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干预

来源:保捱科技网
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干预

摘要: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举措,以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护理

肾脏疾病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透析龄的增长,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出现,其皮肤瘙痒是慢性肾衰患者常见的症状。由于其瘙痒难以忍受,患者常出现情绪低落、烦躁、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1]。所以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很重要。

1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肾脏疾病

1.1急性肾炎 在小儿和青少年中发病较多[2],也偶见于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3:1.

典型病例于咽峡部,皮肤等处链球菌感染后发生水肿,血尿,蛋白尿等症状,诊断多无困难,儿童流行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近期和长期预后均十分良好,很少有人死于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几乎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在发病后几周内自行消失,尿沉淀物异常和蛋白尿在以后的数月中逐渐消失,少数病人的尿液异常需几年后才能恢复正常,无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既往史的儿童患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长期追踪发现很少进展为慢性肾脏疾病,极少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发展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伴恶性进行性发展的病程,长期而持续的大量蛋白尿和/或GFR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有作者报道儿童中散发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长期预后较差,有些儿童在急性症状消失后,缓慢发展为进行性肾小球硬化,GFR降低和高血压,成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比儿童差,这些病人可有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或有慢性的进行性的肾小球硬化,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1.2肾病综合症 发病年龄和性别,以学龄前为发病高峰,单纯性发病年龄偏小,紧腅性偏长,男比妇女多,男:女约为1.5~3.7∶1。

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及水肿为特点的临床症状,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本病早期基底膜病变较轻,随着病变逐渐发展,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是造成血浆蛋白降低的重要原因。血浆蛋白水平的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促使血管中液体向血管外渗出,造成组织水肿及有效血容量下降。肾病综合症常呈慢进行性加重的过程,最终发展成尿毒症。

1.3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水肿、高血压、贫血、肾功能

异常是其其他的表现。本病预后不良。如出现大量蛋白尿者(>3gm/d),多于6年内死亡;间断出现蛋白尿者,存活可超过10年;无蛋白尿者不发生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可加速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因其为不可逆性改变,故最终会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1.4 严重高血压 严重高血压可以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损伤。肾动脉本身疾病也是肾功能丧失的原因。

1.5 下尿路梗阻 下尿路引流不畅,如前列腺良性肥大引起肾盂肾盏扩张引起肾积水。压迫正常肾组织引起肾功能衰竭。

2 血液透析

通俗的说法也称之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 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很多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尿毒症透析病人皮肤瘙痒一直是最常见而且是困扰病人的问题,有的患者甚至对透析产生了恐惧和厌倦心理。

3 皮肤瘙痒原因分析

①电解质代谢障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排磷减少,血磷水平反复升高,血离子钙水平下降,从而刺激PTH(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而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表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迸可致皮肤瘙痒,其增高可引起高钙

血症、皮肤钙化和刺激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因而PTH增高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致病原因。②氮质代谢产物潴留。氮质代谢产物潴留对皮肤的刺激以及使皮脂腺及汗腺萎缩,使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脱屑而引起瘙痒。患者皮肤外观像鱼鳞癣样,皮肤瘙痒难忍,经常搔抓,甚至抓破皮肤而不能得到缓解。③过敏反应。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主要因为肝素、软化血透管通路增塑剂及消毒透析器和血路环氧乙烷等可刺激透析患者的脾、骨髓及皮肤内肥大细胞增殖,导致血中组胺浓度增高而诱发皮肤瘙痒。

4 护理干预

4.1保持病室整洁,病室温度在22 ℃~24 ℃,湿度55%~60%,以防止室内过于干燥 或潮湿,每日通风2次。

4.2 血液透析时尽量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器,并减少透析器复用次数,以减少增塑

剂、环氧乙烷等所致的过敏反应。透析前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管道,以充分去除残

余的消毒液。

4.3 指导患者必须饮食中磷的摄人,建议磷的含量最好少于600一l200 mg/d,多晒太阳,紫外线照射可以降低皮肤钙,镁,磷等矿物质含量。避免食用豆制品类食物及动物内脏;应用活性维生素D补钙。

4.4 指导患者改变抓痒的方式。用手轻拍打[3],勤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叮嘱患者特保持动静脉内瘘侧手臂皮肤的完整性,以免造成内瘘感染。若局部感染者,穿刺时应避开,并遵医嘱使用百多邦抗生素软膏。

4.5 指导患者用冷水、冰毛巾湿敷减轻瘙痒,皮肤干燥时可外涂皮肤润滑剂和使用乳酪肥皂。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多伴有皮疹,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搔抓而造成皮肤破损,可使用鱼炉洗剂和一些清凉药油外涂减轻症状.

4.6 辅助治疗如温水浴、中药浴等水疗,通过湿润皮肤,祛除鳞屑以缓解干燥与瘙痒

症状。

针灸、按摩、推拿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等,有助于改善皮肤供血情况[4]柠檬水外涂,柠檬

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柠檬水涂在瘙痒的皮肤上可有效的止痒。

4.7 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要穿棉质、宽松的内衣裤。洗澡水不宜太热,一般用40℃温水洗澡为宜.避免使用碱性香皂及沐浴液。为了避免皮肤干燥引起瘙痒,局部可涂保湿润滑剂,同时做好个人卫生,勤澡、勤更衣。不宜饮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4.8 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要心理放松,不宜烦躁,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瘙痒[5]。护理上应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在护理中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鼓励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9 健康宣教 (1)预防皮肤感染,避免抓破或磨破皮肤引起损伤,易于感染。尤其当患

者瘙痒难忍时切勿用手抓、用碱性肥皂清洗。避免紫外线照射,紫外线辐射较强,对皮肤危

害较大,应注意预防。患者应减少外出时间,外出时应戴太阳帽、太阳镜,以防止强光照射

。(2)可根据病情,进行功能锻炼,为改善皮肤血液循环进行短时间、多次、定量、阶段性增

加活动,活动后充分休息,禁止剧烈、过度的运动。 5 小结

电解质代谢障碍、氮质代谢产物对皮肤刺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是引起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应对患者的不同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及实施Hp联合HD治疗(实行优势互补).患者瘙痒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伟芳,贺雪琴,霍仙娜.自制止痒擦剂在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3):183-184

[2]蒋穆.尿毒症血液透析引起皮肤瘙痒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2,5(15) [3]黄巍,陈舜杰,吴谷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9(27):3-4

[4]刘丽,张卫红.尿毒症患者的皮肤护理.河北: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

[5]彭慧敏,陈萍,卜丽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