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蚯蚓消解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探析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探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2期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探析

崔树林,皋古兵,李德成

(射阳县海通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射阳 224343)

摘要:近年来,本地区畜禽产业发展迅速,有效地稳定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许多中小畜禽养殖户忽视畜禽粪污治理,给农村人居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开展治理畜禽粪便、引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重要课题。推广蚯蚓消解畜禽粪便并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途径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蚯蚓消解;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探析0 引言

全国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业产值以每年16.1%的速度递增,畜禽养殖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已达36%以上。随着中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增多、养殖总量的攀升,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亦同步增加,全国畜禽粪污年排放总量已达38亿t以上,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却不到60%,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业三大面源污染源之一,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激化邻里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如何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粪便,降低对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多年来,通过对蚯蚓消解畜禽粪便在农业生产中资源化综合利用探索,该技术能多渠道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现代农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1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意义1.1 探索蚯蚓消解畜禽粪便的背景。

近年来,盐城市畜禽养殖产业迅速发展,2018年盐城市生猪饲养量达1 069.62万头,在全省占比25.13%;家禽饲养量达22 130.09万只,在全省占比22.56%;盐城畜禽粪污年排放量约1 600~1 800万t。中小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惜本资金投入不足、施用农家肥费工费力、种养分离农田消纳难等因素影响,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设备、处理技术,与养殖生产规模不相配套,导致畜禽粪污乱排、直排。治理粪污解决好畜禽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是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人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等大事。我们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在本镇规模畜禽养殖场、生物有机肥厂、育秧合作社、苗木公司等农业企业中试验、示范蚯蚓消解畜禽粪便技术,来推进废弃物资源化项目的实施。

1.2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生态效益明显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技术是一项新型生物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蚯蚓体腔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全年无动力处理。处理过程中无废气、废水和其他固废物产生,整个处理过正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和环境友好的技术目标,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难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具有重要意义。

1.3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社会效益广泛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是生物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科学治理废弃有机物做出有益的探索。畜禽粪便经过蚯蚓消解变废为宝,为高附加值商品,处理后的产物有富含高蛋白的蚯蚓和优质有机物料蚯蚓粪,成品蚯蚓作为饲料、药用原料加工成各种产品,蚯蚓粪加工成肥效高、功能全生物有机肥。生物消解利用畜禽粪便的工艺,增加了就业岗位,延伸了产业链条。蚯蚓消解废弃物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治理的投入,净化了环境,推进畜

牧业绿色健康养殖产业体系形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工艺内容

2.1 消解技术方案

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处理,搭配其它营养基料,每1 t中添加有益菌种100 g(含有益菌数2亿个以上),采用养殖床或露天堆料或果园林地田间堆料等方法进行2次发酵后,投入蚯蚓种群进行商品养殖,废弃物经蚯蚓完全消解后,经晾干、粉碎、分筛、制粒、烘干、包装等工序,制作蚯蚓粪生物有机肥。自蚯蚓肥料中提取蚯蚓蚓激酶,制成蚯蚓浆或其冰冻粉将其用作饲料,对特种水产实施养殖[1]。

2.2 消解技术原理

蚯蚓消解畜禽粪便是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主要通过有益微生物和消化系统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甲壳素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类,以及蚯蚓肠腔的机械挤压磨碎共同作用,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转化,并对分解物中臭味进行抑制或去除,使有机物质被蚯蚓摄入后可直接被同化、利用,达到改变有机废弃物理化性质目的[2]。2.3 消解技术效果

畜禽粪便经蚯蚓消解后,理化、生物性状发生改变。蚯蚓粪有机肥具有颗粒均匀、干净卫生、无异味、吸水、保水、透气性强等物理特性,含有氮、磷、锌等大量元素,而且含有铁、锰、锌、铜、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等活性物质,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含量都达到30%左右;废弃物消解后pH值6.8~7.1,趋于中性,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蚯蚓消化道消解时,杀死畜禽粪便中真菌营养体及大部分细菌,只有真菌孢子和部分细菌仍保持活力,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在蚯蚓排泄物中的群体数量甚至会超过进入蚯蚓体时的数量。

3 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运用。3.1 应用范围

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应用范围广、施用效果好,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必然选择。适用于各种大宗农作物、果蔬栽培、苗木花卉、园林植物、中药材等的基肥、追肥;也可用于花卉、草坪、秧苗等无土栽培的育苗基质;另外蚯蚓粪生物有机肥还是水产养殖良好饲料。3.2 施肥方法

3.2.1 基肥。蚯蚓粪生物有机肥用作基肥时,均匀撒施于地表后深翻土壤。一般经济作物用150~200 kg/667m2,果园用200~280 kg/667m2,化肥用量同比可减少原用量的70%左右。

3.2.2 追肥。蚯蚓粪生物有机肥用作追肥时,根据作物分类,采取撒施或穴施等。一般经济作物用50~100 kg/667m2,果园用100~120 kg/667m2。

3.2.3 基质。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土壤一般按照1︰2或1︰3比例混合,适用于水稻育秧、苗木花卉、有机蔬菜等育苗基质,基质养分全面、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促进根系活力,使根多、根粗、根壮。

3.2.4 叶面肥。蚯蚓粪生物有机肥、洁净水一般按照1︰3比例,浸泡1昼夜以上,用悬浮液喷施于作物表面。可用于防治果树、花卉或感染盆栽植物的土传病害。3.3 推广应用成效

··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2期工 作 研 究

3.3.1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耕性。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富含有机矿物质、氨基酸、腐殖酸等物质,施用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水性、保肥力、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加,增强地力,使土壤吸收养分和储存养分的能力增强,从源头上解决化肥施用次数多、用量大、易流失、利用率低等问题,根本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有利于作物克服连作障碍;同时施用后可调节土壤酸碱度,土壤呈中性不易烧苗。

3.3.2 富含有益菌群,增强作物抗性。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富含1亿个/g微生物菌群,更可贵的是含有至少两种拮抗微生物,施用后施入土壤后有益菌迅速繁殖扩大,能抑制有害菌繁殖,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农作物不易生病;同时增加植物根部的固氮、解钾、解磷的能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利于作物抗旱保肥,促根壮苗,增强作物抗病防病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是任何化学肥料、有机肥或微生物肥所无法达到的。

3.3.3 营养物质丰富,提高作物质量。蚯蚓粪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地提高作物的发芽率、产量,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品质,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施用后,稻麦类作物表现为干物质积累充分、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等特点;瓜果作物呈现出果实大、品相优、糖分足、口感好、产量高等特点;作为基质,促进瓜果蔬菜幼苗生

长,缩短育苗周期,促进壮苗形成。蚯蚓粪生物有机肥还促进作物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含糖量等物质生成,恢复作物的自然风味。果园施用后果品外观、品质明显提高,水果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0%~20%、果皮花青素含量增加20%~30%、维生素C增加10%~30%、糖酸提高20%~50%。果树、蔬菜、水稻等农作物施用蚯蚓粪有机肥后,与施用等价的化肥相比产量提高幅度达25.5%~50.6%,增产效果明显。4 结语

综上所述,蚯蚓消解畜禽粪便这项新型生物工程技术,解决了畜禽粪便处理难、工序多、成本高的难题,降低了畜禽粪污治理成本,提高了畜禽粪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对促进农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参考文献

[1] 谢菊秀.温度与畜禽粪便配比对养殖蚯蚓生长与繁殖情况分

析[J].江西农业,2017,(21):115-116.[2] 甘洋洋,张野,王瑾,等.基于蚯蚓消化作用的畜禽粪便资源化

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0):47-51.

(上接第63页)

用无人机药物的喷洒量控制在300~1 000 mL/667m2的范围之间,

将其与传统的喷雾工作方式展开比较可以清楚发现,农用无人机的喷洒量更加细腻,同时分布的范围也非常的均匀。在农用无人机的喷洒工作中加入一定的渗透剂,将会在根本上使得劳动力成本得到极好的节省,最终使得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除了这一个方面之外,农用无人机的药物喷洒,会直接喷洒在水稻作物的茎秆以及叶片上,并且不会使得药物残留到田间土壤或者水层上,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个水稻生产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具有环保性。还需要注意的一点问题是,农用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在评价其质量效果的时候,始终都需要将环保作为重要的标准,因为环保是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依据,应当予以高度关注。3 结语

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可知,农用无人机在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其不仅可以

提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同时还能保障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质量。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了主题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关于农用无人机的应用研究情况,其次详细分析了具体应用的功效,相信随着有关水稻种植人员的不断理解与把握,最终必定会在根本上提升我国水稻生产种植的质量水平,并且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化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邓海波.小型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

乡村科技,2018,(26):126-127.

[2] 马驰.小型植保无人机在水稻全程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索

[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51.

[3] 魏小平.小型植保无人机在水稻全程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

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24):59.

·6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