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实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所以,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练习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实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一、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学习的兴趣
感和愉悦感 ,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所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在练习中也要体现一个“新”字。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来说,练习形式比较单调。所以,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能够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不但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2、新方式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这样能够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
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水平。灵活的思维水平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实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水平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 1、空间的灵活性。我们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离开座位,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同学都能够作为学生的练习场地与合作伙伴,也能够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与社会。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2、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择还是练习形式的表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3、层次的灵活性 :因为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有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水平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这样练习的难度逐步增大,使学生易于接受。
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理解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连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如学生熟悉的校园、公园、衣服、电话机都能够成为习题的情境;学生喜闻乐见的“手心、手背”“石头、剪子、布” 等游戏也能够成为习题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了更好的依托,又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增强了练习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总来说之,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注重的是学生在思维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注重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