列车运行速度 和追踪间隔时间是困难的。进一步对CTCS-2级列控系统的参数配置进行分析,确定列控系统的线路坡度取整及 计算的监控制动距离冗余过大也是导致高速列车在长大下坡地段限速和难以实现设计追踪间隔时间的重要影响 因素。建议规范列控车载设备制动参数的取值及监控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列控系统的线路坡 度偏安全侧取整及归档的标准。 关键词:高速铁路;长大下坡道;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监控制动距离;坡度取整;列控 系统 中图分类号:U292.914:U292.43 文献标识码l A doi:10.3969/j.issn.1001—4632.2017.03.18 间隔时间。例如设计速度等级为250 km・h 的大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到2016年底 西高铁有多处坡度超过一20‰,其中下行方向坡度 达一30‰的地段就有3处,长度分别为6 700, 5 050和8 447 m。大西高铁最困难的连续长大下坡 地段线路的长度为15.947 km,平均坡度为 营业里程已突破2.2万km,占世界高速铁路总营 业里程的60 以上,高速铁路已成为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1张靓丽名片。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从东部 地区向西部地区延伸,建设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更加 复杂,出现了较多的长大坡道地段,导致高速列车 在长大下坡道地段无法实现设计的运行速度和追踪 27.6‰(见图1);开通运营后上下行各有2处 限速,上行限速分别为235和220 km・h~ ,下行 限速分别为230和205 km・h~;根据列控设备厂 家提供的最困难地段坡度下列控车载设备的监控制 动距离计算,不限速时的列车区间追踪问隔时间甚 P 0 S 图1大西高铁下行最困难长大下坡地段线路纵断面示意图 收稿日期:2016—09—18;修订日期:2017—03—20 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4T001一B,2014X004一E);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行业服务技术创新项目 (2015YJ123) 第一作者:张守帅(1990一),男,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E—mail:894238762@qq.corn 通讯作者:田长海(1965一),男,湖北黄陂人,研究员。E-mail:tch—tch tch@163.corn 第3期 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125 至无法实现5 rain。 此外,我国西部正在建设的其他高铁,如宝 兰、西成等也存在长大下坡道导致列车限速的问 题,另外在将来我国承建的国外高铁(如印尼雅万 高铁)中也会出现此类问题。为探究长大下坡道导 致列车限速的原因,本文通过检算长大下坡地段的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分析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 度、监控制动距离、追踪间隔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 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为实现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 和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目标的改进建议。 2高速铁路长大下坡道限速原因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CTC 2/3级列控系统,其 中CTC 2级列控系统的车载设备由于只能获取前 方7个闭塞分区的空闲信息_2],更易引起列车限 速,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采用CTC 2级列控系统的 高速铁路进行研究。 2.1列车运行速度 高速列车的列控系统采用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 制模式监控列车运行,前后两列高速列车追踪运行 时,在完全监控模式下,后行列车以前行列车占用 闭塞分区的入口附加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为追踪目 标点,计算控车模式曲线,后行列车只要在控车模 式曲线下运行就是安全的,如图2所示。因此,后 行列车只要满足式(1)就可以正常速度运行,无 需降速。 、、、\\、 舯加  。‘ f 《 列 图2高速列车追踪运行间隔示意图 L检测空闲≥L防+L制+L附加 (1) 式中:L检测空闲为后行列车检测到的运行前方实际 空闲距离,1"I1;L防为安全防护距离,区间取110 m,车站取60 m;L制为列控车载设备监控制动距 离,m; 附加为列车区间追踪运行附加时间,一般 取12 s[ ;L附加为£附加时间内列车的运行距离,m。 由于CTC 2级列控系统通过轨道电路及点式 应答器传输行车许可信息,列车最多可接收到前方 7个闭塞分区的空闲信息,因此当列车运行前方下 坡地段线路的坡度越大、越长,列车需要的L制就 越长,式(1)右侧的计算值也就越大,当其超过 列车前方7个空闲闭塞分区长度之和时,列控车载 设备就会自动使列车降速运行。 2.2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为了避免列车降速运行,可在后行列车仍旧接 收前方7个闭塞分区空闲信息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各 闭塞分区的长度,以满足式(1)的要求。针对大 西高铁等已建设完成的实际情况,最简单的解决办 法是在最困难地段移除1架或几架信号机,将相邻 2个闭塞分区合并成1个闭塞分区,从而起到延长 闭塞分区的效果,满足式(1),就可避免列车降 速。但延长闭塞分区长度会导致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的增大。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 可表示为l_3 ] 一3.6× 坦 + 附加(2) 区间 式中:L闭为闭塞分区长度,m;L列为列车长度, m; 区问为列车在区间的运行速度,km・h_。。 延长闭塞分区后列车不再需要降速运行,但由 于列车运行在长大下坡地段的线路上,因此L制明 显增加,再加之L闭的延长,使得I追也会增大, 从而导致无法实现按照设计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问 行车。 由此可见,要同时实现列车在高速铁路长大下 坡地段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口区问和较短的追踪间隔时 间 是一个两难问题。当 区间较低时, 相对较 短;而提高 区问后, 也相应增加。这2种情况 下往往都没有完全实现设计目标,因此需对长大下 坡道上列车的 区间,L制, 和L闭等参数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以寻求该两难问题的解决方案。 3各参数间关系的分析 在 区间,L制, 以及L闭等参数中, 区间和 是目标参数,而L制及L闭则是为达成目标的关 键参数。在列车及其列控系统一定的条件下, 区问 和线路条件决定L制,而L闭的设置则要符合式 (1)的要求才能满足与 区间对应的L制的要求, 则取决于 区问,L制及L闭。反之,当L闭或 一 定时,也要求 区间满足相应要求。相关参数之间的 关系如图3所示。 下面以我国某种典型动车组A为例,借鉴 UIC相关规定,以及根据理论计算得到的监控制 动距离,定量分析高速列车在长大下坡道上的运行 速度 区间、闭塞分区长度L闭、追踪间隔时间 的相互关系[5_6j。监控制动距离L制是在动车组A 126 中国铁道科学 第38卷 以250 km・h 的正常运行速度条件下为安全计按 制动时列车的初速度为255 km・h 计算得到的。 追 踪 运 度IV区 l I线路I 条件 间 隔 监控制动距离工 时 间 ,追 闭塞分区长度工 图3各参数之问关系示意图 3.1 满足正常运行速度 可由下式计算典型坡度下动车组A以250 km・h 的正常速度运行时其监控制动距离对应的 L闭,然后再由式(2)可计算得到 。计算结果 见表1。 L闲≥(L防+L制+L附加)/7 (3) 表1运行速度满足250 km・h 的L恻,L 和I逭检算表 2一  5 从表1可以看出,按照动车组A以250 km・ h 速度运行的条件计算,在不超过一20%o的长大 下坡道上,L闭不超过1 500 m, 不超过3 rain; 在一25%o的长大下坡道上,L闭不超过2 000 m, 追不超过4 min。 3.2闭塞分区长度固定 对于建设完成的高速铁路由于其闭塞分区长度 已经固定,若连续7个闭塞分区长度之和不满足要 求,则列车需限速运行。假设各闭塞分区的平均长 度为2 000 m,采用试凑的方法检算动车组A在不 同坡度下允许的最高运行速度(限速)及可实现的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检算结果见表2。 表2 L 固定条件下不同坡度的限速和I追检算表 检算结果表明,在CTCS-2级控车条件下,当 闭塞分区的平均长度为2 000 m时,在一26‰及以 内的下坡道上,高速列车无需限速,均可按250 km・h_的正常速度运行;在--27%。~一30%。的下 坡道上,列车限速在249~235 km・h 间;在 -28%0及以内的下坡道上,J追不超过4 min。 3.3满足追踪间隔时间 进一步考虑我国高速铁路闭塞分区的长度大多 为2 000 m的实际情况,为实现 分别不超过3 和4 min,通过检算得出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见 表3。 表3 L 为2 000 nl、I追不超过3和4 min时不同坡度下 的限速检算表 釜 堕堕 堕 : 二 生 ! 一19 250 9 042 177 一, , 20 247 9 099 180 I追 ml“ 25 213 -538 180 —30 180 6 003 1 R0 《250 11 763 216 《250 12 945 235 245 13 066 239  230 12 040 238  检算结果表明,在CTCS-2级控车条件下,当 闭塞分区的平均长度为2 000 m时,在--2O%o及以 内的下坡道上可同时实现250 km・h 运行速度和 2一  3 一 3 r8 aO in追踪间隔时间的目标;若将追踪间隔时间的 目标定位在4 min,那么在一27%o及以内的下坡道 上可同时实现250 km・h 运行速度和4 rain追踪 间隔时间的目标。 4长大下坡道上列车运行速度检算 实例 以图1所示大西高铁下行最困难长大下坡地段 线路为例,采用动车组A检算该段线路的限速值 (目前该地段实际限速205 km・h )及可实现的 追踪间隔时间。 根据线路纵断面条件,当列车的打靶点为通过 信号机S时,在列控车载设备的监控制动距离范围 内线路条件最差、监控制动距离最长。如果按动车 组A以时速250 km运行,计算得到在该段长大下 坡道上列车的监控制动距离为13 829 1TI,再加上 安全防护距离和列车区间追踪运行附加时间内的列 车运行距离,为保证列车常规制动下停车所需要的 安全距离为14 773 m,而在信号机s后方7个闭塞 分区的长度之和仅为13 697 m,故不能满足列车 安全运行的要求,需要将列车在进入该坡段时的运 行速度降至(限速)240 km・h (此速度下的监 r追 ≤ 4m n 2 一 7 第3期 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127 控制动距离为11 883 m),而可实现的区间追踪间 组制动性能基础上保留的安全冗余有关。该冗余的 大小主要由列控系统的线路坡度取整及监控制动距 离计算方法决定。 表4不同车型的监控制动距离对照表 坡度/‰ L制/m 隔时间为225 S,即向上取整可实现4 min的追踪 间隔时间;将目前图定的实际限速(205 km・h1) 与计算所得限速(240 km・h_ )相比,可见按实际 限速行车有较大的安全余量。另外,若要实现3 min 的追踪间隔时间,则需要将列车运行速度控制在 185 km・h- 以下(监控制动距离6 106 m)。 为解决该处限速问题,曾从延长闭塞分区的长 度考虑,将图1中的P和Q信号机移除,使得所 对应的闭塞分区与其相邻的1个闭塞分区合并成1 个闭塞分区,这样S信号机后方连续7个闭塞分区 (实际是原来的9个闭塞分区)的长度之和达到了 17 490 m,远大于列车以时速250 km运行并在常 规制动下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但是,由于最长 的闭塞分区达到了3 912 m,使得追踪间隔时间也 随之增大到275 S,大于4.5 min。 5监控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由上述检算分析可知,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 的坡度、列车运行速度、监控制动距离、列车追踪 间隔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这5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 的关系:下坡道越大越长、列车运行速度越高,监 控制动距离就越长,要求的闭塞分区长度也越长; 监控制动距离及闭塞分区越长,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就越长。要满足高速列车在长大下坡地段不降速运 行,就需要闭塞分区长度满足要求,可这又会导致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过长;而要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 间、实现3或4 min追踪间隔时间的设计目标,往 往又需要列车限速运行。再分析式(1)和式(2) 可知,在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要同时实现列车运 行速度和追踪间隔时间2个设计目标,关键在于缩 短监控制动距离。 在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不同类型动车组 (各自装有不同厂家的列控车载设备条件下)的监 控制动距离差别较大。本文再选取国内2个主要厂 家的列控设备及对应的另外2种典型动车组B和C 与动车组A在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制动初速度 为250 km・h 时不同坡度下的监控制动距离进行 对比,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不同类型动车组采用不同厂家的 列控设备,其在相同坡度长大下坡道上的监控制动 距离是不一样的。监控制动距离的长短除与动车组 制动设备的性能有关外,还与列控车载设备在动车 5.1线路坡度取整 列控系统在根据线路坡度计算控车模式曲线 时,有2次线路坡度取整L7喝]的过程。 第1次是在将实际线路的坡度值存储到地面应 答器时,以1‰的分辨率E91对实际线路的坡度值偏 向安全侧取整。以动车组A为例进行监控制动距 离检算。当制动初速度为250 km・h 时,将 9.1‰的实际坡度值按一lo%o取整后,计算得到 的监控制动距离比不取整增加了约270 m;将 一19.1%o的实际坡度值按--20%0取整后,计算得到 的监控制动距离比不取整增加了约424 m。即线路 坡度越大,坡度取整后导致计算出的监控制动距离 比实际需要增加得越多,即监控制动距离的冗余 越大。 第2次是在列控车载设备从地面应答器中读取 线路坡度数据后,由于受限于列控系统的计算能 力,要以5%0甚至更大的分辨率对读出的线路坡度 数据再偏向安全侧取整。以动车组C为例进行监 控制动距离检算。如果将所有大于--20%o的坡度均 按照--35%0取整,则当动车组C以250 km・h 的 速度在实际坡度为--20.1‰的下坡道上运行时,按 对列控车载设备从应答器中读取的坡度数据进行第 2次取整后的--35‰坡度计算监控制动距离,所得 到的监控制动距离超过动车组实际需要的制动距离 8 630 m。即第2次对线路坡度取整会导致监控制 动距离的冗余进一步增大。 5.2监控制动距离计算方法 生产厂家提供的动车组制动能力已考虑到了风 阻、湿轨等情况,因此裸车的制动减速度已经留有 一定的余量;而不同列控设备厂家在裸车制动减速 度的基础上又采用各自的计算模型和算法设置了更 偏安全的列控制动减速度,据此生成列控车载设备 控车模式曲线。以前述的动车组B和C为例,其 128 中国铁道科学 第38卷 裸车制动减速度与列控制动减速度对比分别如图4 和图5所示。 性能的差异,导致监控制动距离相差很大,而由于 闭塞分区长度、限速等均需根据最不利的情况设 跽 0.7 0.4 置,因此留有很大冗余,严重影响高速列车在长大 下坡地段按设计的运行速度和追踪间隔时间行车, 因此有必要统一规范列控车载设备的监控制动距离 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同时建议列控设备厂家公开 监控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以便在高速 速度/(km・h ) 8:i O・1 O 铁路设计阶段解决好闭塞分区布置问题,提高我国 高速铁路的运用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列控系统的线路坡度偏安全侧取整及归档 与动车组制动减速度打折之间存在重复冗余,有些 图4动车组B裸车与列控的制动减速度对比 厂家的列控系统甚至将大于2O‰的下坡道均按一 g 35%o处理,使得监控制动距离也随之产生更大冗 划 余。因此,有必要科学、合理地规范列控系统的线 路坡度偏安全侧取整及归档标准,避免重复冗余。 (3)当需要调整长大下坡地段的闭塞分区布局 速度l(km・h。) 时,建议尽量均匀布局,同时进行列车运行速度和 追踪间隔时间的检算,不应简单地通过移除部分信 号机的方法增大1个或几个闭塞分区的长度,因为 图5动车组C裸车与列控的制动减速度对比 由图4和图5可见,由于列控设备厂家根据动 车组的制动性能生成列控车载设备控车模式曲线的 这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较大。当信号机布局 难以更改时,列车只能限速运行。 计算模型和算法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使得设置的 制动减速度也不统一,并且还会导致监控制动距离 的冗余过大。 (4)由于不同型号动车组的制动性能不同,加 之其安装的列控车载设备也不同,导致监控制动距 离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限速严重的车型和列 控车载设备,可其在有长大下坡道地段的高速 6结论与建议 (1)目前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控车模式曲线 计算方法及参数设置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列控 设备厂家采用的标准不一,再加上动车组本身制动 参 考 铁路上运用。 (5)对设计和新建的高速铁路,应进行长大下 坡道地段列车限速的检算,以合理设置限速;在此 基础上,计算和确定长大下坡道上高速列车的运行 速度及追踪间隔时间。 文 献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科技E2o14]172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国家铁路局.TB10621 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National Railway Administration.TB10621-2014 Code for Design of High Speed Railway Es].Beij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1 5.in Chinese) 田长海,张守帅,张岳松,等.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研究[J].铁道学报,2015,37(10):1—6. (TIAN Changhai,ZHANG Shoushuai,ZHANG Yuesong,et a1.Study on the Train Headway on Automatic Block Sections of High Speed Railway[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15,37(10):1-6.in Chinese) 张岳松,田长海,姜听良,等.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3,34(5):120—125. (ZHANG Yuesong,TIAN Changhai,JIANG Xinliang,et a1.Calculation Method for Train Headway of High Speed Railway[J].China Railway Science,2013,34(5):120—125.in Chinese) 卫和君.高铁车载ATP制动控车模式曲线计算方法的研究口].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3(1O):33—38. 袁焕靖.长大坡道和分相区设置对列控系统影响分析EJ].铁道通信信号,2015,51(1):10—1 1. 第3期 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129 (YUAN Huanjing.Analyze on the Influence of Long Steep Grade and Phase-Separating Section Oil Train Control Sys tern[J].Railway Signaling 8L Communication,2015,51(1):1O一11.in Chinese) [7]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4]29号CTCS-2级列控车载没备暂行技术规范 [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20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科技运E2OLO]138号 列控中心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科技运[2OLO3 136号 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O)Cs].北京:中国 铁道出版社,2010. [1o]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WT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I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MinistrY of Railway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B/T1407--1998 Regulations on Railway Train Traction .Calculation Is].Beij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1998.in Chinese) Study on Related Problems of Train Operation Speed on Long Heavy Down Grade of High Speed Railway ZHANG Shoushuai ,TIAN Changhai (1・Postgraduate Department,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2.Railw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the speed limit oper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 adopting CTCS2 train control systam on long heavy down grade of the completed high speed railway,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JoPe,tram runnlng speed,monitoring braking distance,block section length and train tracking headwav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tlve parameters:the heavier and longer the down grade and the higher the train running speedthe longer ,the monltorlng braking distance and the longer the required block section;the longer the monitoring braking distance and block section,the longer the train tracking headwaySo it’s difficuIt to achieve the .goaJ oi the design tram running speed and tracking headway at the same time on long heavy down grade of the completed high speed railway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conditions of the current CTCS-2 train control ystem・-f he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of CTCS-2 train control system is further analyzed.The rounding of — ra 1waY grade and the calculated monitoring braking distance of train control system are excessive redundancY'which are tmportant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speed limit of high speed train on long heavy down grade sectlon and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design train tracking headwa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raking parameters ot the onboard eqmpment for train control system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monitoring braking distance should be standardized,and the rounding and filing standards on the safe side for the rail— waY grade ot tram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formulated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Key words:High speed railway;Long heavy down grade;Train operation speed;Train tracking headway; Monitoring braking distance;Grade rounding;Train control system (责任编辑阳建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