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58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1. 静静liú tǎnɡ( )的小河,虽没有海水的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 ),江水的奔腾páo xiào( ),却自有一种安宁沉静的气质。
2. 夜深了,客车xī miè( )了车内的灯,缓缓向山上驶去。小张看着路旁的悬
崖,不禁zhòu qǐ( )了眉头,他的心中充满了yōu lǜ( ),他喃喃自语道:“希望不要发生zāo ɡāo ( )的事。” 二、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1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黧黑(lí) .B.搀扶(cān) .C.揪着(qiū) .D.祭奠(diàn) .
困难(kùn) .
胸膛(tɑnɡ) .服役(yì) .猛然(měnɡ) .
飞溅(jiànɡ) .淋湿(lín) .寡妇(ɡuǎ) .
呻吟(shēn)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哑 B.废话 C.风暴 D.轰呜
拥戴 沉思 阴冷 报怨
渔网 惊荒 顷听 魁梧
跌跌撞撞 狂奔而来 指手画脚 势不可当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废除—废墟 ..C.皱纹—皱眉 ..
B.困难—困守 ..D.掀起—掀盖 ..
4. 对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未尽) B.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表示省略递增的数目)
C.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1
(表示思绪被打断)
D.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5.《穷人》这一课,把故事安排在一个狂风呼啸、又黑又冷的夜晚,对其作用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样写仅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十分恶劣。 B. 这样写有利于表现桑娜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C. 这样写有利于表现渔民生活的窘迫。
D. 这样写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还烘托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品质。 6.《桥》在最后才点出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对这样写的好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巧设悬念,增强了故事的悲壮。 B. 巧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 巧设悬念,突出浓浓的父子亲情。
D. 巧设悬念,形成强烈的感情冲击,扣人心弦,突出老支书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 三、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 ..2.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
( )
3.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 ..4.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8分)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尽管……还是…… 既……又…… ( )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她( )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同情西蒙一家。她看到西蒙死了,( )自己受苦受累,( )让西蒙的两个孩子受罪。她真是一个( )勤劳( )善良的人。
2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将双重
否定改为肯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照样子,描写一段你给老人让座时的心理活动。
例: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1分)
1.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A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A,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A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1)上面语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语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画波浪线句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展现了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 “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____________》中的诗句,这首诗中写诗人回乡后与儿童极富生活情趣问答场面的诗句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再写出贺知章的其他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口语交际。(5分)
为使同学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你向班主任建议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一次“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但遭到了班主任的反对。这时你会怎样说服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22分)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外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表
无处方购买抗生素 项目 中国 数据 79. 4% 加拿大 0. 1% 中国 80% 北欧 20% 中国 138克 美国 12. 8克 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 人年均使用抗生素 材料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同志直言:中国抗生素滥用情况已不容忽视。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陷入了“需要用,不需要也用;超时、超量使用”的怪圈,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1. 阅读材料一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滥用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危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8分)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①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
4
靠在一起。②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1. 把选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画上波浪线。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按照提示“屋内环境——西蒙——两个孩子”,将选段分为三层,在选段中用“∥”标出。(2分)
3. 读选段中两处画“——”的句子,体会句意,回答问题。(4分) (1)读画线句①,想一想,西蒙想要抓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画线句②的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8分)
________________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然骑在车上,旁若无人的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唆。”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料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喂,爸爸吗?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哨兵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一位年过半百的军人,他身材魁梧,背略微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直向哨兵走
5
去。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哨兵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 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 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第3自然段中,她不屑的态度、“瞥”的动作以及“下车?”这一反问的语气都表
现了她的傲慢。
B. 短文中她的情绪变化是:满不在乎——气恼——得意——生气——羞愧。 C. 从“不料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哨兵的
敏捷和忠于职守。
3. 倒数第2自然段中,哨兵的脸“涨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 结合文中对司令员的描写,分析这一人物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认为她明白了什么?根据短文内容,写一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20分)
十一、习作展示。(20分)
题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要求:①记叙一个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事;②注意题目要在文章中得到照应;③450字左右。
6
第四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1. 流淌 汹涌澎湃 咆哮
2. 熄灭 皱起 忧虑 糟糕 二、1. D 2. A 3. D 4. A 5. D 6. D 三、示例:1. 干燥 2. 瘦弱 3. 清脆 4. 快乐 四、尽管 还是 不但 而且
宁可 也不 既 又
五、1. 示例: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怎能不感到心惊肉跳呢?
2. 示例: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3. 示例: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得这样做。 4. 他说,那位可怜的夫人就是他的妻子。
5. 示例:我想:“老奶奶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我要准备让座吗?可是我背着沉重的
书包,车厢又太拥挤……啊,老奶奶已经朝我这边走来了……为什么不让座呢?让座吧,就这么决定!”
六、1. (1)三国演义 刘备(玄德)
(2)语言 动作 自信
2.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示例: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示例:老师,“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扩大知识面,
还能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希望您能够同意。 八、1. 示例:中国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
2. 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九、1.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西蒙家十分贫困
2. 屋子里……阴冷。∥桑娜举起……垂下来。∥就在这……香甜。
3. 示例:(1)西蒙想要抓住的是两个孩子的命运。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她放心不下两
个孩子,但她又无力决定两个孩子的归属与未来。
(2)我体会到西蒙是一个善良的母亲,她为两个孩子付出了最后的母爱,令人感动。
十、1. 示例:军礼
2. B
3. 怕司令员训斥自己,内心十分紧张
4. 从司令员走来时“脚步分外沉重”,“不理睬”女儿,以及向忠于职守的哨兵行军礼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是非分明、严于律己、遵守纪律、不搞特殊化的军人。
5. 示例: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作为司令员的女儿,她更应该遵守规章制度。
十一、例文略。
思路点拨:可以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虚构一个故事,无论是真事还是虚构的故事,都要以“爱”为主题,把这份特别的爱写清楚、具体,注意抓住事情的经过来写,最后要照应题目,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