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高二10月月考文科语文试卷F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高二10月月考文科语文试卷F

来源:保捱科技网
1.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小题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3】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小题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小题5】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题6】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小题7】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小题8】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 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远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远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积累(7分) 【小题1】《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 【小题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委婉表达自己想做官却无人引荐的想法的佳句是__________,。

【小题3】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小题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小题5】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四选三,3分) 【小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小题2】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小题3】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 【小题4】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先刷干净手里的瓶子 姜炳炎

①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以往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的光鲜面,而其中的历练、积累、艰辛却鲜为人知。 ②1975年,19岁高中毕业的金志国被分配到青岛啤酒厂刷酒瓶。在当时,高中文化已不算低,他对此深感委屈,刷的酒瓶常被返工。一次又被质检员指责后,他将酒瓶摔地上说:“我不伺候它了!”眼看冲突就要爆发。这时一位老师傅急忙把他拉过来,拿着瓶子问:“小金,你爹喝啤酒吗?”金志国回答肯定。“那好,你现在就要把瓶子刷好,因为它装的酒可能被你爹喝,你不希望老人家喝那些用不干净的酒瓶装的酒吧?连这样简单工作都做不好,谁相信你能做好别的事?”老师傅边说边认真地刷着酒瓶,给他做榜样。 ③“目标再远,也要先从刷瓶子开始。”老师傅的话,一直激励着金志国。从此,金志国的态度明显转变,不仅再没返工,还琢磨着怎样刷瓶子既干净又效率高,他不断地成长,直至后来担任青岛啤酒厂的总裁、董事长。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千年古训,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小酒瓶蕴含奋发的智慧。奋发来自远大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当选青啤董事长的那天,金志国向员工讲起了当年的经历:“我自己的目标,就是从刷瓶子开始的。

我做洗瓶工的那段日子,非常快乐,高效地创造了让一排排啤酒瓶摆放整齐、各就各位的“神话”。继而他幽默地说:“我这董事长没有什么特长,就是刷瓶,是认认真真地刷瓶。从今天起,我要把青岛啤酒这个瓶刷得比别人家的酒瓶都干净、都漂亮。当然,这需要大家把自己手里的瓶子也都刷得干净和漂亮。

⑤小酒瓶包含坚强的智慧。大自然中,一粒种子未落沃土而入缝隙,它不屈地穿过岩石绽放绿色,足以辉映整个春天。同样,人处逆境时,坚强尤为可贵。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里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苦难中的史铁生不懈地追问„„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⑥小酒瓶充实激情的智慧。刷酒瓶其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周而复始,往返循环,让不少人产生厌倦心理。而金志国却是用激情刷瓶子。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西方也有这样的谚语:“你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肌肤,但如果失去了激情,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凭着这种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金志国提升的不仅是工作质量,还有人生的境界和做人的价值。

⑦细想来,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一个要刷的酒瓶,我们只要全心全意地把它刷得干净漂亮,这样装的酒才会香醇可口。

【小题1】文章为什么要以“先刷干净手里的瓶子”为题?(2分) 【小题2】文章的“小酒瓶”有哪些寓意?请具体指出。(3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小题4】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文中画线句的作用。(3分)

【小题5】金志国说,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洗干净了手里的酒瓶。你认为他的成功只是因为“洗干净了手里的酒瓶”吗?请说明理由。(3分)

2.阅读《荒漠中的苇》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16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是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

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的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啜泣的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小题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2】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荡漾”好在哪里?(2分)

【小题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3分)

【小题4】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分)

【小题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文中的“苇”给你带来的启发(要求80字以内)。(5分)

3.阅读《济南的冬天》的两个语段答题。

(甲)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⑨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题1】(甲)段第①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2】(甲)段第②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④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甲)段中为什么说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 (2分) 【小题4】(乙)段的描写对象是__________,其特征是(2分) 【小题5】(乙)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1]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额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2],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1]龃龉(jǐi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2]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吾辈直道事人(侍奉)B.师颔其首曰(下巴)C.主酒家(主持、掌管)D.索而饮之(索取)【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外官不易为为天下笑B.必以其说驾之公将鼓之C.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不以千里称也D.往别其师门人弟子填其室【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②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两则故事都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2.古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 (2)执策而临之 临: (3)愿子还而视之子: (4)去而顾之 顾:

【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题。 纳 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小题1】前两句,“”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的心境。 【小题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小题1】第二句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以“追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名、人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