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声乐基础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作者:梁锡强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9期
【摘要】歌唱是表达人类感情的重要方式,人声乐器需要经历复杂、系统的基础训练,它涵盖了声乐的发声技巧、声乐意识、以及歌唱修养等诸多方面。声乐艺术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训练方法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声乐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本文以声乐基础训练为切入点,对声乐基础训练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歌唱技巧;基础训练;教与学;学与练
歌唱是以人体的发声器官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它较之其他器乐更能直接地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容易受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声乐是一门技巧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歌唱技巧就体现在众多的基础训练之中,歌唱者只有认真做好各种基础训练,才能使自己的嗓音获得最大的调整和。 一、声乐基础训练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人都爱唱歌,不少人还能唱出优美的歌声,但真正能成为歌唱家却极少。嗓音的这种极具人性的特质给技巧的掌控造成了困难,有许多微妙之处是我们今天的科学知识难以解释的。最基本的就是对歌唱器官的研究,怎样通过呼吸与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达到对声音的控制?现代社会,歌唱的主观性也使得歌唱的训练方法极端的个性化,人们往往认为歌唱是件极容易的事,没有意识到嗓音技巧产生的复杂性,每个歌唱家都有成功的经验,也曾有过失败的教训。
歌唱艺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声乐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在嗓音技巧训练过程中,由于歌唱是以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为“乐器”进行艺术表现,歌唱者的舞台艺术表现过程,就是在“制作”乐器和“操作”乐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技巧性,歌唱者只能凭借听觉去感受和操控声音,这就给嗓音的技巧训练中的“训”与“练”和“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每个歌唱者都不应该忽视基础训练,而贪大求洋,过分地拔苗助长,可能会使自己的嗓音出现障碍,一直毁坏嗓音。 二、声乐的基础训练内容
声乐技巧中包含着无数可细分割的技能,既需要各个击破,又需要全面掌控,使其成为声乐训练的整体性。声乐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呼吸基础训练;基础发声训练;歌唱语言技巧训练等等。
(一)呼吸基础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呼吸是获得美妙声音的基础,中外无数声乐训练无不把呼吸训练作为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呼吸是人体本身的一种自然生命现象,在人体的正常运行中,呼吸受大脑意识的支配。歌唱的呼吸由于受作品情绪和音乐的影响,往往比生活中的呼吸更为夸张和需要控制,需要歌唱者胸腔的扩张,横膈肌的收缩和扩展,使胸腔的容积最大化,为歌唱提供良好的能量储备。特别是为了满足歌唱情感表达的需要,要求呼吸必须适应如强烈地、平稳地、柔和地、舒展地、活泼地等等多样而富有情绪变化的要求。中外无数歌唱家将歌唱活动中的呼吸归纳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以及“丹田之气”等等,都是由于不同歌唱状态的要求。
歌唱的呼吸必须通过无数的基础练习,使其成为习以为常、运用自如地下意识的动作。在声乐教学的初期往往要求初学者进行一些呼吸的基础训练,这些基础训练对于歌唱者体会呼吸基本动作,感受呼吸支点、呼吸部位、使呼吸与发声形成自然、协调的运动状态是十分有益的,这些呼吸练习也可以作为歌唱发声训练中的辅助练习。比如:无声呼吸练习:慢吸气,心中暗数五下;保持住气息,心中暗数十下;然后慢呼气,心中暗数五下;此法可重复练习,不受场地环境的局限,也可在散步时练习,走一步算一下,开始不习惯,可从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以达到保持和气息的时间长度,只要坚持练习,细心体会就会慢慢掌握。有声练习:快吸气,半开嘴呼气,带语言文字的练字,数数或高声长叹地念字,呼气时尽量将时间延长。要求做到吸时快而深,呼时稳而长。由于歌唱中也要求吸气快,所以它更近似于歌唱状态,需要歌唱者细心体会,认真练习。通过练习,增加呼吸量,也增加保持呼吸的时间,结合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的多种方法,定会使你的呼吸状态有所好转。呼吸的基础训练和方法很多,教师的说法各有不同,而关键在于如何练习,呼吸的练习也应该是多样的。歌唱是呼吸的艺术,而声乐训练中就呼吸论呼吸往往不会收到好结果,应该将呼吸与打开喉咙,与发声练习或歌唱状态结合起来,可能会收到更好地效果。 (二)基础发声训练
声乐的发声就是嗓音的运动过程,它始于喉咙发出嗓音的瞬间。发声训练是一个综合的练习,包括呼吸与嗓音的结合;发声与共鸣的协调;发声与歌唱状态的融合等等,它是声音存在的基础。歌唱的发声是嗓音中声门闭合方法和呼气量与共鸣腔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它们的配合好坏直接决定声音的质量和演唱的连贯。在歌唱发声中,呼吸与声带的协调工作,需要胸腹部提供稳定的呼吸气流,使它与声门的摩擦,获得优美而连贯、能达到各种强度和情绪的歌声,这种有控制的呼吸状态,吸气肌与呼气肌的相互作用,建立一个稳定的发声基础,使歌唱者能自如地驾驭自身的歌唱器官。
歌唱者平时应加强发声的基础训练,强化和体会气息与声带的自然运动,由此建立自然、稳定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在训练和练习中可选择歌唱者的自然音域,气息通畅,声音優美而连贯,共鸣通畅地歌唱。练习中也可以选择自身最容易演唱的元音和乐句、唱段,逐渐建立和稳定歌唱状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应用于其他元音和唱段。我国不少声乐教育专家提倡用此方法练习哼鸣,哼鸣练习关键是要体会好位置和呼吸的练习,它对稳定声音状态有较好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效果。基础发声练习对磨炼声音质量,提升歌唱的表现能力,获得对声音的控制以及对嗓音的保护都重要现实意义。 (三)歌唱语言技巧训练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与器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文学语言的音乐化来表情达意,语言既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我国的声乐艺术主要是以标准普通话语音为基准。要完美地展现歌唱的艺术语言,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歌唱语言的基本规律,了解字音的组成结构,正确掌握“吐字归音”的要领,并能对歌唱语言丰富的表情意味有深入的研究。
现代声乐教学是融合中外多种语言,歌唱者應该唱好各种语言,尽量做到字音准确,才能获得完美地艺术歌唱。歌唱的语言技巧是世界各种歌唱方法都必须强调的,歌唱的语言技巧就是将歌词有效地唱出来,以达到清晰的发音。所谓清晰发音的就需要每个音节是清楚、可听清的,包括辅音、元音的连贯性,使欣赏者能清楚识别,特别是连音或某些需要加重的元音,不要过分为了声音的连贯而牺牲歌词,善歌者会通过巧妙的“换气”和吐字“技巧”来弥补。 三、基础训练是一个教与学、学与练的互动过程
声乐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声方法进行纠正,课后却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将课堂上的歌唱状态得以保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很重要,而课后的练习方法也同样重要,既需要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也更需要积极想象、善于思考的练习状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都可能面临来自心理或生理方面等诸多问题,可能有嗓音条件的差异,也许出现学习方法的问题,在学习和练习中还可能出现一些误解和误区,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共同面对和协调解决。
教师的关键作用:歌唱是一门主观的艺术,歌唱状态需要凭感觉、模仿去把握,这就给教师的“教”带来诸多不便,学生渴望教师能带领其歌唱的理想彼岸,盼望得到导师正确地教授和引导,而歌唱技巧的提高和歌唱表现能力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严谨的科学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歌唱的技巧性和科学性,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地发声习惯和声音概念,教师教学需要具有针对性,能准确分辨学生发声练习中的问题,并能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和准确地发声示范,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教师若能在技巧训练和作品表现中能全面、细致的阐述,才能对学生声音提升中有可信的帮助。
循序渐进,勤于思考是一切技巧发展的原则,更是声乐教师和学生应特别重视和严格遵守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中应做到“勤学善思”,初学者快见成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切忌一味贪多求快,到头来可能欲速则不达。歌唱技巧的发展需要歌唱者高度的耐心和毅力,将自己对歌唱的满腔热情落实在平凡的练唱之中,练声和练唱一定要多动脑,勤思考,想在唱前,想对了、想好了再张嘴歌唱,并需要养成发声必有情的歌唱习惯,发声既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也是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的练习才会事半功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声乐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需要积极地思维状态和全身心的投入。歌唱技巧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气息的调节、喉咙的打开,到声音的共鸣修饰以及歌唱情感表现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这些都是由人的大脑与生理器官和心理的积极参与来执行和完成的。然而,这一系列的正确而有效地歌唱动作,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或上千百次不断反复才能得以掌握和巩固,才能使歌唱表现更从容、更完美。 四、结语
声乐基础训练对歌唱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声乐教学中“教与学”与“学与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所谈声乐教学中基础训练,它既符合一切技巧训练中的教学规律,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积极地“学与练”的关系,它们环环相扣,形成协调而科学的教学链。声乐教学内容丰富而复杂,需要教师积极地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又能以坚韧的毅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予以配合,定能极大提升声乐技巧训练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人民出版社,1995. [2]付国庆.歌唱技巧与修养[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梁锡强,男,四川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声乐讲师,研究方向:声乐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