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通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通用)

来源:保捱科技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通用)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qì) 深邃(suì) 萦带(yíng) ...B.潜心贯注(qián) 卿大夫(qīng) 弥高(mí) ...C.鲜为人知(xiān) 澎湃(pài) 阖眼(hé) ...D.家喻户晓(yù) 彷徨(fáng) 殷红(yān)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预警 假寐 喂罪潜逃 据为已有 B.安详 俯冲 怪涎不经 神采奕奕 C.障碍 羞怯 恋恋不舍 大相径庭 D.恩赐 虐待 无所顾纪 提心吊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节长假最后一天,返程高峰随之到来,为应对浩浩荡荡的车流,交警部门....称,已制订了交通应急处置方案。

B.他在国际上获得演艺大奖的消息被传得满城风雨。 ....

C.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D.虽然这个特大涉黑集团案的案情扑朔迷离,但明察秋毫,终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1 / 9

A.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B.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C.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矾,______________ 。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有时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借蓝天上飞翔的鹤来表达自己积极乐观的情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

(5)请默写谭嗣同的《潼关》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子路见孔子

o)?”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hà

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2 / 9

(选自《太平御览》)

ng):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zú注释:①檠(qí):箭头。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砺:磨砺 敬:感谢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好长剑 (2)学岂有益哉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3.孔子认为学习的好处的是什么?孔子运用什么方法劝服了子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天涯海角,招之即来

张佳玮

①我外婆说,我舅舅小时候性子很倔。跟我外公吵完架,就气哼哼地出门,在门口还会吼一声:“我这就去美国!再也不回来了!\"

②外婆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打两个鸡蛋,坠在碗里的面粉上,加水,拌,加点盐,加点糖。直到面、鸡蛋、盐、糖勾兑了感情,像鸡蛋那样能流、能坠、能在碗里滑了,就撒一把葱。倒在油锅里,转一圈,起火。看着葱都沉没到面里头了,将面粉碗绕着圈把调好的面粉浆倒进锅里,铺满锅底。一会儿,等一面煎微黄、有面香了,她就翻个面儿。两面都煎黄略黑、泛甜焦香时,她把饼起锅,再倒一点儿白糖。糖落在热饼上,会变成甜味的云。这时候,我舅舅准靠在门边儿站着,右手食指挠嘴角。我外婆说:“吃吧。”我舅舅就溜进来,捧着一碗面饼,拿双筷子,吃去了。

③我爸说,我以前在房间里看书时,就像进了螺丝壳,总是听不见叫喊我吃饭的声音。每当这时,他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往锅里倒油,叉着腰等油热起来,打下一个鸡蛋,叉着腰等,看着蛋白边儿被油煎得黑黄卷了,翻个面儿,往锅里点酱油、一小点糖和水,听着荷包蛋在酱油里的咕嘟咕嘟声。等酱油和糖的香味把我抓到厨房门口时,他关火,把荷包蛋连酱汁一起装碗,扣在我的白米饭.上。指指:吃。

3 / 9

④我妈说,我爸以前痴迷于麻将。中午出门,说好下午回来吃饭,可是到天黑都不见人。我妈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把刚抓的花生,倒进凉油锅,起火。拿铲子翻着炒,花生们怕烫了,开始叫疼,我妈很有同情心,就把火关了,就着油继续炒它们。等花生发出一片嘘嘘声,我妈就把它们请出来,顺手把黄酒从瓶里倒出来,黄酒和花生的香魂半空搅着。这时候,我爸准就开始敲门了。

⑤我以前,不开心时就去买香肠、鸡蛋、青豆、青椒、毛豆和胡萝卜。在锅里下一遍油,把青椒倒下去,炒出一点味道,捞走;把五个鸡蛋打进青椒油里,看着它们起泡;再下一遍油,把冷饭倒下去,拿铲子切了米饭,让鸡蛋卷裹着;再下一遍油,把切好的香肠和胡萝卜,外加青豆和青椒倒下去。我妈这时就在远方开个窗提示我:别下那么多油!鸡蛋要分块儿!我不理她,继续炒。等鸡蛋炒得泛黄香,眼看要焦黑时,停火起锅。把炒饭盛一大盆,花一小时吃完,一边抹嘴边的油,一边烧水煮茶。喝一口热普洱,打一个饱满的油香十足的隔后,不好的心情就飘走了。

⑥我妈说,每当她想我回家,就去菜场买一只壮硕油头肥厚的鸡,洗干净,放水里煮。放下锅盖慢火焖,把鸡肉里的油都熬出来,浓黄的油浮成一片一片。又拿一个锅,加点儿水,把一块块的五花肉搁进去,煮得五花肉见灰白了,加了水,下酱油、糖和黄酒,放下锅盖慢火炯,让肉慢慢炯红。她自己一旁继续扫地、逗狗、收拾沙发垫去。

⑦她说,这时候,我在外地,或者其他天涯海角的街上,不管走着还是坐着抑或站着,准会忽然一皱眉,一耸鼻子,抬头仰望许久,然后对身旁的某人说:“我觉得,我妈好像在炖鸡汤和红烧肉。”

(《意林》2018第11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题目“天涯海角,招之即来”的含义有哪些? 2.试品析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字“抓”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

3.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要按照“外婆说”“爸爸说”“妈妈说”到“我”的顺序写作?

4.全文在选择事例上有哪些共同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2、我念出了那张纸片

4 / 9

佚名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我们的负责人是个地理老师,她让我们在纸条上写自己好奇的问题。

高一的我叛逆自负,觉得这些东西十分无聊,也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厉害,相当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学校这种地方,实在承载不了我的才华。所以,就像是恶作剧一样,我写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积木搭得这么好,学校却不开积木课”。我胡乱地写完,把纸条交上去,然后微眯着眼睛,不再理会教室里的一切。

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我永远忘不了她读到我的纸条时眼睛里忽然泛出的光,然后,她说话了:“谁是李云飏?举个手好吗?”我睁眼,举手。“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她微笑着,认真地说。

那天课上过了四个选题,我的建议是其中之一,名字定为“论学校开展积木课的可行性探究”。我就开始弄这个开玩笑一样的课题了。政治老师上课还点过我的名,说不行就算了,别搞了。我不服了。我找数据,研究乐高,写论文。地理老师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多资料,她每次单独找我都会给我好几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她熬夜弄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感动,甚至有些震撼——她一定看到了我的所有叛逆和傲气,甚至所有孤独?或许那天她拿起那张纸条,看到我微眯眼睛的那一刻,就看透了我的诸多本质——我高一时一天说话不超过五句,一个朋友也没有。

最后答辩前,我拿出一张纸片,上面是一些字,我看着她,说想把这些念出来。上面是我对教育制度的质疑。她沉默了很久,说:“你想清楚了,这些评委不一定会喜欢。”

那天答辩是我第一次上台,一开始脚就狂抖,还剩一分钟时,我还有三页结论没讲,可我却做了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我放下话筒,走上前三步,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张纸片。之后的五分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二十二年的人生中我认为最辉煌的时刻,我无数次梦见那一幕。

我把那段话念了出来。

那张纸片我已经找不到了,我记得我写过,“为什么我们只能去相信而不能去思考”“你可以阻止我笑,但你不能阻止我想象”……很二,但气势恢宏。我清晰地记得,评委老师们很意外,但听得很专注,年级里前排几个打瞌睡的兄弟

5 / 9

都把背挺直了。

班主任第二天早自习进教室时笑眯眯地对我讲:“李云飏,你出名了。好几个老师都在向我打听你,说很喜欢你。”可我越想越觉得愧疚,这份论文地理老师耗费的心血比我多,尤其是结论——那最后被我完全略过的、只字未提的地方。那里她研究了很久,并且三番五次地嘱咐过我,怎么尽量严谨,怎么得体表述,甚至答辩时怎么打动评委。本来起初就是个野路子的选题,完成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天我低着头,跟她说了许多愧疚的话,她打断我:“你把想说的话当着全年级说出来的时候,开心吗?”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她微笑:“开心就好,你很棒!”

说完,她依然微笑着。看着她,我突然流泪了。

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流泪。我是个成绩不好的顽劣学生,而这时有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我很棒。告诉我大学是个能充分发挥一个人才华的地方,如果我确实喜欢这种感觉,一定要去经历大学。

我捡起了从没及格过的功课,从个差生开始起步,拼搏了三年,最后,终于进了一个自己向往的一本院校。我很庆幸我当时的选择,选择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更庆幸有那个老师教会了我做出这个选择。

(文章有删改)

1.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3.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4.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5.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 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题(40分)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说真话,抒真情。 题目一:我的老师

6 / 9

题目二:那一次,我真______(补充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7 / 9

参:

一 B C B A D D

(1)巴山夜雨涨秋池。(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3)尚思为国戍轮台(4)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5)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

1. (1)爱好 (2)好处

2. (1)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2)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

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得不更深吗?

3. 提升人的知识与能力,让人变得更强大。孔子运用比喻说理劝服了子路。 三

1.是指人们不管处在什么地方,离家有多远,都会被家里的菜的美味吸引(都会想念家里的菜的美味);都会思念家和亲人。

2.“抓”字这一句用了拟人手法,细致地写出了菜的香味巨大的吸引力,与前面“我”听不到爸妈的吃饭叫喊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3.一是这样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是事件的先后顺序;二是先写外婆,再写爸爸妈妈,最后是“我”,这样安排,写出了家的味道(爱,亲情)的传承(延续、弘扬)。

4.都选择了家里亲人做菜的事;都详写了做菜的做法和过程;都写出了菜的巨大吸引力(写出了菜给人的安慰);都运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1.“我”恶作剧式的选题却得到地理老师的支持,虽然答辩时“我”举动出格,但她仍激励、引导“我”,使“我”迷途知返,通过努力最终考取理想院校。

8 / 9

2.①关爱、包容,和蔼可亲;②细心、智慧,洞察一切;③认真、用心,善于引导。

3.“微笑”一词①描写人物神态,且反复出现,刻画并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②用语虽平实朴素,但细小传神,令人印象深刻。

4.感谢地理老师用激发和鼓励,让“我”找到自信、不再叛逆自负,并做出开始拼搏努力的决定。

5.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有勇气。在大庭广众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评判,还有可能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②有思想。“我”虽然有些偏激武断,叛逆孤傲,但对教育制度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人云亦云。不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做事有些莽撞。冲动随性,不计后果,忽略了老师为课题论文付出的心血,显出“我”的幼稚不成熟。②思想有些偏激。“我”对教育制 度虽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比较偏激武断,有些以偏概全。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