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英语阅读的复习: 有的人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事, 买本书让学生读便是了. 其实不然, 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对学生阅读的得分高低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阅读时只是读, 并不考虑为什么自己全篇文章都懂, 阅读题就是答不好. 教师应该从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上去帮助学生.
那么有关高三阅读复习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1.阅读理解的命题
这几年高考的阅读理解,其特点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文章长,这就要求考生加快阅读速度;二是文章多为原文,也就是大多出自英美人之手, 其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考生要客观地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三是文章题材多样,文体增加,除了过去我们常读的新闻报道外,考生还需多读其他文体,如广告、说明书、各种图表等
以解决实际问题;四是生词量增加,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大的词汇量及猜词能力。 2词汇量和阅读量
大纲规定高中学生词汇量是3,500词; 包括日常会话中的单词、词组, 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科普、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等方面的的一些基本词汇,同时还要会认,会用一些派生词,包括前缀和后缀,比如近年高考中就出现过inexpensive, unthinkable, computerize. incredible 因此,快班的词汇量最好到5000.包括各种派生词,合成词及动词短语, 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短语等.
那么, 如何帮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忆和扩大词汇量呢? 方法很多, 譬如: 我们常用的brainstorm: 把相互有联系的词串到一起,当我们学习newspaper
这一词汇时,要联想到edition, editor, section,
illustrate, printer, advertisement等。再一个是归纳法 可把那些形相近,意相远的词联系到一起,如,effort, effect
afford , affect, offer等。还有就是联想法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个词联想到与它相关的词,比如当我们见到physical labour时,可联想到\"脑力劳动\", mental labour。另外还可以把一些有派生关系的词汇放在一起。比如:able,ability, enable, unable, disabled, inability等等放在一起比较和记忆.另外, 记忆单词时, 要根据语境;语义来记忆. 我平时会要求我的学生在阅读时留意词汇的积累和记忆, 每碰到熟悉的词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意思和用法或者是其惯用法时要多加留心并把它摘抄下来记住.
譬如: issue 高三词汇 多次在课本和阅读文章中出现, 那我们就有必要把它积下来并和学生共同记忆.
1 The post office issued the stamps last week. (发行) 2. Have you seen the latest issue of the magazine? (刊物的)一期, (书籍的)一次印刷)
3. He was trying to use this pure religious issue for taking political advantage.(问题, 争论点)
4. The issue of the contest is very uncertain. (结果, 结局)
5. The point at issue is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go abroad or not.讨论的(问题), 待决定
6. He died without issue. (没有后代)
这些意思都是我们学生应该了解的, 否则会影响你的阅读理解. 也就是要根据语境, 语意去记忆并能灵活使用. 突出一个 “境” 突出一个 “用” 不可一味死记硬背.
另外是要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的词缀.下面是 高中常用的前缀和后缀的一个大致小节. 如果感兴趣, 大家下来可以看一看. 常见前缀 ab- 表示脱离,反常 absent abnormal
ad- 表示方向,变化,添加,运动
advance adhere 附着 adjective anti- 反,防,抗
anti-Japanese Antarctic 南极的 antifacist反法西斯主义的 bi- 双,重
bicycle bigamy 重婚(罪) by- 旁,副,非正式
byname 别名 byproduct byroad co- 共同,互相
cooperation comate 同伴 com- 共同,互相,加强 combine compete counter- 反,逆,副 counteraction 反作用 de- 除去,否定,低下
declass 降低社会地位 decolour ex- 出, 除去,无,前任 expedition ex-president
脱色 fore- 先,前
forefather 前人 foretell 预言 sub-下,次,微 subway suburb semi- 半 semicircle tri- 三
triangle tricycle with- 表相反, 向后
withstand 反抗 withdraw 后退 表反义的
il- im- in- ir- dis- un- mis-
invisible irregular unknown disobey over- 表过度
overcharge overwork overtalk post- 表…后
post-positive post-election 常见名词后缀
misact -dom 身份, ...界 freedom, wisdom -ee -er 或 or 表人,
employee refugee referee actor waiter -ess 表女性
hostess stewardess -ful 表示充满
basketful houseful -hood 表性质,身份,时期
girlhood knighthood 骑士身份 -ship 表身份, 职位, 资格
ladyship 贵夫人身份 relationship -sion表行为,状态 collision tension -tion 表行为, 状态 translation action -ure 表行为,状态
pressure exposure seizure 夺取
-ment 表运动, 结果
equipment measurement achievement -al 表行为, 结果 refusal arrival 动词后缀
-ate表示使,造成 fascinate
-en使变成, 使可能 sharpen broaden -fy使成为 modify qualify -ish 表示使,造成 diminish 变小 -ize 使...化 normalize realize 形容词的后缀
-able 表示可能的 movable
-al 表...的 equal central educational -an republican urban -ant assistant -ary military -ative qualitative
-ed colored moneyed
enlarge industrial -ful powerful peaceful
-ible sensible accessible flexible
-ish 如…的 略…的 childish bookish 书生气的 coldish
-ive attractive creative -less homeless ceaseless
-some quarrel--quarrelsome trouble--troublesome tire--tiresome worry--worrisome -ly godly weekly friendly -ous prosperous
-y 多…的 如…的 有…的 cloudy hilly -ic poetic pessimistic realistic -al economical historical
一定的词汇量是进行顺利阅读的保障. 所以词汇关是一定要过的. 如果有条件的话, 大家可以把高中三年的词汇扫描下来, 供同学们记忆. 我这儿也有, 如果有感兴趣的我可以用email发给大家.
再一个是阅读量: 大纲规定高中学生阅读量35万词,也即1,000篇300余词的短文 那么快班就是50万词的阅读量,即1500篇
阅读文章可选用一些不很长,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可读性很强的一些短文。如果从高一开始每天能读三篇,三年积累起来就很可观了。如果到高三的第二学期才动手,也不算晚,那必须把阅读量加大到五篇,每天有一篇要精读.
怎样就算精读? 第一步读文章做理解题,不查单词. 第二步是用笔划一划你认为应当记的词,词组,短语,较好的句子.这也是我们前面记单词时提到的留心积累和摘抄. 阅读时认真划,多划说明学生的心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划的越来越少,证明学生的水平提高了,同时在这一步要查生词.第三步是注意一下边边角角的知识,譬如连词和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以及插入语等,因为这些知识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助于写作中的应用。第四步 读过一篇文章后要能用中文讲明白文章的大意,(或者能够说出或写出每一段的topic sentence
及main idea; )此外,对长句子或结构复杂的句子能用中文讲清楚, 读懂了句子,还要理解到位,也就是,表层意思与深层含义都要弄懂,
譬如今年的阅读题中这两句话: 也是阅读题的出题点
A篇 讲的是 对带宠物上班的调查及其好处和注意
事项. 第一段有 这么一句话.
Pet owners are being encouraged to take their animals to work, a move scientists say can be good for productivity, work-place morals, and the well being for animals.
第二篇文章是以Albert 为例介绍有关US-Canada 边界周围人们上教堂做礼拜的遭遇的一篇文章.文章第四段有这样一句:
The US customs station in this area is closed on Sundays, so he just drove around the locked gate, as he had done every weekend since the gate appeared last May, following a tightening of border security.
该句(长达38个词) (加强了边界安全的管理工作) 像这些长句子, 关系到全文的理解,是要用中文翻译它们的意思, 才能说明懂了,理解了.对长句子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语法, 句型, 短语的复习和强化过程.是阅读很重要的一步.
第五步 是出声朗读整篇文章或最喜欢的一段,做到巩固,积累和记忆.只要做到这五步, 也可以简成三大步. 第一步, 做题, 第二步, 划一划, 查一查;第三步, 理解并记忆. 阅读肯定会有收获.
对于泛读, 其目的就是明白文章的基本意思即可. 尽量不要查生词, 不分析文章的结构, 甚至一些句子可一扫而过. 阅读时,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内容上. 通过
泛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大量的接受信息, 扩大知识量积累以及与新单词的见面次数, 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能力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在讲阅读理解题时,教师往往拿不定主意,是让学生先读文章好还是先看问题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要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比如
1.顺读法:先读懂全文,再一一做题。在做题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或拿不定主意时再重读与问题有关的句子。这种方法只适合阅读水平很高、记忆力较好的学生或阅读简单易懂的文章.
2.逆读法:即针对题目要求,带着问题看每段文章,快速搜索题目要求的信息,并对所给选择项进行是非判断。属于理解细节的题,注意选择项中哪一项与段落中所给的信息相对应,做出选择。凡属于是对词语或句子内涵的理解这种高难度的题时,应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这种方法的可取性在于:“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节省
时间。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可以对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多看、细看;无关的内容就粗略地一带而过,甚至可以不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提高了答率。它的弊端在于:没有读过全文,不了解短文的结构、主题与细节的分布情况,因而如果不能很快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势必又会造成浪费时间的现象。
3. 浏览+寻读: 即先快速阅读短文以期获得总体印象,(这一点很重要)然后阅读问题,利用“寻读”方法先解答在短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细节题和事实题。此种解题方法收效较好,它能使考生在浏览一遍的过程中了解短文的体裁及题材、文章的结构模式,从而分清短文的主题与细节,确保答题的准确率。
4.首句+边读问题, 边读文章. 大多数文章的设问是顺着文章的顺序而设的.尤其是细节题, 如果带着问题看本段, 对于细节题和事实题是很容易把握的.而且准确率也高. 如果碰到中心题, 则要用跳读去作出最后的决定. 如果碰到推理题, 就要学生认真研读, 从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我一般建议同学们用这种后两种方法。 也就是既要理解文章大意,文章结构, 文章题材,同时对细节和事实题有的放矢。)
此外在阅读复习时, 要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来刺激学生, 譬如: 高声朗读, ,默读, 快速阅读,(包括找细节阅读, 抓中心阅读) 或限时阅读(专练阅读速度). 或精读, 或泛读. 或跳读. 多方位, 多角度的训练. 另外有好多书把阅读材料按类型分类: 比如故事类, 社会文化类, 名人逸事类, 科学类, 或人文哲理. 还有好多阅读书按阅读题型分类: 如 猜词, 细节,推理判断, 中心思想等. 那么, 我们老师可以把他们加工, 整理成适宜于我们自己使用的一套有趣, 有量, 有内容的阅读材料. 自己使用起来既方便, 又得心应手.
另外对于做阅读题我有以下几个 建议供大家参考: 1)读懂四个选项之间的差别。分清其之间的区别和着重点. 有写同学只因看不懂或没看清4个选项而选错答案.
2)要注意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它们往往提出或归纳某一要点或中心思想。如果是有标题的文章, 一定要仔细看标题, 标题往往是中心思想最精练的表达. 3)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读应用文或记叙文时,如广告, 图表题可以先阅读题目,带着问题阅读,多注意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或数据等同时要理解句子的结构, 有时候, 明明知道考那句话, 只因没明白句子结构,或修饰的成分结果没答对。读说明文时,必须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中提到的事实再去答题. 而社会题材的议论文应注意区别哪些是主要论点或主题句,哪些是论据或阐述即Supporting sentences. 。
4)提高阅读速度,善于抓关键词、关键句。平时训练时一定要有个时间概念,重要的句子要细致地琢磨,但不能每一句都花同样的时间: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会出现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每个句子都读懂了,但不
知作者想传达什么样的意思。在35分钟内读完2000---2500字左右的阅读题, 不讲技巧是不行的. 5)不要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代替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 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对策.
近年来 阅读题的题型主要有四种: 猜测词义型, 事实细节型, 主旨大意型, 推理判断型.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看一下.
先说 1、猜测词义型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The word________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________.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________.
3.By______the writer means________.
4.In the ______paragraph, the word\"_______\" means (refers to )_______.
5.The underlined word_______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 几种常用猜词法 方法1:定义,解释法
信息词:
means, that is,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refer to ... namely; in other words; that means
eg. They surrendered, that is, threw out their weapons and walked out with their hands above their heads.
方法2:同义关系
信息词:and; not only…but also…; besides; similarly; likewise; in the same way
eg. Our uncle was a roamer, an wanderer who never could stay one place. (到处漂流的人) 方法3:反义关系
信息词: another, but, however, instead, like, though/although, still,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eg. Jane was talking with others while Tom remained reticent all the time.
方法4:逻辑关系(如对比,转折,因果,让步等) eg. He is generous, though he is not rich.
其他方法:如构词法, 举例, 标点(冒号,破折号)等 eg.The captain's courage, perseverance, and powerful will mastered every man on board, and we went to work again.
这种题型: 要注意结合上下文, 看该词在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意思, 因此当你选定答案时, 要代入文章检查一边, 如果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及环境, 那就说明是对的. 2、事实细节型: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 false / mentioned?
• 2. What does the writer pay least attention to ?
• 3. 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may be true
/ false except_______?
• 4. 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s the passage.
•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ps/diagrams gives the right position of ……../ relationship of… ?
•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esult of …?
•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characterizes the main feature of …?
一般来说,阅读理解测试中要求找出主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问题,在文章中均可找到答案。但是,需要注意两点: 一)注意掌握词语和句型上的转换 (paraphrase)这些问题的表述常常不是采用文章中的原话,而是用不同的词语、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或者改变句型的结构,但意义与原文相同。譬如: Education fits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在题中则解释为: Education prepares students for life. 因此可以说,原文材
料和题目虽然不一样,而实质却是相同的。
因此,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问题提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所涉及到的问题,快速扫视到文章中相应的部分,找到与答题内容相关的关键词或短语,再细读一两遍。在确信理解了原文的基础上,来确定正确答案。在查到的关键词句下面应画线,以引起注意,便于记忆与复查。此外,如果回答此类问题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那也只是最基本的常识。因此,切勿脱离文中内容而根据自己的想像或其他来源的知识来选择答案。
二) 注意理解复杂冗长的句子
这种类型的试题目的在于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而作为考生就要根据“具体信息,把结构比较复杂而冗长的句子弄清楚,弄清楚这种长句,考生就必须先找出句中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把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等各个部分都弄清楚,然后再进行判断。找到能准确地表达原句信息的句子,则属正确答案。
主旨大意题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后归纳文章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考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 抓住文章的主题句或文章最后的结论, 从而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题目和中心思想.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The main idea/ key point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______.
2.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
3.The best title/ 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 4.The topic / subject discussed in this passage is ______. 5.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conclude that_______. 6.The last paragraph is chiefly concerned with_______. 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8.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二 主题句 (topic sentences)
主题句通常是一段的第一句或末尾句, 偶而也在
一段的中间.我们在阅读非故事性文章的时候, 主题句尤其明显. 有的文章无明显的主题句, 主题句是隐含在段意之中.
1 主题句位于段首
这种段落称做演绎型段落. 是由作者先立论, 后摆事实讲道理.据统计, 在英语议论文或说明文中, 有60-9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第一句.
有些段落,先出现主题句,之后有明显的引出细节的词. 如for example, an example of , the most important example, first , second, next, then, last, finally, to begin with, also, besides that. 等
2 主题句位于段末
这种段落称做归纳型段落. 作者采用了先摆事实, 后做结论的手法.
3 主题句位于段落的中间
这种段落是从支撑细节开始,发展到结论(出现主题句), 然后又进一步用细节支持.
4 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
有些段落没明显的主题句, 其中心包含在各个句子中, 这就要求读者依据已知的细节, 归纳出段落的中心思想.
略读(skimming)是概括和归纳段落的中心思想的手段. 是指人们以可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所做的阅读.
略读的技巧:
1. 顺行快速向前移动眼睛, 千万不要停顿或
复视.
2. 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 即:实词
上. 如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和副词等. 介词,冠词,连接词,语气词,代词以及助动词和情态动词都不是关键词. 3. 按意群进行阅读.如短语,词组等 4. 遇到生词尽量猜,猜不出,跳过去. 5. 筛选出能表达作者意图的关键词及其概念,
重新在头脑中加工整理, 以确定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真正意图.
总之 主旨题型(获取主旨和大意)主要用于考查读者对整篇短文的概要理解的能力,
四 最后是 推理判断题 该题型的考查每年都占阅读理解试题的一半左右. 推理判断试题属于高层次阅读理解题,很多考生对此类题型的解答感到很吃力,没有把握。
该题型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在语篇的表面意义与隐含意义、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间架起桥梁,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弦外之音”。 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特定信息 即某些关键词或短语去分析、推理、判断,利用逆向思维或正面推理,推断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2. 整合全文(段)信息进行推断
需要在弄懂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整合与题目相关的有用信息,综合起来去推理判断,确定最佳结论。
3. 利用语境的褒贬性进行信息推断
几乎每篇文章的语境都有一定褒贬性,这种褒贬性反映了主人公的特定心理和情绪状态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利用好文章的语境褒贬性就能在把握主旨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 4. 根据文章的结论推断作者的态度
作者态度、倾向是指作者对陈述的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犹豫不定,对记叙或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等是赞颂、同情、冷漠还是厌恶、憎恨。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流露于修饰的词语之中。因此,在推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文中作者的措辞,尤其是表达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5.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得出结论
逻辑结论是指严格根据文章中所陈述的事实、论点、例证等一系列论据材料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态度、观点或爱好去理解
文章的内涵。做这类题时,应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预测下文可能发展的内容。文章可按事件发展的经过描写,也可按因果关系, 对比关系来描写。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就举个例子来说明)
总之, 在平时备考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精泛结合、扩大视幅、不点读、不出声读、不过多回读;能根据上下文猜词、乐于分析长难句、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扩大词汇等。训练中要以限时阅读为主,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
那么,如何上好阅读课, 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好阅读, 方法很多,内容很广, 我在这儿只是抛转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出批评指正. Eg.
eg. Why isn’t your newspaper reporting any good news?All I read about is murder, bribery(行贿),and death.Frankly,I’m sick of all this bad news. This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newspaper reporting is to ______ .
A. complain B. apologize C. amuse D. inform eg .We are in the computer age.We often see computers at work.They are especially useful in automatic control,data processing(数据处理)and solving complicated problems.And they are finding their way into the home.The part played by computers is becoming even more important with each passing day.
More and cleverer computers will continue to appear.They will run faster,have more functions
and work much more skillfully.They will take over more tasks from us,helping to change the face of our world.Some people even think that sooner or later computers will replace us. Howev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ill best continue the third paragraph?
A. Computers will soon stop developing. B. Many people like computers very much. C. Computers are as clever as man. D. I do not think computers will replace us completel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