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经》的感悟
很早就听过中国有本很神奇的书叫做《道德经》,今天,有幸在老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了这本书,我感觉收获颇多。
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和转化能给出融入自然规律的基本解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脱离“从众定势思维”的习惯而地接近于自然。
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子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
\"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