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作文扣题立意

初中作文扣题立意

来源:保捱科技网


高淳县初三年级作文辅导———扣题立意,正确,深刻

写作文时审题、立意都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是写作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心得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审题

审题,即“引导学生把握题意”,就是对题目进行审察、分析、比较等,以便全面、准确、透彻的了解命题意图。了解命题意图是审题的关键,也是目的,审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过程等。

要想审准题,必须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信息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文题(包括文字、漫画、图表等材料),二是写作要求,审题时,要两者兼顾。审题的内容包括正确理解写作目的、准确把握选材范围,弄清问题、字数和写法等。审题要准确解读题目的内涵和外延。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理解分析法

就是正确理解题目的语言词汇,对词汇进行细致的分析,准确把握各个词语的基本意思及组合在一起的整个题目的基本意思,但基本意思往往不是命题者的意图,还需要进一步理解。接下来要理解题目的象征义,比喻义等等。如:题目“蜡烛”、“火”、“绿叶”等。

2、比较筛选法

就是与同类或近似的题目相比较,进行精心的筛选,找出异同点,从而明确题目的内

涵和外延,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题目,避免写偏题或跑题。 3、补充完善法

就是通过补充一个或一些词语,来帮助理解题意,因为通过补充,可以使题意更加明确,可以使题目化难为易。但需要注意的是,补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不能额外添加原题的意思,否则便是画蛇添足了。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立意的问题:

(二)立意

文以意为主,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袁枚说:“意似主人,词如奴婢。主弱而奴强,呼之不至。”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题,它是由事实、材料形成的一种思想,有了“意”,一切零碎的、彼此不相干的材料,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 那么“意”从哪里来呢?古人主张“意在笔先”,就是在动笔之前,围绕材料,抓住所给材料的关键词语,反复思考,苦心经营,直至透亮、明确。 现在的话题作文,大多有对所给材料的提示或,但也有不少话题作文,所给话题是直接从材料中引出的,而没有任何提示或。这类话题作文在审题立意时,就需要从所给材料的关键词语突破,从而做到切合题意。

那么,一般都有哪些立意方向呢?

1、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

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2、 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3、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4、思维要创新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即题目中说的“确定自己的表达旨意”。也即文章的主题。“意在笔先”,立意当然极为重要。要较好的让学生立意,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立意的基本要求:立意要健康、正确、重点突出、鲜明、深刻、新颖、独特等等。要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除了让学生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思考、不断增加生活积累外,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本质提炼法

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让学生从材料所具有的多方面信息中遴选出最本质的东西 ,最富有价值的东西,或自己最需要的意思或意义,最富有表现力的亮点,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最能引起共鸣的东西等等。

2、以小见大法

这既是一种立意方法,又是一种写作方法。就是教学生从看似平常的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的方法。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引申思考,理解事物的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而筛选出最不平凡的意义 的方法。

3、多角度立意法

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联想、想象等心理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事物或事理,利

用逆向思维反其意而思考,往往能出其不意,与众不同。

立意升格方略:

1、见到作文题目后,考生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即“第一立意”,那就是大家都能够想到的立意,是平庸的,应该摒弃;这时应该从第一立意出发,沿着下面提供的三种思维之一种,经过一段痛苦并幸福构思旅行,达到“第二立意”,完成作文立意的升格:

1、纵深思维:事物有表里,从现象出发,向纵深发展,不断剥笋,找到更深一层的本质。

2、逆向思维:事物有两面,思维有方向,沿着大多数人的思维的反向去思考,另劈蹊径。

3、换位思维:故事有人物,思维有角度,站在故事中“第二人物”或者“第三人物”的位置,换个角度去思考。

练习精选(一):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例文一】

又见枝头吐新芽

残冬的印痕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或高或低地浓彩涂抹,追求鲜艳俏丽。万物祥和而生动。风儿柔了,燕儿来了,花儿笑了,柳丝长了,河水涨了,蛙儿鸣了,风筝飘了,枝芽爆了。

这时,从窗外吹来一阵清新的风,我顿觉心旷神怡,心里格外凉爽。

不禁想起凯·里昂的一句话:“昨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这句话深藏着很多道理。我急忙忙地跑了出去……

在路上,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来了,看到的又是一番迥乎不同的景象。初晨,薄薄的晨雾笼罩着,天气是如此的温柔,空气中仔细一嗅似乎嗅到了旁边那树的清新。今年的春天,春意特别浓,浓得像一个无法化开的梦境。

那是去年的春天,那狂风暴雨,枝头看不到鸟儿的出没,却看到新芽在那枝头上安然地生长着。天空一片黑暗暗的,那农田里的庄稼都已被打弯了腰,一片的景象都令农民痛苦不堪,庄稼都已伤痕累累的。

今年的春天,又见那枝头吐出新芽来。它也成为路人的着眼点,路人经过,总是一句:“今年的新芽又长出来了。”对,又长出来了,他们都也长出来了。

从那新芽的身上,我明白了平凡的生命中也可蕴含顽强的力量。那弱小的灵魂尚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我不禁惊叹起来。新芽心中也许有了信念,才有如此的拚搏,等待着太阳的漫晒,等待着。

【例文二】

又见枝头吐新芽

A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A上初三了,在学校一直很优秀,一模考了700分,全校第一。老师们都说他可以去全市最好的C中。

爸爸为了照顾A的饮食,决定给他找一个后妈。很快他就带了一个女人回家。

A结结巴巴地说了声:“阿……阿……姨好。”女人浅浅地笑了,说:“你以后可以叫我B阿姨,或者……”B阿姨顿了顿,“可以叫我名字。”A感觉这个女人能够制造一种微妙的气氛,平淡,恬静。

但是,毕竟是后妈,A还是没有那么容易叫出自己口中的那一声“B阿姨”。对于这个陌生的女人,他只是用“嗯”、“哦”、“啊”这三种简单的语气词来交流。

一天,在餐桌上,B问A:“A,你喜欢吃什么呢?是海带,鸡肉,鱼还是……?”A没有答理她,只是默默地低头吃着。B以为是他听不清楚,便又问了一句。A却仍然没有说话,兀自喝着汤,冒出一句“这汤很好喝。”

父亲一把把那碗汤倒向A,斥骂道:“喝什么汤!阿姨问你话呢!”A说: “这餐桌上还有第三个人吗?”他转头看向父亲烧红的眼睛。父亲扬起巴掌,准备一掌打下去时,B抓住了他的手说:“孩子还小……”“要你管!”A在那一刹那认为,女人是来搅和他们家的。

这种关系一直存在于BA父亲之间。他们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就像是一条被风干的粗枝,无法再生出芽来。

这天,A放学回家已是九点多了。

一回到家,发现父亲和B正收拾碗筷。桌上的饭菜,正冒着腾腾的热气。

B上前来,帮他放下书包,说:“为等你,我和你爸爸九点才吃饭……”“哦。”A 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就埋头吃起来。

A感觉今天的饭菜有些顺口。

A准备回卧室复习,看见B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借着微弱的灯光,他看见了书名《中考营养餐》。B一边看着,一边念念有词:“A喜欢……鸡肉、牛肉……”A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抬手抹掉了眼边的潮湿。

接下来的日子,A都看见相同的场景:灯光下,B,以及那本书。

中考的前一晚。A很早就回来了,B准备好的热饭热菜很可口。吃到一半时,B突然离开了餐桌,转身到厨房拿了一只炖蛊,说:“A,你把这炖汤喝了,对脑子好。”

A慢慢地喝了下去,觉得汤里的热度像一股暖流流过了亘断他与B的沟垫,暖润了心

头的枯枝。

晚上,B来到A的房间,说:“晚安。A,明天考试要加油。”A转过头来: “哦,好的,晚安B阿姨。”

此时,心头一阵暖风吹过。又见心中枝头吐出粉嫩的温暖芽苞。

【立意升格点评】

这是广州市2008年中考作文,打不分的考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只从本义去理解“枯枝”和“新芽”,于是全文都是写景抒情,立意肤浅,如例文一;还有一部分的考生由本义出发,找到了“枯枝”和“新芽”的比喻义,以2008年国家发生的地震、雪灾为内容,其中不乏立意深刻表达优美的作品,但是更多的是材料的简单堆砌,结尾生硬地点题。只有少数的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树对人的启发,文章有波澜有层次,堪称佳作,如例文二。此文跳出了写景文和时事文的圈子,选材继母,立意和谐,此其一,纵深思维;另外,继母在很多故事中都是恶毒和刻薄的化身,所以,对孩子来说,后母就是矛盾的根源,是爱的破坏剂。继母进门,往往会引起子女的抵触。文中主人公A正是遇到这种情况。幸运的是,继母的宽容与关爱,又让A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文章站在社会的高度来审视家庭和人际关系,诠释了爱是和谐的基础,理解是和谐的调节剂。

(二)

错过太阳我不哭

去年六、七月,我经历了人生路途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先是中考落榜。我的落榜其实早在预料之中。去年中考前两个月,我的父母遭遇车祸永远的离我而去。在那个无法用语言表达伤心的苦痛日子里,我几乎对前途丧失了所有信心。我只想去远方打工,以减轻母亲的辛劳。

母亲的想法却和我大相径庭,她坚决要求我去读书,至少也要让我读完大学。在那些天里,我和母亲整天为这个问题争论着,一直僵持到中考结束。所以,我的落榜是注定要发生的。

落榜后的那几个月,开始时我是有一些轻松,因为我觉得终于可以去打工为家里挣些钱了。谁知跟着同村外出打工的人到了西安的那个建筑工地,我便开始了身心两方面严重的摧残。我的身体本来就单薄,但建筑工地的老板毫不怜悯我什么,成人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一天至少要干十个小时。还没有一个月,我的身体就吃不消了—— 一次感冒后高烧不下,只得让同村一起打工的人将我送回家里。

病好后我失落到了极点。我窝在家里,不想见任何人,我觉得自己真是没用,这样的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

一天傍晚,母亲去坡上放牛没有回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一次在夕阳的余晖中走出家门。在通向高坡的小路上,忽然,我听到有人唱歌的声音,不,确切地讲那不是唱歌,而是一阵喉咙的嘶鸣。我顺着声音望过去,一个孩子正赶着羊群向我走来。当我看清那张脸时,我惊呆了:那脸是黝黑黝黑,没有鼻子,嘴唇翻裂,一只耳朵也好像没有……而那个人好像没有看见我似的,仍然是一边唱歌一边将羊群往回赶。

这时,母亲恰好赶着牛过来了。她告诉我那是邻村的一个孩子,几年前发生火灾烧成这样的,这段日子在我们村他的亲戚家住着。

突然间我有了一种释然的快感,心里的自责和失落消失殆尽。因为同这一个孩子相比,我的苦痛算什么。我想起泰戈尔的那句话:“我曾经错过太阳,但我不哭泣,因为那样,我还将错过星星和月亮。”

那时那刻,我便有了重读的强烈愿望……而今天,我又一次坐在了中考考场……点评:

本文通过记叙“我”在人生路途上遭遇重大挫折后的自责失落,却因无意之中见到一被火烧残的孩子而悟理,并最终迅速奋起的事件,揭示了“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的主题。本文的语言流畅、凝重,与文中记叙的“我”遭遇挫折后自责失落的心情较为合拍。而泰戈尔“我曾经错过太阳,但我不哭泣,因为那样,我还将错过星星和月亮”。诗句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对揭示中心和切合题意也大有益处。本文的标题是从文中引用的泰戈尔的诗句演化而来,它至少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设置悬念,促使读者将文章读下去,在读中自解悬念,受到启迪。二是定文章一个积极的基调,对文章主题进行暗示。

(三)

小草之歌

我是一棵小小草,上天赐给我一身绿色,让我扮绿春天。

——题记

独自一个人漫步在大街上,竞赛的失利,朋友们的误解,似一块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风中传来清脆的风铃声,将我的思绪带到三年前。

三年前,我如同一只雏雁,踏入中学的大门。我睁大好奇的眼睛,心情兴奋而又紧张。那时,我暗下决心:我一定努力,开辟一片新天地。但一切来得都是那么突然,中学的生活是由竞争组成的,有时竞争相当残酷。我初来时的那份坚定信念,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一点点消逝,最终荡然无存。我意识到:在这个偌大的校园中,我只是一棵小小草,我只配躲在角落里苟延残喘,春天不属于我。从此,我封闭了心灵,远离了同学。自卑成为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班主任老师看出了我的心事,他找我谈话,“你整天在那儿低头无语,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摇头。“那你为什么不活泼起来,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之中呢?”“我没有资格,因为我学习差,我只是一棵小草……”我嗫嚅道。班主任笑了,他说:“小草也是春天的一分子啊?没有小草的装扮,春天会是什么样子?牡丹盛开,芍药吐艳,玫瑰放香……它们固然美丽,但小草也会开花啊!它们有它们的特点,小草有小草的个性,在开花这一点上,并没有本质区别!我相信:你这棵小草一定会开出美丽芳芬的花!”班主任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我说:“老师,您是说我还行?”“当然行!只要你愿意接受阳光雨露。”

老师的话,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发现我前面是一片蓝蓝的天。在学习的征途中,每当我遇到困难要气馁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我是一棵能开花的小草!”这时,我会重新振作起来。就这样,我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我的朋友也一天天多起来。每当我小有收获的时候,我都会唱一曲我自己的《小草之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我要做一棵人人知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阳光啊阳光,你把我唤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河流啊山川,你把我哺育;大地啊母亲,我在您的怀抱开花,我会开得很好,很好……”

点评:

一是首尾呼应,特色鲜明。开头的题记,点明了小草的作用,并以此来比喻自己,切合全文内容,与作文主题相得益彰;结尾化用歌曲《小草》,既深化中心,又幽默生动。

二是叙事具体,描写细腻。本文详细地记叙了自己自卑的成因、表现以及克服过程,记叙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通篇主要用对话展开情节,人物语言个性鲜明,高度凝练。此外,本文的心理描写也较细腻传神。

三是构思巧妙,立意正确,深刻,扣题较紧。本文用“小草”比喻自己,用“开花”来比喻自己取得的成功,扣紧了“每一种草都会开花”这个话题。从视自己为一棵小草不会开花,到班主任认为“我”虽是小草但能开花,再到“我”最终开花,处处扣紧话题,使得作文浑然一体,结构紧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