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造假多少金额立案

造假多少金额立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一、造假多少金额立案

对于造假量刑的标准是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制假售假怎么举报

工商局举报电话12315进行举报。

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您发现假冒伪劣商品时,请拨打12315电话。众多消费者已将这句公益宣传牢记在心,遇有消费争议拨打12315,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习惯。目前,全国建立统一集中受理的省局12315中心11个,建立相对集中受理的地市局12315中心328个,共设置12315专用电话2220部,工作电话62部,受理座席2214个。及时受理涉及工商职能范围的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当场解答消费者咨询,依法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及时掌握和分析商品和服务质量状况、市场消费动态、以及市场秩序状况,12315充分发挥市场秩序的晴雨表、风向标的作用,为工商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市场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12315逐步成为工商部门与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

三、造假不予处罚的情况

这6种不予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的具体情况是:

1.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

3.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5.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对于生产者制假贩假的违法行为;只要其违法行为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以及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等11种违法行为的;将被依法从重处罚。

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企业或者是一些商家,为了在项目中获得暴利,对产品的质量以及品质等等进行造假。要知道造假是一种违法行为,其将受到的量刑与其销售金额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对于企业的文化以及商品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