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要素的聚焦及教学实施

语文要素的聚焦及教学实施

来源:保捱科技网
行动反思

语文要素的聚焦及教学实施

高修军

2020·1B·44

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策略及习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语文要素的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在单元导读、阅读提示、课文泡泡、课后练习、交流平台中都有体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聚焦语文要素的学科诉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为语文要素而语文要素的问题日益突出。剥离了人文主题的语文教学变得“薄情寡意”,教和学陷入机械操练的尴尬境地。如何让宽泛的人文主题、明确的语文要素构成的“双线结构”统一起来,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笔者观摩了《松鼠》一课,深受启发,下面就结合这一课的教学谈一谈语文要素聚焦及实施的策略。

《松鼠》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从本单元的编排内容来看,第一篇课文是《太阳》,《松鼠》是第二篇课文,接下来是两篇习作例文。很显然,这四篇文章都是为写好说明性文章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习作支架。我们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太阳》一文侧重于落实第一个语文要素,即“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松鼠》则侧重于落实第二个语文要素,即学会“恰当的说明方法”。这里之所以说是“侧重”,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如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等,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前者重在说明得客观准确,后者重在说明得有趣生动。这样的侧重在课后习题中也能够反映出来,如《松鼠》课后第二题为“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这里面出现的三个句子皆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是科学化的表达方式,与课文充满情趣的表达不同。这一比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说明文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老师在落实“恰当”这一语文要素的时候,运用了“判断”“递进”“对比”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得言、得意、得象,充分体现了“言意共生”

行动反思

的教学主张,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一、着眼于言,在判断中悟“恰当”

落实语文要素一定要立足于文本语境,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任何脱离理解的语文要素训练都是无效的。在检查预习环节,老师出示了三道判断题:

1.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总是在高处活动。2.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3. 松鼠的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宽敞,可以自由进出。

这三道判断题有的指向文本内容,有的指向表达形式。在解决第一道题目时,学生在试错的过程中发现不是“总是”而是“经常”。这一题一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时要关注细节,二是在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说明文的表达要准确、要恰当。

老师这一独特的检查预习情况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判断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填空题、拓展题设计得较为普遍,判断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判断”包含着比较、归类、思辨等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需要我们研究并运用。此外,判断题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从细节处着手,从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着手,真正落实从“读过了”到“读懂了”的转变。

二、聚焦于象,在递进中学“恰当”

问题是推动学习进程的主要动力,问题设计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有效性。问题的递进性,是指问题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环环相扣。老师在落实第一节“怎么写明白松鼠”这一主问题时,就很好地体现了递进性,让松鼠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第一步:自主感悟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节,看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妙招儿把松鼠的外形特点写明白、写得讨人喜欢。生:我从“漂亮”“乖巧”“驯良”“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玲珑”“美丽”这些词语看出了松鼠特别可爱。

师(用PPT标红这些词语):是的,这些都是形容词。

生:我觉得第一节作者用的都是短句子,读起

2020·1B·45

行动反思

来轻松、活泼。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用了短句子。

生:这一节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鼠当成人来写了。

师(用PPT标蓝一组动词:翘起、躲、竖、坐、送):这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叫拟人体(板书拟人体)。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下面我们就练习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人的感觉来。

……

第二步:点拨发现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词语很普通,但是丢了它们就会失去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营养,你能发现吗?

生:老是。生:格外。生:最。

师(出示相关句子: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去掉,读读看,有什么感觉?

生:一去掉就没有味道了。

生:没有原来有趣,用上更能够看出松鼠的可爱。师:我们就带着味道把这几句话再读一遍。……

第三步:归纳建构

师:到目前为止,松鼠特点最显著的地方是哪里?生(齐):尾巴!

师(出示数种松鼠图片,突出松鼠的尾巴):尾巴是松鼠最突出的地方。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写尾巴?

生:2句。

师:5句话,其中有2句话写尾巴,就是为了突出尾巴。

出示“骆驼”“大象”“袋鼠”“公鸡”图片,分别让学生说说介绍上述动物要抓住什么突出特征。

……

老师用三个具有递进性的问题构成了把握松鼠外形特点的言语实践活动,先是“自主感悟”,然后是“点拨发现”,最后是“归纳建构”,形容词、短句子、拟人体、副词、详略等都“恰当”地指向松鼠特征。“恰当”不是生硬地分析、对比,而是在语言环境中、在感悟品味中逐渐生成对松鼠的认知。这一

2020·1B·46

做法对于语文要素的落实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感受于意,在比较中明“恰当”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比较不仅可以辨别优劣,还可以辨别恰当与否。本课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恰当”就可以采用比较之法。课后第二道题目选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松鼠的3个句子,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在对比中体会表达上的不同。老师对这道题目做了改进,出示了如下3个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说明作品中的“松鼠”。

1.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厘米-26厘米,尾长15厘米-21厘米,体重300克-400克。

——《中国大百科全书》

2.松鼠的前爪非常灵巧而且很长,所以抓力极好。后爪上的脚垫可以保持脚趾温暖。尾巴对保持平衡至关重要,还相当于一把遮阳伞,甚至还是个保暖毯。

——《动物世界》(解说词)

3.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布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先自读,再谈感受,发现这3段话分别是从“科研人员”“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的角度来写的,他们最终明白了“恰当”不是好不好,而是要适合。言说之意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言说的对象,本单元所要落实的“恰当”就是针对言说的对象,本课的语言表达有情有趣就是基于此。老师在处理这个部分时特意加入“动物世界”的解说词,使言语形式进一步丰富,创设了一个立体的言语感悟空间,深刻理解了言说之意。

《松鼠》的教学给我们落实语文要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语文要素一定要根植于言语环境,与言语理解和表达密切结合起来,做到“言意兼得”,实现语文教学的得言、得意、得象及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福州路小学)【本文系江苏省徐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语文之象课程化开发的实践研究”(立项号:GH-13-18-L195)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