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卷及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卷及答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 A.通用化 B. 系列化 C. 标准化 D. 优化 2.决定尺寸公差带大小的是 ,

A、公差等级 B、基本尺寸 C、实际偏差 D、基本偏差 3.ø60+0.046 的孔与ø60±0.015的轴的结合是 配合; 0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D. 无法确定.

4. 对于尺寸公差带,代号为P-ZC的基本偏差为

A、上偏差, 正值 B、上偏差,负值 C、下偏差, 正值 D、下偏差, 负值 5. 考虑到孔、轴的工艺等价性,下列孔、轴配合中选用不合理的是__。

A.H8/u8 B.H6/g5 C.H8/js8 D.H9/a9

6.当需要对某一被测要素同时给出定向公差和形状公差时,其形状公差值不得( )定向公差的一半。

A.大于 B. 等于 C.小于 D.小于等于

7.当被测要素是圆柱面时,其形位公差带的形状是 之间的区域。

A B C D

8.孔的体外作用尺寸 其实际尺寸,

A、不大于 B、不小于 C、大于 D、等于

9.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特性的是 。

A. Ra、 B. Rz C. RY D. RSm

10..如图2-1所示车床顶尖高度尺寸链,属于减环的是( )。

A.A1 B.A2 C.A3 D.A0

a) b)

1

øttt2t1

11.径向全跳动工差带的形状和( )公差带的形状相同。

A.同轴度 B.圆度 C.圆柱度 D.位置度

12. 被测要素的尺寸与形位公差的关系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该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 )。

A.最大实体尺寸 B.最小实体尺寸 C.实际尺寸D.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13.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来表示测量结果可减少 ( )

A.定值系统误差 B.变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14.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 )

A.标准化 B. 生产现代化 C.大批量生产 D.协作化生产

15.当相配孔,轴即要求对准中心,又要求装拆方便时,应选用( )

A.间隙配合 B.过盈配合 C.过渡配合 D.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尺寸公差带二要素是指公差带的 . 2. GB/T1800.2将线性尺寸的标准公差分为20级,其中最高级为

3. 表面粗糙度的两个高度特征参数中,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的是 。

4. 配合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

5.尺寸公差带具有 和 两个特性。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 决定;尺寸公差带的位置由 决定。

6.在一定测量条件下,n次测取同一量值x, 其测量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计的方式变化,则为 误差

7. 测量的四要素 , , , 8. 正态分布曲线中,σ决定了分布曲线的 ,x决定了分布曲线的 。 9. 位置公差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10. 尺寸φ80JS8,已知IT8=46μm,则其最大极限尺寸是 mm, 最小极限尺寸是 mm。 11. 跳动公差分为那两种

2

三. 判断题

1.( )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2.( )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3.( )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4.( )Φ10E7、Φ10E8、Φ10E9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5.( )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6.( )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7.( )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 8.( )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

9.( )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级越高,则该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越小,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则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

10.( )若某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小于等于0.05mm.。

四、填表(每空2分,共20分)

1.根据已知项,填写未知项。

基本孔 尺寸 ES φ30 EI +0.065 Th 轴 es ei -0.013 Ts +0.099 +0.065 Xmax 或Ymin Xmin或Ymax Tf 2简答题

1.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按程度分哪几类?

2.配合分哪几类?各类配合中孔和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有何特点?

3.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为什么优先采用基孔制?

4.简述测量的含义和测量过程的四要素。

3

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实际测量中对各类误差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五、计算题(15分)

1.根据表1中给出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求出下列孔、轴的上下偏差数值: (1).50尺寸分段 (mm) >30~50 >50~80 >80~120 E8H8 (2).60 h7m7表1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标准公差(m) 基本偏差(m) IT7 25 30 35 IT8 39 46 54 e -50 -60 -72 m +9 +11 +13

4

试题答案要点及评分细则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B卷) 专业年级: 填写人: 2010 ——2011 学年第 1 学期

参 考 答 案 及 得 分 要 点 评分标准(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正确每个得2分 1C2A3B4B5D 6A7A8A9A10C 11C12D13C14A15C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每个得1分 1位置和大小;2 IT01;3 Ra ;4 较小 5 5. 大小 位置 公差值 极限偏差 6 随机 ;7书上; 8 分散程度 位置 ;9,定向,定位和跳动 正确每个得1分 10 圆跳动和全跳动 ;

第 1 页(共 2 页)

5

(1).50E8为基轴制,故: h7es=0

ei=-IT7=-25m

而孔的基本偏差可通过通用规则求出: EI=-es=+50m

ES=EI+IT8=+50+39=+m

H8(2).60的基本偏差可直接查表求得:

m7EI=0

ES=+IT8=+46m ei=+11m

es=ei+IT7=+11+30=+41m

1.答:机器在装配或更换零部件时,从大批生产出来的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中,任意取出一件,不需要做任何选择、附加调整或修配,就能够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且能够达到预定的设计性能和使用要求,这种技术特性叫做互换性。 互换性按其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互换性。 2.答:配合分三类: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上方;过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下方;过渡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和轴的公差带相互重叠。

3.答:标准公差带形成最多种的配合,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是考虑中、小尺寸孔常采用定尺寸刀具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定尺寸刀具、量具的品种、规格、数量,而大尺寸刀具则考虑习惯、方便,也采用基孔制。

4.答:测量是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和一个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求得其比值的过程。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要素。 6.答: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大类。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均保持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粗大误差是超出规定条件下预计的误差。实际测量中对系统误差用修正法消除;对随机误差可通过概率统计方法寻求和描述规律,评定其影响程度;对粗大误差按一定规则予以剔除。

1. √ 2. × 3. × 4. √ 5.× 6. × 7 √ 8 × 9× 10.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