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报刊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作用
【摘 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老百姓看一个医院的整体水平,既要看能不能给患者治好病,也要看你对患者是否爱护、尊重,有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水平”和“人文环境”。可见,医院文化和医疗质量在社会人群的心目中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位置。医院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医院报刊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载体,不仅是对外展示医院形象的窗口,对内也是宣传医院动态、文化建设和凝聚人心的主流渠道和平台之一,是对医院员工文化活动的展示,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医院报刊;医院文化;宣传载体
医院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医院形象、经营理念、医院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树立医院形象、打造医院品牌、提升医院软实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报刊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窗口和阵地,具有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强大力量,是促进医院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1.医院报刊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正确宣传医院动态
美国学者凯兹·卡恩认为,社会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习惯及希望等心理因素;在社会系统中,将个体凝聚起来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而不是生物力量。医院报刊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地报道医院的动态信息,既弘扬了先进的医院文化,又使员工深入了解医院的发展动态,引导员工正确的心理态势、价值取向、行为意识,形成一种合力,让员工找到精神和情感的依托,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调动员工潜能
医院报刊犹如一张精美的名片,为员工解读了医院在发展建设中的新突破、新成效、新思路,充实了员工的内心世界,贴近了员工的精神追求,从而以更宽更广的视角面对工作,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
1.3搭建沟通平台
医院报刊可以有效地架起医院与员工、医院与患者、医院与社会的沟通桥梁,构建了和谐的文化氛围。员工可以从报纸刊物上获取医院最新的动态信息,并能通过院刊抒发爱院、建院、强院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充分渗透医院文化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报刊客观地反映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患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报刊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了解疾病预防、保健等科普知识的途径,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1.4树立社会形象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良好的医院形象似一笔“无形资产”,使医院立于不败之地。医院报刊从侧面真实可信地展示了医院形象,向社会公众全方位报道医院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工作重点等,使人们更直观地感知医院、了解医院,同时也展现了医院员工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树立医院优秀的社会形象。
2.医院报刊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医院报刊是展现医院特点、文化特色的一份内部刊物,是弘扬先进医院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本优秀的院刊要定位准确,体系健全,流程规范,创新思路,不断提升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发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2.1立足医院,定位准确
准确定位是办好报刊的前提,也是传播先进医院文化的基础工作。报刊要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发挥正确导向作用,要贴近社会,宣传医院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医院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升医院的社会公信度和美誉度;还要贴近医务人员,宣传医学新技术、诊疗新方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更要贴近患者和家属,宣传医院要事要闻、医教研动态、好人好事及医学科普知识,使院刊更具新闻性、综合性、参考性、指导性,极大地激发患者和家属的阅读欲望,丰富医院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医院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近年来,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正确办报办刊方针,秉承“文化建院”方针指引,始终把握医院院刊的导向,力争版式新颖,内容丰富,及时体现医院新闻的时效性,多角度反映医院职工文化生活等内容,并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交流活动,与国内各会员单位保持报刊交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刊》创刊于2005年1月,每月一期,开本为大16开,每月48页,迄今为止已创办99期。刊物设计风格符合医院品味,定位于“立足医院,服务科室,弘扬新医文化”,本着“以新医人讲述新医事,新医事反映新医人”的理念,注重对医学专业的把握,确保刊物出版导向,确保刊物的政治、文化质量和编校质量。
2.2成立组织,规范工作流程
2.2.1成立组织机构
医院报刊应成立编委会,由医院领导任总编,下设院刊编辑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组织、协调、采编等工作。
2.2.2健全通讯队伍
医院报刊通讯员大多来自医院各临床科室和职能部室,他们为院刊提供了全方位的一线动态信息。健全广泛的通讯员网络,保持有效沟通,有助于丰富院刊素材,提高院刊质量。
2.2.3规范工作流程
在每期办报纸刊物前,应召开编前会,根据当前医院工作重点,确定采编要点,规范工作流程,即:收稿→加工稿件→编辑整理→样稿送审→画版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登记等,确保了报刊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
2.2.4完善规章制度
应制定《院刊编辑部工作制度》、《院刊通讯员制度》等,确保院刊工作正常运行,并定期对院刊投稿、发稿数量、对内和对外发行量等进行统计。
2.3畅通沟通渠道,创新工作思路
一份优秀的报刊仅靠编辑人员单方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通讯员的支持、患者的关注。因此,编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效沟通是创新工作思路的动力和源泉。 一是加强与各级领导沟通。院刊编辑应定期与院领导沟通,使院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由院领导亲自执笔撰写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文章,增强院刊的主导性和感召力。院刊编辑还应经常与各科室领导沟通,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院刊在传播先进文化、凝聚全员力量、促进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院刊作为提升科室知名度的重要阵地,增强院刊宣传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把医院新变化、科室新技术、服务新举措等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二是加强与通讯员沟通。科室通讯员是为院刊提供稿件的主体,他们主要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或医技人员,亲身经历医疗服务,最了解科室动态、员工思想,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院刊编辑人员应经常与通讯员沟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写作专题培训,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新闻敏感性,鼓励通讯员练就“新闻眼”,勤学、多写。编辑人员对通讯员的每一篇稿件都应认真对待,对于新闻价值不强的,帮其挖掘;对于新闻写作基础不深的,帮其修改,在不断地完善与实践中,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提升院刊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三是加强与患者沟通。患者也是医院报刊读者群之一,因此在报刊的编辑中可加入一些健康科普知识,方便患者阅读,掌握些许健康知识以及医院专家门诊的及时信息。
2.4开设专栏,提升院刊质量
首先,采编人员在组稿时要有敏感性。要紧密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配合不同时期工作任务、患者的不同需求,做好阶段性宣传,宣传医院管理新突破、改
革新举措、发展新成果、医疗新技术和服务新亮点,使读者通过阅读院刊,对医院的工作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例如我院在“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护士节”等活动中,院刊为配合这一重点工作,开设专栏刊登各临床科室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弘扬了高尚的医德医风,营造了树典型、学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树立了医院优秀的社会形象。
其次,报刊编辑人员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要增强责任意识,热爱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医院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增强学习意识,编辑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熟练掌握新闻写作知识,还要学习画版、排版、新闻摄影等方面的知识,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栏目设计、版面编排等,通过与兄弟医院邮寄院刊的方式相互交流,虚心吸取他们办报的精华之处,不断提升办报质量,力求版面独具特色,尽全力为读者传达一种健康、进取、时尚的院刊风格。
医院宣传是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及时宣传党和国家卫生工作路线、方针、的重要途径,又是沟通医患关系、塑造医院形象、拓展医疗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医院宣传工作中,医院报刊这一宣传平台有效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医院文化,是以医务人员为代表的职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理念与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所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反映着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和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同时,创建文明单位也是向社会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可见医院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新闻宣传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虽不能相互代替,但可以优势互补,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一方面,新闻宣传对医院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激发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弘扬新风正气,从而不断促进医院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医院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宣传内容,医院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中的许多内容是宣传推介医院品牌和风貌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宣传的内容、方法、渠道,使宣传思路更加开阔,不断与时俱进。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