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所有罪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重罪也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罚从轻或减轻,可由家长管教或收容教养。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对哪些犯罪承担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说明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罪名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当中不仅仅是局限于上述提到的罪名,而是上述提到的行为。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及上述八种行为的,都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
另外,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收容教养。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界定及相关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界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是指对未成年人在刑事领域承担责任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指年满14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个体。在刑事责任方面,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主要考虑其心智发展、责任能力等因素。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时可以适用刑事责任豁免、刑事责任减轻、刑事责任免除等特殊规定。同时,我国也建立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包括少年的设立、教育矫治措施的运用等,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界定及相关法律规定的目的是平衡保护未成年益与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界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罪名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犯下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时也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不予刑事处罚,则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由收容教养。我国建立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旨在平衡保护未成年益与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收容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