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

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吴文华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 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的过程中,科学地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来源于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概括和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成熟和发展;其基本内容在不断概括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 中国党;新民主主义理论;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01-0047-05

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把马克思主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中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近代中国国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开的国情出发,深刻研究中国的特点和规律,领导中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争。国共合作的大时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斗争,并在的期,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北伐战争在广大工农群众的支实践中,科学地概括和总结中国的实践经验,创立持下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致使大遭到失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败。大的实践,使中国党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对民主的态度以及在民主中的地位、无产阶级主义规律的完备理论形态,是思想的重要组的领导权、农民同盟军、武装斗争等问题有了初步的认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识。大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源于中国党 大失败后,中国党人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实践 有了进一步认识,开始了领导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等上百次武装。在领导秋收攻打长沙失生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离开斗争实践,就利后,毅然率领转入农村,在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不可能产生任何理论。没有中国的伟大实践,建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党在广大农村创建根据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地,领导武装斗争,开展土地斗争的实践中,探索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命道路。在这一新道路指引下,中国党创建了并且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等许多农村主主义的开端,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根据地。党领导的红军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中国动的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党正式成立。1922年形势逐步好转的时候,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7月,党的二大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年第1期(总第109期)4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条主义在党内发展起来,给中国造成更为严重损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在红军和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指挥红军突破了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张国焘的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中国党领导的土地斗争实践使中国党人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党的土地总路线,在农村游击战争的情况下,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等理论。土地斗争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 当蒋介石“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时候,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1936年,在中国党的积极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内和平的实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自主的原则,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发展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地发展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不仅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对敌军事斗争、根据地的土地改革,而且还学会了治民的艺术。通过延安整风,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了全党的团结,提高了党的局部执政能力。抗日战争复杂的斗争实践,锻炼了中国党,中国党走向成熟。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也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而走向成熟,提供了现实条件。 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历史上最短的一个时期,也是斗争最激烈而波澜壮阔的时期,战局变化之快、形势发展之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围绕着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国共两党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国党粉碎了蒋介石的和平阴谋和军事进攻,于1947年6月底,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标志,揭开了人民战略进攻的序幕。在战争胜利发展形势的鼓舞下,统治区的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1949年4月,人民南京,推翻了的反动统治。9月,中 48 2008年第1期(总第109期)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党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形成了系统的建国理论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战争斗争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在不断概括和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成熟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概括和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党自成立起,就开始从事实际的斗争,并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和的实际问题,总结斗争的实践经验,探索领导中国走向胜利的道路。二大在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性质和任务作了基本正确的分析,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罢工的失败,给了幼年的中国党以非常重要的经验教训。无产阶级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同其他民主力量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认清和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工人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为了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运动的领导,1925年1月召开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的实践经验,强调无产阶级不但必须参加民主队伍,而且必须“取得领导地位”。在大会通过的《对于民族运动之议决案》中指出:无产阶级最有性,“在最近中国民族运动中,已站在最前进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民族运动,必须最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1](P109)四大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中的领导权的思想。1925年底,总结了中国党领导国动的实践经验,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著名文章,强调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的领导力量。”[2](P9)论述了无产阶级在民主中的领导权,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先后撰写了《〈党人〉发刊词》、《中国和中国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等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1939年10月,在《〈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建党18年来的经验,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同年12月,在《中国和中国党》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区分为新、旧两种不同性质的,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同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4](P7)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党对新民主主义理论探索的成果,深刻分析了中国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性质作了更为科学的界定。同时,还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1945年4月在《论联合》一文中,总结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经验,进一步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阐述,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科学内容,使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系统化,新民主主义理论日臻成熟。 战争时期,党和总结中国的经验,尤其是战争以来的经验,使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人民战争的实践斗争经验,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中国党整个蒋介石反动统冶集团,建立新中国时期内的行动纲领,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中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的论述,作了更明确、更具体的阐述。还总结了人民战争中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使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48年4月,概括和总结了战争中政治、经济斗争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的实践经验,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发展了1939年12月在《中国和中国党》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5](P1316-1317)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完整概念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2008年第1期(总第109期)49阐述了我们对待资产阶级的策略,对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党建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同时也积极开展农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广东农动迅速发展。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湖南、湖北等地的农动迅速发展起来。于1927年初深入湖南农村对农动作了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总结了农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发表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在这篇报告中,充分阐述了农民斗争在中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广大农民是中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起来在乡村中开展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就一定要流产。在中国党创立和大时期,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概括和总结了党领导的斗争的实践经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在中国中的地位,初步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斗争的思想。 1927年大失败后,中国党开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中国党在发动武装、开展土地、创建农村根据地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农村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在中国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道路的思[3](P28)想。”中国党人对中国的特殊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道路理论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人科学地总结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经历的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对中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概括和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5](P1314)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这些思想进一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的实践,没有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不断概括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它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体与核心;其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基本经验的总结,这一内容大大深化了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使新民主主义理论更加丰富。 中国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上去,阐明斗争的基本规律,以此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1939年10月,趁《党人》创刊之际,写了指导全党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文章——《〈党人〉发刊词》,回顾了党从创立以来18年的历史,总结了中国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党在中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4](P606) 统一战线问题,是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的大问题。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民主取得胜利,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由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的无产阶级尽管是一个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纪律性,性很强的阶级,但它人数比较少,力量比较弱。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它掌握着国家政权,并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因而其反力量是比较强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 50 2008年第1期(总第109期)阶层,往往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占全国人口不到1%的无产阶级要取得民主的胜利,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的统一战线。正因为统一战线在中国中的特殊重要性,把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并且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4](P605-606)在战争时期,总结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斗争实践经验,进一步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5](P1257)在统一战线中,核心问题是领导权问题。1924年到1927年,由于幼年的中国党对于如何实现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特别是如何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中的种种复杂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右派的步步进逼面前,屡屡退让,最终放弃了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遭到失败。在抗日战争时期,总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自主原则,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发展、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巩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使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更加丰富。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总结党的实践斗争经验,不仅深刻论述了要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且强调指出:“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5](P1257) 武装斗争是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反对武装的反。中国党在建党初期并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农动、学生运动等民众运动上,以致“在北伐过程中,忽视了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其结果,一旦反动,一切民众运动都塌台了。”[4](P544)中国党在总结大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武装斗争对于中国的重要性。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党组织不仅外部直接处于汪洋大海般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之中,而且,大量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加入到中国党的组织中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了大多数。这样,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农民、小资产阶级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如果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不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党就不能顺利前进。因此,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2](P92)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了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长期在农村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党组织而保持其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样一个国际主义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此外,中国党还十分注意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全国人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任务。 总之,随着中国实践的发展,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不断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实践经验,使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伴随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党也逐步走向成熟、发展和壮大,并且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党史研究室. 中国党历史,上卷[M]. 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党史研究室. 党史大事年表[M]. 北京:人

民出版社,1981.

[4] 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党发动了反对反动统治的武装,并到农村去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从此,以为代表的一批党人坚定地走上了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到抗日战争时期,等中国党人对武装斗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39年10月,在《〈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建党18年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十八年来,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是在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党。这个拿血换来的经验,全党同志都不要忘记。”[4](P610)总之,中国党人在概括和总结中国实践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党的地位,就没有的胜利。”[4](P610) 要开展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大失败后,中国党在农村开始了创建人民的工作。这支武装力量的来源主要是农民,所以党在创建人民的一开始,就面临着如何把一支主要成分是农民的建设成一支新型的人民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党从建军开始,就十分重视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农民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在三湾改编时,确定了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抗日战争初期,在总结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而决不容许指挥党。”[4](P547)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人民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总结党在建设新型人民、开展武装斗争过程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建设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方针和军事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党武装斗争的理论。 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中最核心的内容。指出:“既要,就要有一个党。没有一个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风格建立起来的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5](P1357)在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主要是由党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大失败后一直到战争后期,

责任编辑:查朱和

2008年第1期(总第109期)51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