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构成犯罪,但正当防卫原则下不负刑事责任。如果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减轻或免除处罚。拒不执行行为包括隐藏、转移财产、拒不协助执行等,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一)指对人民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
正当防卫应该付刑事责任吗
正当防卫原则上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特殊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实际还是要看正当防卫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一般来说没有超过,就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二)对人民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包括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全部或部分。
(三)指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没有能力执行的,不构成本罪。
(四)情节严重的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1、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4、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5、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拓展延伸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措施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被作出的判决、裁定明确要求执行,但被执行人故意拒不执行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构成该罪的条件包括:1.存在作出的具体判决、裁定文件;2.被执行人明确知晓判决、裁定内容;3.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判决、裁定义务;4.被执行人故意拒不执行。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处罚措施,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处以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刑罚。同时,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财产等,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判决、裁定义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措施旨在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判决、裁定的有效执行。
结语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被作出的判决、裁定明确要求执行,但被执行人故意拒不执行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构成该罪的条件包括:存在作出的具体判决、裁定文件;被执行人明确知晓判决、裁定内容;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判决、裁定义务;被执行人故意拒不执行。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处罚措施,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处以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刑罚。同时,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财产等,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判决、裁定义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措施旨在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判决、裁定的有效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三十五条 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二条 人民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
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应当作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