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海藻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海藻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8年 第6期

海洋开发与管理

11

我国海藻产业发展研究

康慧宇S杨正勇2,张智一3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中国水产养殖经济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3.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摘要:文章从生产、加工和贸易等方面分析我国海藻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总结产业发展特点,主要包 括:海藻苗种品种较少,产量和质量受环境影响大;海藻产品逐渐得到公众认可,产业价值链有所 延伸;海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海藻育种体系、重点研发精深加工产品、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和资金支持力度以及积极开展宣传推广的产业发展建议。关键词:海藻产业;海藻生产;海藻加工;海藻贸易;海洋水产

中图分类号:P745;F062.9;S968.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 9857(2018)06 —001 1—04

Development of Seaweed Industry in China

KANG Huiyu1 , YANG Zhengyong2, ZHANG Zhiyi3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 »China;

2. China Aqua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201306 »China;

3. Marine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seaweed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 processing, trade ?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ew varieties of seaweed se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Seaweeds were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and the value chain had been extended.Seaweed ha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On this basis^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aweed breeding system,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nsive processing products ?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 intensifying policies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actively conduct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posals.

Keywords: Seaweed industry,Seaweed production Seaweed processing,Seaweed trade,Marine fishery

收稿日期:2017-11-09 ;修订日期=2018-05-29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CARS—49 — G29).作者简介:康慧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藻国际贸易

通信作者:杨正勇,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水产养殖经济学

12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藻类在人类饮食结构中也是重要环节。我国对海 藻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明代李时珍撰 写的《本草纲目》中收录的101种海洋药物中就包 含藻类;曾呈奎等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我国经 济藻类有54种;近年来相关报道表明我国经济藻 类有100余种[1]。目前我国是全球海藻产量最大 的国家之一[2],同时带动苗种、加工和贸易等相关 产业的发展。

海藻总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2002—2014年我国海藻总产量

养殖产

年份

量/万t130. 17151.13138. 23160.18201. 31

养殖占比/%97. 8498. 0297.4298.3298.79

捕捞产 量/万t2.873.053.662.742.46

捕捞占比/%2 161. 982.581. 681. 21

总产 量/万t133. 04154. 18141. 162. 92203.77

20022005200820112014

1我国海藻产业及其发展特点

我国大部分海藻的生产依靠人工养殖,其中海

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14年我国海藻总产 量在波动中增长,增长率约为53. 16%;海藻总产量 主要来自养殖,捕捞产量极低且从2008年开始下 降。由于对自然生长的海藻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生 产结构严重失衡。1.1.3 品种构成

我国最主要的海藻养殖品种为海带,此外依次 是江蓠、裙带菜、紫菜、羊栖菜、麒麟菜、浒苔和石花 菜。根据《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年我 国海带养殖产量占海藻养殖产量的比重达 67. 55%,江蓠

带是最早养殖的品种。20世纪50年代,我国海带 养殖技术的突破促进相关产业升级,首次掀起养殖 浪潮,也直接推动紫菜等其他海藻养殖产业的发展。 1.1

海藻的生产

1.1.1 苗种产量

目前我国海藻苗种生产的主要品种为海带和 紫菜。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5—2011年海 带苗种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有所降 低)紫菜苗种产量逐年上升;011年海带和紫菜的 苗种产量呈两极分化;015年海带和紫菜的苗种产 量分别为336 87亿株和241. 79亿贝壳,福建省、山 东省和广东省的海带苗种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 的 72%、26%和 3%。1.1.2 养殖产量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2—2014年我国

表2

2009—2014 年

海藻养殖

养殖产量

主产区

增长率/%

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

27.7214. 1318. 15-14. 72

8.66-17. 28-32.25

面积/hm23 9 8433 9 72419 82011 69910 03 021794

产量/万t81. 312.7066.2835. 134.557.492.99

、裙带菜和紫菜分别占12. 93%、

9. 21%和5. 55%,这4个品种共占95. 24%。由于 浒苔和石花菜的产量极小,相关数据统计还不完善。1.1.4 地区分布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海藻养殖主产 区的养殖产量和面积统计如表2所示。

我国海藻养殖主产区的养殖产量和面积

2015年养殖面积面积/hm241 61440 22120 92612 23411 8052 9528丄2

增长率/%

4.441. 255.584.5717. 01-2.282.27

2015年养殖产量产量/万t. 412.8066.5734.834.887.522. 91

增长率/%

9.963.700.44-0.857.250.40-2.68

2014年养殖

由表2可以看出,2 01 5年我国海藻养殖主产区 的养殖面积约为130 5 hm2,除广东省外,其他地

区的养殖面积均有所增加;浙江省的养殖面积增长尤其明显,其养殖产量增长率也较高;辽宁省和海

第6期康慧宇,等:我国海藻产业发展研究13

南省的养殖面积有所增长,但养殖产量降低,可能 是由于不利天气导致海藻大面积减产、剩余海藻受 台风影响质量下降以及海水温度偏高。1.2海藻的加工和贸易1.2.1 海藻加工

我国藻类尤其是海藻资源丰富,为海藻加工 提供充足的原料。我国海藻加工业始于20世纪 60年代,主要生产碘、甘露醇和海藻酸钠。经过 50余年的发展,我国海藻加工技术得到较大提高, 海藻加工业快速发展,许多海藻加工企业纷纷建 立,已形成涵盖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系列层次 的海藻食品工业。2014年我国海藻加工产量约 108万t其中约有95%来自福建省、山东省和辽 宁省。随着我国对海藻的认识和研究逐渐深人, 海藻加工产品将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近年来,我 国海藻加工方式逐渐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但 仍以粗加工为主。1.2.2 海藻贸易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海藻生产国,随着海藻加工 业的快速发展,海藻进出口贸易占比不断增加,尤 以海带和紫菜为主。根据海关统计信息,从总体来

看,我国海带贸易以出口为主,涉及全球88个国家 和地区,主要出口地区为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占历年出口总量的77%〜87%,占出口总额的80%〜 90%[3]。根据《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 我国海藻进出口贸易品种主要包括“不适合供人类 食用的海草及其他藻类”“干海带”“干江蓠”“干麒 麟菜”干紫菜”“海带”“干裙带菜”“其他麒麟菜” “其他江蓠”“其他裙带菜”“其他紫菜”“调味紫菜” “鲜紫菜”“未列名适合供人类食用的海草及其他藻 类”“未列名制作或保藏的海草及其他藻类制品” “鲜裙带菜”“盐腌裙带菜”“盐腌海带”“马尾藻”和 “发菜”2014年我国海藻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约 为6. 97万t和4. 27亿美元,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 约为24. 11万t和3 07亿美元。

我国海藻进出口贸易品种的侧重点不同。在 食用海藻中,出口品种以调味紫菜、盐腌海带、盐腌 裙带菜、干紫菜和海带为主,相关情况如表3所示。

食用海藻进口品种以干麒麟菜、调味紫菜、干 江蓠和马尾藻为主,相关情况如表4所示。由于我 国对干麒麟菜、干江蓠和马尾藻的开发利用不足, 其净出口量和净出口额均为负值。

表3 2014年我国海藻出口贸易的主要品种

品种调味紫菜盐腌海带盐腌裙带菜干紫菜海带

出口量/t

4 566.2911 209. 5019 705. 622 068.814799.54

出口额/万美元

10 387 606576.475569.383 102 401 544. 62

进口量/t

3 131. 13

1. 257478.95277.08136. 42

进口额/万美元

8304.66

1. 90238.28345.9663.77

净出口量/t

1 435.1611 208.2512 226. 671 791.734 663.12

净 出 口额/ 万 美元

2082.946574.575 331.102756.441 480.85

表4 2014年我国海藻进口贸易的主要品种

品种干麒麟菜调味紫菜干江蓠马尾藻

出口量/t

25.924566.29458.005.00

出口额/万美元

14. 8010 387 60

77.592.50

进口量/t

92 210.053 131.1337354.9719 181.76

进口额/万美元

8 913.348304.662 941. 553. 91

净出口量/t

-92 184. 13

1 435. 16-366.97-19 176. 76

净 出 口额/ 万 美元

-88.542082.94-2863.96— 1. 41

我国海藻出口品种主要是海带、裙带菜和紫 菜:①201 2 —201 4年海带的出口价一直高于进口 价,201 4年的进出口单价分别为4. 77美元/kg和 5. 07美元/kg。②裙带菜的进出口价格具有一定

的波动性,但出口价也一直高于进口价;2012年、 2013年和2014年的进出口单价分别为0. 27美元/kg 和2. 68美元/kg、0. 30美元/kg和9. 30美元/kg、 0. 32美元/kg和2. 55美元/kg,价格相差较大;同

1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 年

时,由于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我国裙带菜贸易顺 差显著,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③与海带 和裙带菜相比,紫菜的进出口价格较高,自2012年 起进口价明显高于出口价,且价格差距不断加大;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进出口单价分别为 22. 96 美元/kg 和 20. 94 美元/kg、25. 01 美元/kg 和 20. 39 美元/kg、25. 38 美元/kg 和 20. 33 美元/kg。

此外,海藻的国内市场以食用产品即海带和紫 2.2重点研发精深加工产品

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业价值

链,实现对海藻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科研力度, 鼓励相关科研机构系统研究海藻生物活性物质提 取和分离技术;组织和鼓励相关企业对海藻现代化 加工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充分发挥高 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研发优 势,全面提高海藻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 菜为主。①2016—2017年我国海带主产区的平均 批发价较平稳,其中江苏省下降28. 30%、辽宁省上 涨13. 20%。②紫菜价格波动较大,2015年基本呈 上涨趋势,上涨幅度达33. 80% ;201 6年处于不稳定 状态,总体下降13. 80%,尤其在5 — 9月最低。1.3

产业发展特点

(1)海藻苗种品种较少,产量和质量受环境影响 大。由于海带和紫菜在生长速度上明显优于其他海 藻养殖品种,其养殖比例超过80 % ;气候变化和水环 境恶化影响苗种的正常生长,烂苗情况较严重。

(2 )海藻产品逐渐得到公众认可,产业价值链 有所延伸。海藻营养丰富,除可食用外,在工业、农 业、纺织和医药等方面都极具开发价值,得到公众 的逐渐认可;海藻加工等相关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提 高产品附加值,产业价值链有所延伸。

(3)海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2002—2014年 我国海藻的出口单价有所提高;进口量、进口额和 进口单价的增长速度较快,但净出口量和净出口额 仍较高;从印花涂料中的海藻胶到果糖中的功能糖 醇,从面膜到敷料等美容医疗材料,我国海藻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2

产业发展建议

2.1

建立海藻育种体系

海藻常年的繁育不仅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培育

优质和高产的养殖品种,而且要广泛和深人研究常 规环境条件下的育种技术,尤其是应对自然气候异 常变化的育种技术,以满足养殖生产苗种的供应需 求,建立现代化、工业化和规模化的海藻育种体系 是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积极融合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控制技术,培育优良品 种,推动我国海藻苗种繁育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争力;改进养殖方法和加工技术,开发附加值较高 的海藻精深加工产品,在品质和规格上满足国内外 市场需求;优化海藻食品产业结构,逐步改变目前 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鼓励和重点支持海藻食品 精深加工项目。2.3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与海藻产业 发达国家的管理部门、技术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 和相关协会组织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逐渐将合 作领域由技术交流和对接扩大至策划实施合作项 目,引进、吸纳和应用先进的海藻加工技术,加速我 国海藻产业化进程。2. 4

加大和资金支持力度

对于海藻新品种、新型海藻食品、新型海藻加 工设备和新型海藻养殖方式的研发以及提高产品 安全质量、市场调研、国际交流和技术引进等的经 费,应给予优先安排;积极推进海藻的市场流通,延 长产业链,重视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交易规 则的制定和执行。2.5

积极开展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宣传海藻文化、科普知 识和特色产品,增强全社会对海藻产业和产品的认 识;提高公众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

和危机感,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 空间和生产环境。参考文献

[]

李瑞霞.紫菜品质相关成分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渔业与养殖统计报告[R/OL]. [017 —

11 ——01].http: / /www.fa).()rg./fishery/statistics/en.

[]

岳昊,孙英泽,胡婧,等.中国海带产业及国际贸易情况分析

[].农业展望,2013() :65 — 69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