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经济学科学性质的定位思考

关于经济学科学性质的定位思考

来源:保捱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科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 学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这里涉及到经济学如何对待批评 多经济学界同仁。作为科学体系中重要部分,自然有其道理。 的问题,一方面进步需要批评,另一方面被批评者需要有一个 这个道理是什么?如何来理解和把握?下面一些思考和讨论, “科学态度”。因此,作为具体人来说,如何对待批评以及对待 期望有助于解开这些疑问,有助于学习和宣传经济学,使其成 批评的科学态度是其人格是否健全的一个标志。同样,对一门 为更有用、更好用、更科学的科学。 一具体科学来说,也有类似的道理。一门科学也有自己的“学格” ——、总体定位: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关于致用性、易 数学的逻辑性、哲学的思辨性、物理学的物质性以及化学 变性、批判性的科学 的实验性等等,铸就了不同门类的科学自己所具有的“学格”。 应该承认一个事实,经济学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科学。虽 关于经济学的“学格”是需要重视并加以探讨的问题,而且这 然很少有人质疑这一点,但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批评并不 还似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以下三点应该可 鲜见,特别是对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批评尤其多。因此 以成为经济学“学格”的重要内容:1、致用性。经济学作为致用 迫切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必要的思考,并给予尽可能科学合理 科学,这已为学界所认同。问题是经济学如何致用,这涉及到 的回答。总体上说,应该相信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或者说,经济 经济学的“工具意义”问题。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用处,不能 学是一门不断成长的科学,是一门处于不断科学化过程中的 “致用”,经济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没有 科学。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耕耘和发展,已经演化成为一个庞 什么可讨论的。2、易变性。大家知道,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选择 大的经济学体系,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帝国”一一具有“帝国主 的科学,选择需要智力基础,不同的选择主体因其偏好、习惯 义性质”的“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否认经济学的科学性无异 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选择和判断。所以经济 于与造就这个庞大体系的所有的努力相对立,这是任何一个 学的致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致用,同样资源可以有极为不同的 经济学者(也包括那些对经济学科学性持有怀疑态度的非经 用处,进而会有极为不同的结果。3、批判性。经济学需要致用, 济学者)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做到的。虽然这并不是一个“科学 而且致用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原理本身的不确定 回答”,但至少揭示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努力, 性,也包括原理运用的不确定性。这一点铸就了经济学立论的 绝对不会没有一点科学性,甚至应该说,科学性应该是经济学 批判性——只有批判性才能在他人的基础上提高“有用性”。 的主流,批判经济学或开展经济学批判,这是首先的立足点。 是神学,经济学中一定存在非科学的成分。无论经济学经过多 科学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经济学作为科学的有机部分, 总之,关于经济学“学格”问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确 同时也应该老实承认,经济学不是圣经,不是天书,更不 更需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当然批判性是科学的批判性。 少年的发展,无论经过怎样的“干锤百炼”,即使是非常成熟的 立符合科学经济学“学格要求”的“学格定位”,对现实经济学 观点和结论,其中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非科学成分,况且经济学 的致用性和科学性的提高,无疑是有意义的。 还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即经济学的科学程度与经 关系。所以,在确认经济学是科学的同时,承认经济学存在不 二、方法定位:经济学是同质的也是异质的.准确说是同 经济学发展中存在各种各样“烦恼”。至于这些“烦恼”是 济学家与时俱进的能力和经济学理论与时俱进的程度有密切 质基础上的异质性科学 科学的地方,应该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看法。经济学是一种不断 什么,不同学者会有不同的归纳和回答。我这里认为,从根本 通过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具体人的努力逐渐形成的一门科学, 上说这个烦恼是“同质化烦恼”。 其中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时代烙印。人的存在是具体的,都 大家知道,没有任何一种门类科学遭到经济学那样多的 存在局限性。所以由具体的人造就的科学也必然是存在局限 指责,也没有任何一种门类科学家遭到经济学家所遭受的批 性的。因此,尽管经常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批评,经济学作为一 评。这到底是经济学的问题还是经济学家的问题?是经济学或 门科学的地位依然是稳固的。但同时我们依然要正确对待经 经济学家应该遭受这样的批评还是那些批评者的批评有问 济学还不够科学这个事实,还要继续想办法促进经济学的科 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简单地指责哪一方面或各打五十 学化,提高其科学程度。 大板,都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其实,这涉及到对经济学 此外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学遭受各种批评和质疑是经济 以及经济学家如何认识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认 58<当代经济》20¨06#-g 6期(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识,无论是批评还是辩解,都是没有意义的。 “同质化”,并据此得出结论。这样脱离现实,解释力自然降低。 关于经济学似乎人人有话要说,但能够说几句和能够说 每位经济学家均有其理论,均以假设为基础。因此两个经济学 得有点道理是两回事。能够说几句的很多,能够说得有道理的 家有三种观点也就在所难免。可以这样说,经济学发展至今, 不多。那些遭受批评或批评欠恰当的,往往就是那些能够说几 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没有假设无法得出结论,没有数学无法 句的。因此在进入讨论正题之前,罗嗦几句其实也是给自己一 进行研究。复杂多变的现实被假设和数学“同质化”了。经济学 个压力,一定要说得有点道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外行 陷入“数学困境”或“形式化陷阱”,这里叫做“同质化困扰”。 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既然想说,就说得有道理,至少说一点实 “科学外形”完美,“科学内容”欠缺,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力 三、未来走向:同质分析依然重要,异质化大势所趋。将逐  话,说一点真实想法。即使错误,也可以理解并被原谅,当然对 不从心。经济学也应该是有好处的。 那么经济学是什么?如何来把握?这涉及经济学到底是一 种什么性质的大问题。纵观国内外,古往今来,经济学长期演 变,范围之广,领域之宽,层次之深,是许多学科无法企及的。 经济学这种“帝国性质”,无论如何看它,似乎都是“盲人摸 象”。那是否因此而停止探索和思考呢?这不是可取的选择。无 论“经济学帝国”有多大,多么难以把握,但毕竟只是“一个帝 国”,人类具有无限探索能力,难度总是相对的。所以,人类在 困难面前,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前行。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类之所以需要经济学,是为“经济”。 所谓经济就是节约、效率、选择以及与“更好”有关系的方法、 方式、机制等等,从根本是说,经济就是对人类“更有用”,那么 也就是“更经济”。即使对经济再作更广义的理解,包括自然、 社会等各个领域,其核心内容即“更好”、“更有用”等是不变 的。关于自然的经济学,是让自然更有利于或有益于人类;关 于社会的经济学,是让社会运作的更有效率、更文明、更发达; 等等,无论在哪个领域,经济学都是这样一个基本的思路。正 因如此,经济学才成为经济学,才发展为“经济学帝国”,才发 挥巨大作用,对人类不可或缺。无论个人组织,无论集团国家, 无论什么种族和处于什么样的文化氛围,都不可能不需要经 济学的指导。因此,能够致用的经济学为人类发展所必需。 既然经济学能够致用,那么如何致用呢?如前所述,它是 通过对利用对象“有用性的不断放大”得以实现。人类利用对 象有千千万万,有形的商品设备、无形的知识资产等等,能够 成为经济物品的,都可以成为利用对象,都属于经济学研究范 围。所以异质性成为经济学一个重要性质,经济学通过研究经 济主体的选择行为,通过选择行为的高级化、科学化来达到 “促进有用性提高”的目的。具有异质性思维的经济主体,围绕 自己的经济目标(把目标作为参照系),通过经济运行过程中 的正负反馈机制来校正自己的行为。经济学就是这样来为主 体服务的,因而经济学是一门通过一定的机制来改进主体的 行为进而实现主体目标的科学。经济学这种“异质性”使其成 为能够不断调整改进、适应时代变化、符合实践发展要求、因 而富有生命力的科学。 当下经济学现状之受质疑,关键在于背离经济学的这个 性质,主要表现为“同质化”。所谓同质化,是指这样一种经济 学,把对象看作是“同质性”的,很少考虑和基本不考虑其变化 性,即使考虑了,或者考虑不够周全,或者假设过多,以至于 渐取得主导地位 把异质性作为努力方向,树立一种新“经济学观”,一方面 逐渐丰富假设条件,另一方面从现实而不是从理论出发。这样 经济学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摆脱“同质化困扰”,成为更强解释 力和科学度的科学。 首先,异质性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知道,在新古典之后, 各种学派争奇斗艳,大大冲击且丰富了经济学的内涵,某种程 度上改变了经济学的“同质性质”,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异质性 道路。仅以“看不见的手”为例,历代大师各种各样的阐述,归 纳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是抵制批判改进思路,主要以马克思、 凡勃伦、凯恩斯以及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为代表;二是重新表 述改进思路,主要以马歇尔、费雪、米塞斯、弗里德曼等为代 表。各派虽然都宣布自己获得胜利,但历史会继续前进,新思 想会继续产生,恐怕难以看到“鹿死谁手”的“零和”结局。就讨 论细节,如对货币、财富等亦有不同的解释,体现了质的差异 性。后人只能批判吸收或重新阐释以达扬弃发展之目的。这就 是经济学与生俱来的异质性品质。 其次,“异质”的内化,打造经济学的新基础。“异质”与“同 质”具有本质的不同。同质分析是以同质假设为前提,所运用 的概念和范畴都具有同质性特点,因而结论自然是同质分析 的结论。虽然同质分析也会考虑变化,但是这种考虑外在于其 理论分析,因而和内在于理论分析的异质性,就像“美丽丝袜” 和“美丽大腿”、“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一样,具有本质的 区别。如劳动范畴,同质地看成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甚至创新 劳动等,都难以准确把握。而把劳动界定为异质性的,劳动的 诸多特性得以内化,由此衍生出的理论会很不相同。 第三,处理好异质性和同质性的关系。同质性是基础和前 提。认识或把握世界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经济学从 同质性开始是很正常的,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异质性是 目标和方向。经济学品质决定既不能停留也不能满足,经济要 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新措施和新办法。同质性与异质性是一 种复杂的依存关系,局限同质性,难以适应变化的需要;没有 同质性基础,异质性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把同质性与异质性 结合起来,搞好二者的衔接和转换,对于提高经济学的说服 力,促进经济学的科学化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当代经滂》2oo6-g--g6期(上)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