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下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农业经济研究
75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途径李骁峰,张 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产业化组织建设是当前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其组织规划模式融合了现代市场的导向因素。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中,需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形式、发展导向原则进行创新,从而满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建设的需求。由此可见,结合经营组织发展形式的价值内容,予以相应的模型创新,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结合组织形式的内容,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创新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志码:A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建设过程中,需结合当今的产业背景模式进行创新,充分认知新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和建设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进,提高经营组织建设的效用。在组织建设管理中,需结合对应的实践模式进行管控,充分认知农业发展及建设的问题并予以系统的优化,从而提高生产规划组织的核心价值。同时,相关人员必须认识创新的深层含义,这对创新建设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农业产业化概述农业产业化就是通过确立合理的发展方向,结合新时期的农业市场建设进行整合探索,从而显著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1]。同时,需结合特色化的生产运作模式、组织规模的建设导向、企业管理优化、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形式进行探索,从而充分认识当前产业化的市场建设目标,这对提高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体系和农业技术的实践目标有积极的作用。2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组织形式内涵的探索2.1 基本组织形式
1)以企业直接对接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为主,借助劳务合同的管理模式为辅,从而确立企业出资、投入技术导向要求,引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加工、生产、经营,从而达到相应组态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农业的发展是围绕企业的供求进行拓展的,需要农户不断融入市场并接受市场,了解当前市场的总体需求方向。
2)以企业联合大户监管并对接于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为主,并维系大户(监管方)本身的经济效益。在该形式的运维中,大户则是起到一个监管的角色,有效调节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就“企业—农户”形式相较而言,该形式更能本质的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所要求企业的规模多为龙头型企业,需求有效对双方进行功能调节,确保服务更科学、有效。
3)以企业对接私人农场管理的形式主体,并落实相应责任要求进行实践,要求农场能构建一体化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且被责任承包的农户能完全的接受企业的管制,从而形成有效的产业运行体系。同时,企业务必保证农户的基本利益,以绿色农业为发展要求,以便实践高标准模式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农业组建模式的目的。2.2 产业模型形式
1)以家庭农场为主,引导企业对此进行投资管理,从而形成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的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务必构建对应的产业链要求,明确企业本身和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为中心目标,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要求。同时,该形式更注重了农户本身的经济利益,以提供特色化的农产品
——————————————作者简介:李骁峰(1994—),男,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
农村电子商务。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4-0075-02
为主,规模化的融入现代化的机械、管理理念、管理技术进行实践,从而解决了由于农户产业规模过小而导致管理不适用情况的发生。另外,该形式也能实践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构建一个集价值目标的实践规模导向。总的来说,该形式有利于改善当前的农业发展形式,将自动化的生产技术进行目标性协调,以确保核心产业利益能得到系统的提高。
2)以农业发展合作社的联合为管理目标,确立组织运营的管理要求,从而突破组织局限性弊端的模式。在此过程,要求农户之间能确立合作的关系,以分散式的管理方法进行实践,构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服务要求目标形势,从而避免产业设计要求过于单一情况的发生。同时,在该模式的运维中,需融入交叉式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确立明确的生产方法和采购方法,要求农户能根据市场波动本身进行分析,保证农户能自发的实施“自产自销”的目的[2]。总的来说,该模式的稳定性较强,且所出产的农产品更为特色,能不断实践构建服务组织的要求,从而达到产业的产值要求价值。
3)融合不同经济的管理,构建以现代化农业水平和农业技术形式为目标导向,从而确立出有方向性的合作纽带的管理要求的模式。该主要作用对象是当前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方。如企业要求农场以某一产业、产值的标准进行实践,结合新型的农业规模标准,从而避免出现由于管理不精准的现象。企业方也需要向家庭农场、农户提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拓展有效的生产运营标准和管理实践标准,以预付的操作模式进行农业的生产,从而达到管理和收购的目的。
3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建设的创新路径及实践策略
3.1 农业产业化组织运营形式的维度创新
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历程的研究,得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农业经营及组织的衡量维度,主要是由纵向维度及横向维度组成。当前目标维度的形式构建中,需结合充分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拓展分工运维的中心要求,从而提升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度。维度创新可以结合管理维度的模式进行优化。纵向维度是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的分工细化和要素融合,以更高质量的管理和要素融合来提高农业产业化,以此更加效率化的农业生产。横向维度是通过提高信息化、产业化、规模化和高精准度,即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辐射范围,以此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形式的改变。
在上述的管理方向及组织形式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进行优化:1)确保核心组织分工的规模化,构建以人力技术服务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形式,要求农户能不断激发其自身的管理效能和实践效能。特别需构建有效的责任体系内容,以农户的产值收入形式、空间发展形式以及经营管理形式能进行拓展,明确各组织(下转第78页)
78农业经济研究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2019年7月下
花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要解决这个矛盾,鲜花产业集约化经营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安宁可以在继续稳定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同时也要扶持农村个体运销大户,培育乡村的运销组织。这样可以保障鲜花的销路,解决花农的销售难题,为花农的收入提供保障。同时,安宁市作为云南省发展鲜花产业的重要地区之一,当地并没有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在安宁的街道上经常会见到有卖玫瑰酒、玫瑰汁、玫瑰味的冰淇淋等特色产品,但这些产品大多为小型公司生产,包装简陋,不能构成品牌效应。安宁应大力扶持当地鲜花产品加工企业,延长鲜花产业的产业链。要整合小型鲜花产品加工公司,吸纳他们的生产技术与经验,并在生产过程中将强监管,保证产品的质量,打造有影响力的安宁自主品牌。
3.2 加强鲜花产业的科技投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
*曾经说过:“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安宁市要取得鲜花产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必须提高农民的生产知识与科技意识。要组织科技人才下乡对花农进行培训与指导转变花农生产、经营观念,学习先进栽培技术,实现增产增收,从而促进安宁市鲜花产业的飞速发展。在赋予农民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知识的同时,也要使花农能将先进生产工具运用于生产中。要加强对花农的补贴力度,鼓励花农在生产中使用优质的化肥和农药,减少对作物和土壤的损
害,这样才能使鲜花产业可持续发展。4 结束语安宁市鲜花产业拥有极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鲜花产业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支持。要使安宁鲜花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的支持,农民作为生产的实践者也要总结和发扬优秀经验,让安宁鲜花产业发展更加高效、更加迅速、更加环保,让安宁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做到生态安全、环境清新。参考文献:
[1]付晏昆,赵凤,付小平,等.云南安宁市八街食用玫瑰产业现状
及发展对策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6(1):38.[2]杨爱宽.安宁八街食用玫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J].论文选编,2014
(2):5.[3]林麦琪.互联网时代下基于场景营销手段的鲜花电商品牌提升策
略研究:以爱尚鲜花品牌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7):76-77.[4]陆继亮.鲜花大众消费兴起带动产业链重塑[J].中国花卉园艺,
2017(15):45.
(收稿日期:2019-7-8)
(上接第75页)管理要求和管理费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实
践要求和发展要求。
2)充分联动各组织形式的生产力,以产业的利益导向为管理目标,以龙头企业集团、合作组织联盟的发展要求进行形式构建,确保企业、农户的本质效益,方可全面的提高当前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3)根据产业的特征和特异性进行调研,拓展对应的分配管理方案和配置(配资)管理形式进行产业构建,从而明确主体农产业的市场导向。
4)根据各规模模式下的基本要求,将信息化技术与农业进行协同,构建“生态农业”的管理方案,提高农产业的产品价值技术价值[3]。通过明确新型技术的实践性要求,构建扁平化管理的网络发展导向,从而不断的扩大当今的农业组织建设要求。
总的来说,经营组织的优化就是秉承产业、技术、管理、社会的目标发展要求,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理念,从而确保农业的发展更为产业化。
3.2 深度创新路径的实践方法
1)需要求企业不断融入新时期的创新思维模式,明确传统农业组织和新时期管理组织的兼容与差异,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主体建设意识。特别需结合精细化的管理需求进行组态创新,针对当前农田组织发展要求进行管理与实践,明确不同管理组织的经营要求和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渠
道的规划及建设的有效性。2)根据产业的收益方向进行深度逻辑形式的发展探索,将投资形式予以细化;如拓展融资管理的目标形势,结合资金转移、劳动力发展等形式的内容进行拓展,构建有效的培训方针,从而提高组织服务的高效性和导向性价值[4]。
4 结束语
对农业产业组织形式进行深度的探索,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方针进行管控与运维,不仅能提高产业化的发展导向,还能全面契合生态农业的产业构建要求。同时,相关人员务必对当前农业市场进行创新,明确不同组态下的产业发展目标,这对促进农业的综合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佟咏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农村经
济与科技,2017,28(22):26.[2]宋斌.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与实践[J].农技服务,
2017,34(16):152-153.[3]陈帅,张平.试议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J].
现代农业,2017(5):73.[4]刘建村,黄小丹.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全国流
通经济,2017(34):42-43.
(收稿日期:2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