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 )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长江流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C.亚热带、中纬度、亚欧、华北平原 D.广东省、湖南省、广州市、湿润地区
2.下列解决青藏高原牧区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 )
A.樵采天然植被 B.开发利用太阳能 C.大力发展薪炭林 D.加大煤炭的开采 3.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地,其形成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C.水稻种植业劳动力投入少 D.人口迁移使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劳力丰富 4.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地势高低 D.距海的远近
5.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C.节省建筑材料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6.青藏铁路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 ( )
A.畜牧业的发展 B.旅游业的发展 C.矿产资源开发 D.电子工业的发展
7.关于图4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节①表示内流河 B.环节③表示地表径流 C.环节④只能发生在海洋上 D.环节②表示蒸发 8. 人类修建水库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水汽输送 B. 地表径流 C . 大气降水 D. 海水蒸发
图4
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出现在我国的( )
A. 温带草原带 B. 温带荒漠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下列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
A .华北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1
11.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12.当前,甲、乙、丙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13.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14.下列不属于上海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广阔的经济腹地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矿产资源丰富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回答15~17题。 1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7.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18.小明在新街口逛街,返回时在该公交站点等候公交车,该公交站点电子屏显示100路公交车距本站还有300米,该电子屏显示信息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和数字地球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表1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19~20题。
表1
江苏 广东 江西 云南 出生率(‰) 9.6 11.8 13.9 12.5 死亡率(‰) 7.O 4.5 6.O 6.5 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6.2 11.7 7.2 6.1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2
19.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 )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
20.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 ( )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
21.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 遥感技术 ② 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①②③ 22.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23.下列特点符合城市中心商务区的是 ( )
A.接近旅游区,环境优美 B.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C.地租低廉,建筑物成本低 D.交通拥挤,运输不便捷 24.下列活动中,最有可能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 ) A.人口统计 B.工业产品数量统计 C.因特息传输 D.洪水淹没范围监控
25.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26. 在温州动车事故中,部门为了在短时间内更好、更快的实施救援,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
① 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 RS技术 ④ “数字”地球技术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7. 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在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产生的后果主要是 ( ) A.航道断航现象消失B.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C.生物多样性增加D.湖区降水量增加 29. 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 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3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将不断地拓展 ( ) 32.科学发展观符合“谋求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 ( )
33.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城市发展可不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
34.遥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 35.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沙漠化( )
36.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
37.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土壤和植被。( )
38.要测定南京紫金山的海拔高度,最便捷的方法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
39.“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反映了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思想。( ) 40.地球自转的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级递减( )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
41.图14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 ▲ 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 ▲ ;不利影响主要是 ▲ 。因此,加强 ▲ 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 。
4
42.(10分)读图10,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表。
图10
材料一:河北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大部分处于华北平原。 材料二:湖南省地处亚热带,盛行冬、夏季风,水田广布。
5
湖 南
河 北
省 比较项目 所属区域 地形 气候 农业生产用地 主要粮食作物 河北省 平原为主 湖南省 南方地区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均有分布 以旱地为主 水稻为主
43.阅读下列材料和上下两幅图,分析回答:12分)
2001年4月7日,吉林白城北郊岭下镇发生了一次强沙尘暴。据电视台介绍,这次沙尘暴从早上7点10分开始到晚上7点才结束,涉及内蒙古的中部、东部,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大部。
(1)近两年像这样受沙尘暴影响的还有河北、陕西、山西等省。其根源是这些省区位于强劲的 风的下风向。
(2)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 区和 区。
(3)我国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① ;② ; ③ ;
(4)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① ;② 。具体的说,
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 ”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 态作用是 。 (5)要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变化进行监测,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6
高二地理(必修)第一次月考答题纸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
41.图14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 ; 。
(2) ; ; 。
(3) ; 。 42.(10分)读图10,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表。 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比较项目
所属区域 地形 气候 农业生产用地 主要粮食作物 以旱地为主 平原为主 南方地区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均有分布 水稻为主 43.
(1) 。
(2) ; 。
(3) ; ; 。
(4) ; ; ;
。
7
(5) 。
答案.选择题
1—5:ABCAD 6—10:BDBAC 11—15:BACDC
16—20:ABCAD 21—25:ABBDA 26—30:DCBDC 31—35: AABBB 36—40:ABAAB 41、(1)① 水源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水利 (3)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42.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为主,冬小麦。
43.(1) 西北风 (2)干旱 半干旱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3)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
(4)(4)营造防护林 育草封沙和工程防沙 “三北” (5)RS
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